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快四十六岁了,高级职称也成功申报了,你的身体又不太好,你还搏什么?”这是个让我哑口无言的问题。不仅仅是旁人不明白,连我自己都有点困惑。我曾无数次问自己:“在父母双双患癌去世的那几年里,你早已知道:一切都是过眼烟云,你为什么还要不断学习?”
我在记忆中搜索,想起了一件二十多年前的往事。1990年,我刚参加工作,学校里除了黑板和粉笔,只有录音机。就在我为了教学设备的落后而烦恼的时候,竟然听到很多四五十岁的老师跟我说:“我不会用录音机。学不会!”当时的我诧异万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除了录音键,就是播放、暂停、停止、快进、快退,一共六个按键而已,学会用录音机到底有多难?”当时的我就在心里地对自己说:“当你到了40多岁的时候,千万不要成为一个拒绝学习、固步自封的老师,因为那样的老师实在令人讨厌,甚至面目可憎。”
但是,这还不是我想要的答案。
直到5月28日,在007-14班第一次作业雨中读到许文瑞的文章《选择前行,是为了活得明白些,无论成功与否》,我才真正恍然大悟:我就是想活得明白一些而已。
人不学习,真的无法知道自己的无知。
我在李笑来老师订阅专栏的阅读中知道了学习能力的三个阶段:1.能学会有人手把手教的东西;2.能学会书本上所教授的技能;3.能学会没有人能教授的技能。
首先,我反思了自己第一阶段的学习能力。我发现自己就是那个有人手把手地教,却因为不动脑子、不刻意练习而学习效率低下的人。
2015年4月,我和几个同事一起请了一个瑜伽教练,开始跟着她进行瑜伽康复训练。从2016年3月起,我们基本上只上2至4人的小课,教练几乎就是手把手地教我们。可是,在今年4月的一次一对一的私课中,我才知道:一直以来我的呼吸模式都是错误的——吸短呼长。另一方面,呼吸的稳定才能带来体式的深入,但是我一直将体式放在第一位,因为太过于努力想要到达自己暂时无法达到的高度,导致呼吸急促,影响了练习效果。其实,教练一直都在反复强调“瑜伽没有对错,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不要勉强自己做得不舒服。”认真想一想:我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反复琢磨了吗?没有。所以我虽然学了两年,却收效不大。
与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青青,她是我们当中学得最好的。我向她请教,她告诉我:“你要认真听教练说的话,理解动作的要领,最好能自己提炼出最基本的原理。实在不懂的要及时请教教练。”——这就是第一阶段学习能力强弱的区别。
5月29日下午,青青在瑜伽群中说:“脚内侧发力步行了两年,膝盖疼的毛病消失了。”看了她的留言,想起她曾说过她几乎把教练教的动作都带到了日常生活中,比如走路时收腹提臀减少腰部压力、只要条件允许就盘腿坐……我很羞愧:在瑜伽小组中,我是身体毛病最多的那一个,教练因此对我特别关照,曾细致地教我一些可以在家练习的康复动作。但是,我没有坚持刻意练习,所以至今仍然毛病多多。
接着,我反思了自己第二阶段的学习能力。我发现自己虽然买了一些书,但却因为不知道最基本的选书方法——“选择著名出版社出版的、再版次数最多的、重印次数多的书”,所以买的书中有不少劣质品,不仅浪费了自己的金钱,还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因此受到误导。其次,我明白了自己虽然也读过一些好书,却因为缺乏践行,没有把书本中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知道”却“做不到”,白白读了那些好书。
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仅仅在瑜伽和读书这两件事情上,因为无知,自己究竟虚度了多少光阴?因为无知,自己究竟虚掷了多少金钱?这恐怕是一个难以统计的数据。
第一、第二阶段的学习能力尚需提高,第三阶段根本遥不可及……
但是,通过学习,明白了自己的无知,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如果将来还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还要不断学习?你搏什么?”我会微微一笑,用许文瑞的这段话来回答:“如果自己此生就只能是一粒尘埃,也要努力活得明白些。希望将来在儿孙面前活得多一些尊敬;当生命尽头时,心中少一些遗憾,少一丝后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