儿时的新年,一般都是下雪天,雪也不算太大,大概也就是10公分厚的样子,穿着臃肿的棉衣,小小的一个,像新世界里的徐天,一天到晚都是在外面疯跑。记忆中忘记过年玩什么了,除了烧烟花放炮竹之外就是一个字跑,唯一留下记忆的,就是过年才能吃到的零食,像糖果子、酥糖、大白兔……
记得新年除了对联就是些应节的植物,通常是水仙花,腊梅之类的,腊梅都从树上直接扯下来一两根长枝弯弯的,插在半透明的鹅颈瓶里,家里虽然没的供暖但也比外面来的暖和,所以它每一天都能开一两朵小花,花不大,煞是好看?伴随着腊梅通常都会有几块桂花糕,桂花糕,我觉得是当时最了不起的点心了,我家里人都不会做,都是对门的程阿姨送一些给我们家,小孩子都喜欢吃糖,都会加重桂花,加重白糖,那时候可能就是为了吃糖吧,现在我想应该糕点更香,软软糯糯的。
小时候最顶级的糕点今年新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大家都过着极简的生活,但为了让孩子不那么无聊,我们还是全家一起动手DIY了一些的美食,比如像蛋糕、包子、烤猪蹄儿……因为在孩子面前吹牛说我小时候最好吃的就是桂花糕。因为家在南方,这里没有桂花糕,搀了他两天,终于在孩子的软磨硬泡中,决定试试,但我真心不会做,只会做白糖糕,我把面糊用电动打蛋器打的更稀,加重了白糖让发糕更黏,在面糊上洒了密密的一层老家带过来的桂花。出锅后,小孩觉得好吃因为甜,我也觉得好吃,因为桂花香……
我把做好的桂花白糖糕发了图片给我妈看,我妈家离我家大概就六七分钟路程吧,因为疫情,过年到现在也没见过她老人家,她看了之后得不得不得说了有七八分钟,说桂花糕应该怎么做,我就顶了一句,小时候没见你做过,说完就有点后悔了,我妈说程阿姨他们家解放前就是开这种糕点店的,所以她做的比我更加地道,一下子我的心觉得好酸好酸,因为像我母亲这么要强的人老了,她也开始认怂了,以前一直都是她认为自己是宝刀屠龙天下第一,但现在整天都说啊,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啊,连自己年轻时引以为傲的手艺,都不再坚持了。虽然没有见到面,我和父母的沟通,好像也变了许多,每天发发微信来来去去就是那几句废话,吃什么喝什么,但我觉得像小时候那样,每天放学回家要汇报功课一样。他们在安慰我,我也在安慰他们,每天大家都会吹牛说我家有多少口罩,你家才几个口罩丫,要不要我拿几个过去给你?中国人,关心家人还是没有老外来的那么直接,那么有力量,但我觉得够了,因为我们说的少,做的多。
不知道我的孩子,长大了能不能记起,这个春节她的收获。家就是他以后的港湾,不管发生了什么,回家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