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Finger点评:最近云南丽江发生当街抢走三岁幼童的恶性事件,让人们在震惊于犯罪份子的胆大妄为之时,再次为人性之恶感到困惑:为什么有些人会对剥夺他人的幸福甚至生命无动于衷呢?知乎Live上有一期音频解读了《恶的科学》这本书,作者是英国临床心理学家西蒙·巴伦·科恩,书中观点对我们理解人性之恶的原因有很大的帮助,在此推荐给大家。
1. 人类能对他人表达善意和同情心,是因为人们具有共情能力。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说,人脑中存在共情回路是人类产生共情的生理基础。这个回路产生障碍就会导致产生各种残酷行为。
2. 共情商数为零称为零度共情,那些被我们称为恶人的人通常都是零度共情。零度共情的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感受。
3. 零度共情又分三种类型,分别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病态人格障碍,以及自恋型。下面是3种类型的具体解释——
# 边缘型人格障碍 #
主要表现:1) 害怕被抛弃 2)言行前后矛盾,非黑即白。
心理因素:1)幼年遭受过虐待;
2)没有获得自己的人格认同。
生理因素:1)大脑中共情回路比常人活动更少;
2)大脑中血清素含量大大低于常人。
# 病态人格障碍 #
主要表现:1)不会焦虑或内疚 2)极度自负 3)冷酷无情。
心理因素:幼年期缺乏亲密关系
生理因素:1)压力过大导致身体释放压力激素,引起失眠、抑郁
2)过大的压力激素水平损伤海马体,引发攻击反应。
# 自恋型 #
主要表现:1)有冒犯他人的言语或行为 2)无攻击性。
心理因素:幼年期家长对孩子外表和才能的过度赞扬。
生理因素:无
4. 除早期经验以外,其他可能造成零度共情的心理因素:
文化环境-文体是否鼓励虐杀(eg. 玛雅文明的献祭文化)
意识形态-宗教、政治信仰(eg. 宗教战争)
群体认同-对群体表示忠诚(eg.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当下情绪-愤怒、憎恨、妒忌,etc,...
身体状态-疲劳、饥饿、酒精、毒品,etc,...
意图-是否为了实现目标主动调节共情水平(eg. 中国古代战争中把人称为“两脚羊”)
好了,本讲座内容就先分享到这里,如果你觉得我总结的好,别忘了给我点个赞哟!
看笔记不过瘾,点击知乎Live链接。
我是Finger,关注心理学、儿童教育,以及人类数字化生存,喜欢写作,旅游,如果你对我的文章感兴趣,欢迎留言与我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