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许多反常识现象,比如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没钱的人才向别人借钱,有钱的人借钱给别人。
听起来没毛病,但现实生活中,更常见的情况是越有钱的人越借钱,越没钱的人反而是借钱的一方。
比如许多人购买了很多套房产,不断从银行贷款,虽然背负了大量贷款,但随着房价的上涨,财富身家大幅上涨。
另一些人把钱存进银行,从不向银行错钱,但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利息经常跑不赢通胀。
存了一年钱,表面看多了点利息,但实际购买力却下降了。
还有富人们从银行贷款去买房建厂,借助了资本的力量创造财富。
穷人们把钱存进银行,银行再贷款给富人,穷人反而成了借钱的一方。
因此经济学家林毅夫曾感慨道:“穷人把钱存入银行,实际上是补贴富人”。
香港大学荣誉教授肖耿也表示:多数情况下,在银行里面有存款的、买不起房子的都是穷人。
因此越有钱的人越会借钱,越会借钱的人越有钱。
扎克伯格前段时间刚超越股神巴菲特,成为世界上第三有钱的人,坐拥816亿美元,仅次于于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和比尔·盖茨。
但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么有钱的扎克伯格也是个房奴,他居然背负着住房贷款。
根据彭博通讯社报道,他在斯坦福大学附近购入的700万美元的房屋,有住房贷款595万美元,不过利率只有1%。
这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为什么不差钱的扎克伯格要贷款?
因为在利率比通胀低的时候,贷款就相当于免费借钱。
扎克伯格不但可以获得更充裕的流动性,还可以建立和金融机构的关系。
通过这种行为发出一种愿意和金融机构合作的信号,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前来合作,为今后的财富打理和企业融资建立关系和基础。
为什么银行会以这么低的利率借钱给扎克伯格,要知道,把这笔钱存进银行获得的存款利息都高于贷款利率,这对银行明显是笔亏本买卖。
扎克伯格精明,银行当然也不傻,对银行而言,除了搞好客户关系,也不担心任何风险,扎克伯格随时有能力一次付清借贷。
通过贷款和扎克伯格建立关系后,银行以后可能获得更多合作机会。
比如扎克伯格有可能会把远远高于房贷的个人财富,交给他们打理。
关于为什么不差钱还借钱,曾国藩说的最通透。
曾国藩有一次写家书给他在老家的弟弟,说他们在当地虽然是大户人家,不缺钱,但是也要经常去找人借一点钱。
第一是表示自己也是有求于人的,是一种有意示弱。
第二是有钱的时候更好借钱,大家知道把钱借给你是安全的,不会担心你还不上,这个过程也能积累信用。
第三是通过不断地借点小钱建立关系,知道谁能帮忙,谁不能帮忙,这样万一真到要急用钱的时候,就知道找谁借了。
我以前想不明白,为什么好多公司明明不差钱,账上躺着巨额现金,但还是不停借钱或寻求投资融资。
其实也是和曾国藩借钱同样的道理。
一方面降低资金使用成本,优化企业的财务杠杆,一方面积累信用,一方面建立合作关系网络,以备不时之需。
比如最有钱的苹果公司,仅现金储备就达到了2851亿美元,差不多相当于19000亿人民币。
但即使苹果再有钱,他们照样留着大把现金不用,而是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方式从外部融资。
苹果曾经在欧洲发行了28亿欧元的欧元债券(相当于30亿美元),在瑞士发行了12.5亿瑞士法郎的债券(相当于13.1亿美元),在日本发行债券融资大约16亿美元,还有很多其他外债,合计有500多亿美元的负债。
无论个人还是公司都一样,越有钱越借钱,越借钱越有钱。
前些年,你手上有100万,如果你全款买房,只能买一套。
如果贷款,只要首付20万就能买一套,100万可以买5套。
现在随便买一两套,投资成本就全回来了。
有钱和借钱就像鸡生蛋,和蛋生鸡一样,说不清谁先谁后,但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是不是就赶紧去借钱,先别着急,听话听一半,吃亏在眼前。
我们应该多借钱,但有个前提,就是有更高效的资金利用方式。
不管你去买房,还是建厂,不管你是开餐馆,还是做互联网,只有当你的平均投资收益率高于银行贷款利率时,才是借钱越多越好。
我一直认为人的财富是由认知水平决定的,我还总结出一个财富认知引力定律,就是财富会向认知水平靠近。
认知水平高,能让资金获得比银行贷款利率更高的收益,就努力多借钱吧,这会让你越来越有钱。
反之不要轻易借钱,要先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提高自己让资金赚钱的能力。
总之,先富脑袋,再富口袋,对认知和能力具备的人来说,多借钱点钱会让你越来越有钱。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富日记原创,如转载请标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