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论语》: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作者: 海挽天文化传播 | 来源:发表于2022-12-10 16:38 被阅读0次

    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十九篇“子张篇”,本篇全部是孔子学生的言论。据记载这些言谈都是发生在孔子去世以后,而那些先于孔子去世的一些学生均未出现,如颜回、子路等。

    上文品读了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文中先是提到诚信的重要性。

    子夏认为管理者想要管好民众,首先要取得大家的信任。

    再没取得大家的信任之前,人们就会觉得自己是被强迫的,由此就很难听从管理。

    子夏还认为,要跟上级提意见,也要先取得领导的信任,不然提出的问题也很难被接受。

    子夏提出诚信的重要性,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下属,都应该遵守诚信准则做事。

    后文提到子夏的处世观点。子夏认为为人处世,要分辨和掌握行为的界线,判明这件事情是大节问题还是小节问题。

    他认为涉及大德、大原则的问题,不能越过范围,不能违法;对小节问题,则不要过于纠缠,不要求全责备,允许有伸缩的余地。

    子夏认为做事不能太死板,因事而变。

    继续下章: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注译:

    抑:连词,表转折。但是、不过的意思。

    倦:诲人不倦。

    诬:欺骗。

    原文解析:

    子游说:“子夏的学生们,做洒水扫地、接待客人、趋进走退一类的事,是可以的,不过这些只是细枝末节的事。根本的学问却没有学到,这怎么行呢?”

    子夏听了,说:“唉,子游错了。君子的学问,哪些先传授、哪些后传授,就好比草木一样,是区分为各种类别的。君子的学问,怎么能歪曲呢?有始有终地循序渐进,大概只有圣人吧!”

    有感解读:

    有一天,子游讲子夏的“坏话”。他说,子夏教出来的学生,洒扫应对进退都没问题,能做日常的接待,也能把屋子收拾得整整齐齐。

    子游这是在批评子夏在教育学生时抓末弃本,本末倒置,认为他的教学顺序不合理。

    古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从小到大非常重要的一门功课就叫洒扫应对:清晨即起,把家里收拾干净;家里来了客人,要知道礼貌地接待,给客人倒茶,立刻去转告家里的大人。

    子游认为,子夏的门人小子,能做到这些小事。

    “抑末也”:但也就是这样一些小事而已。

    “本之则无,如之何”:一个人没有学到根本,那么,拿这些人怎么办呢?

    子游认为,洒扫应对进退是“末”,如同一棵树的树枝、树杈;而仁义则是树的根。没有学到根,学那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没什么用。

    子夏听到这句话,反应很大。

    子夏首先说“噫”。“噫”是感叹词,表达的语气是,他怎么能这样说呢?!

    子夏说“言游过矣”,此处的“过”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是错误,一种理解是过分。我个人觉得是“过分”的意思。子夏说,子游说得过分了。

    “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君子的学问是谁先学的?谁先放弃的?

    “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假如我们拿草木来比喻的话,草木的根是什么?本又是什么?这是说不清楚的。

    “君子之道,焉可诬也”:君子之道怎么可以随意地被歪曲,用来欺骗学生呢?

    “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一个人真的能够像子游说的那样,有始有终,既懂得仁义,又能够懂得洒扫应对吗?这是一个高级的状态,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只有圣人自己了。

    子夏针对子游的批评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理念。

    他认为君子教学所传授的内容应该有先后之别,先教洒扫进退应对,后教仁孝忠信礼乐,由浅入深,由末入本,由小道而进君子之大道。

    子夏的观点如同我们常说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或许子游和子夏都只是从孔子身上学到了片面的知识,所以产生了这样的争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tr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