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依那的一曲《大梦》,把我和先生听得泪目了。
我已经六岁 走在田野里
一个不小心 扑倒在水
里弄脏了新衣 弄坏了玩具
爸爸会生气 妈妈会着急
该怎么办
站在春风里 大声哭泣 该怎么办
我已十二岁 没离开过家
要去上中学 离家有几十里
该怎么办
若是生了病 若弄丢了钱
被人看不顺眼 我单薄的身体
该怎么办
我的父亲 总沉默无语 该怎么办
我已十八岁 没考上大学
是应该继续 还是打工去
该怎么办
来到了深圳 转悠了些日子
没找到工作 钱花得差不多
该怎么办
十字路口 人往往返返 该怎么办
我已二十八 处了个对象
与哥哥姐姐们 相遇在街上
于是 就吃个饭
她姐姐问我 没正式工作
要不要房子 要不要孩子
要怎么办
我措手不及 仓皇离去 要怎么办
我已三十八 孩子很听话
想给她多陪伴 但必须加班
该怎么办
柴米和油盐 学校和医院
我转个不停 赚不到更多钱
该怎么办
我像部机器 不能停歇 该怎么办
我看到花儿在绽放 我听到鸟儿在歌唱
我看到人们匆匆忙忙
我看到云朵在天上 我听到小河在流淌
我看到人们迷失在路上
我已五十八 母亲已不在
老二离了婚 娃交给我来带
该怎么办
他说趁年轻 再去闯一闯
说不定归来时 会有一番景象
我只求他平安
太多的错误 总在重复 该怎么办
我已七十八 突然间倒下
躺在病床上 时间变很漫长
该怎么办
面对那个未知 无助得像孩子
在老伴面前 装作却很释然
说这只是小坎
生命的烛火 在风中摇摆 该怎么办
我已八十八 走在田野里
看见个小孩子 在风里哭泣
春光正灿烂
过往的执念 过往如云烟
太多的风景 没人全看清
放不下 怎圆满
如果生命 只是大梦一场
你会怎么办
我看到花儿在绽放 我听到鸟儿在歌唱
我看到人们匆匆忙忙
我看到云朵在天上 我听到小河在流淌
我看到人们漫步在
其实泪目的人不止我们,很多人都是如此。短短一首歌,唱出了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历程,直击人心。
除了情感上给到我们共情,它也走得很深,叩问的是生死,人生的大课题。激发听者思考人生如梦,生死轮回,你会拿你的人生怎么办?让我联想到金刚经中的两句话: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依瓦那在歌曲一声声“该怎么办”中,一个个“怎么办”过去了。泪目的同时,给人一种豁达。除了“怎么办”之外,还有天空,云朵,河流,大地,鸟鸣,花香。当时觉得“怎么办”“怎么办”的事情都会过去,到后来也就不重要。面对死亡,很多事情也不重要了。话虽如此说,真正要做到“梦醒”何其难。
最近在双语阅读《好好告别》(With the End in Mind),作者是凯瑟琳·曼尼克斯Kathryn Mannix,一位英国国际知名姑息治疗专家,用她40年的临床经验讲述30来个生命在人生最后阶段的故事。凯瑟琳·曼尼克斯说她写这本书的目的是“读者通过阅读书中的这些故事,能够陪伴这一个个行将死去的陌生人”,她希望这本书能推进人们“直面死亡”,从而改变人们对死亡的一些错误观念,把“生命到达终点始终放在心上,并因此活得更好,离开得更体面”。
我想这与依瓦那的歌在某种意义上,是异曲同工的。都是在提醒我们人生短暂,向死而生,珍惜生命,好好活着,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但最终我们也是要奔向同一个目的地。
《好好告别》(With the End in Mind)这本书,我每次只读一个故事,为的是经常给自己一个提醒,此外话题也太沉重,故事让人流泪,看多了也受不了。
我同时也想了解关于死亡和临终关怀的一些知识,从而能给到自己一些人生指导,也希望给到年迈的父母更多理解和更好的陪伴。
I hope we can live better, as well as die better, by keeping the end in mind.
——Kathryn Mannix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