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12,《一地鸡毛》
上一周正好请以前的同事小妹妹吃饭,为她新工作走马上任饯行。
两个人从找了一家奶茶店开始,就听她一直吐槽起这几年的经历。相比起“网友”状态下的聊天,面对面的沟通确实更尽兴。她陆陆续续把离开上家公司后一路考公、报道、做公仆的经历都讲述了一遍。
和绝大多数的打工人一样,即便是捧着铁饭碗的群体,也少不了对于“工作”的抱怨。
前不久网上冲浪时刷到过,世界上最难处理的三样东西:河豚,shi体,人际关系。
总结妹妹以及另一个同属铁饭碗行业的朋友的吐槽,她们抱怨最多的就是人际关系。
这时候刚好又在看《一地鸡毛》,就觉得刘震云描述人与人之间那种弯弯绕绕难解难分的人际关系确实是一把好手。
有些事情原本是很简单的,但是一旦沾染上“人”,事情一下子就复杂起来了。
比如《单位》里小林的入党问题,比如《新兵连》里谁提骨干的问题,比如《塔铺》里毕业班世界地图的复习资料问题,比如《头人》里村长归属的问题。
古话说,对事不对人。但是实际上世上的事处理起来都是对人不对事的。
与现在生活最贴近的大概就是小林的形象。原本大学生身份进了单位,觉得自己无所求,于是也就不争取什么“表现”,等到了结了婚了,生了孩子了,生活的压力确实压到身上的时候,才惊觉自己当年的“无所求”是不追求进步的表现。
当孩子、老婆、丈母娘和自己同住一屋,还是和别的夫妻合居两室一厅的情况下,小林开始幡然醒悟,要追求“进步”了。
那时候小林的理想是能够入党,实现能带着家人脱离合居的困境。
即便是铁饭碗,当面临着住的现实问题的时候,谁也逃不开犯愁。
而当小林终于脱离合居,住进了牛街的贫民窟时,他们想必是满足的。再之后的拆迁时候的周转房,再再到现在的一居室的单元房,甚至还有了保姆带孩子。对比之前的生活,那是大不一样了。
但是生活的忧愁并不是满足了温饱就没了。又或者说,人的欲望是无限的,那么烦恼就是无限的。
温饱满足了,想要小康。自家的房子有了,邻居家有更宽大装修更豪华的房子。老婆通勤得4小时,却调工作无望。孩子上幼儿园只能去居委会办的,邻居家孩子却能去外单位的。
小林好像代表了普通人那零零碎碎的生活。说好,说不上,说差,也不至于。但是总就那么不上不下,大烦恼没有,小烦恼不少。
一地鸡毛的人生,大喜事少,只能追求点小确幸。偶尔的一根香肠,一罐啤酒,一只烧鸡,一顿炒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