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这是古人都晓得的道理。但用到实处,却鲜有人能够做到。
曰:万物起于忽微,又曰:万事万物皆有联系。人类社会立于世间亦由此发展而来,但生于文明的我们却少有能放下一时的愉悦,去联想事物全貌本身的样子。
我是一个动漫迷。不能说阅漫无数,但是好歹作为一个看客也算是见证了这些年来动漫产业的发展。由最初的日漫的独大,到后来中漫,韩漫的相继发展,虽然不怎么看美漫,但这些年的看漫经验却依旧让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即是不同国家的漫画总会有些反复出现的异常相近的情节或词汇,比如在日漫中就常出现“同伴”一词。这个词在那些热血的连载动漫中几乎是贯穿始终的出现,而且就连一些非热血少年向的漫画都会时不时的出来刷一刷存在感。最初我也不以为意,只是图个热闹,看了个爽就满足了。但是过了这么多年,冷静的思考才发现其中的异常,其中折射的,正是日本大众普遍认同的意志。
在中国是不怎么强调“同伴”这个词的,即使也有漫画常常出现,却大多是受日漫影响。因为“同伴”,“伙伴”,我们大多会形容那些因为一时因缘或利益而聚集起来的人,并不是长久的关系。其中可能有形形色色的人,即使自己选择交往,却也是由于利益所向,并不牢固,所以在我们的叙述中大多对这种关系一带而过。即使在其中有意气相投之人,也会直接互为朋友兄弟,而不会再提及“同伴”这种相对生分的称呼。
但是,在日本的漫画中却不同,该词出现的频率已经达到了异常的地步,甚至于过去看漫画的时候,有几次都忍不住想要吐槽作者对于这种概念梗的执着程度。但深入了解后才发现,这正是管中窥豹的一个缩例。
日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步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甚至经济上已经赶超了欧美。短短的30多年时间里,就实现了逆袭,正是由于日本人自二战以来就存在的那种强烈集体意识。二战后对日本战时制度改革的不彻底导致了这种集体主义的土壤留存下来,而这种集体主义最终也让日本的企业在和欧美的企业竞争中占据了有利位置,带动了经济的腾飞。由于个人和公司牢牢的绑在了一起,这同时也是社畜文化的由来。而经济赶超了,佐证了制度的优越,日本人的自豪感也由此而生。“同伴”这个词的强化,正是历年来集体主义在民众意识中积累反馈的产物。
底层大众的意识总是和社会的制度环境相互牵连。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也陷入了长期停滞,但随之而来的娱乐产业却依旧蓬勃发展,为经济不振中的人们提供了精神的食粮,其实也间接阻碍了变革的发生。日本人沉湎于往日的辉煌,一遍一遍强调的“同伴”,正是由于这是他们成功的关键所在。是过往事迹的传承,是登顶自豪情感的追忆,也是再现奇迹希望。
就如同美国大片给我们的印象,豪气,大哥,科技感;文化的内里,事实上充分渗透了一个国家国民意识。故事千种百种,内含的道理也各有不同,但是最终只有受到本国广泛欢迎的题材和内容才能经过市场考验,存活下来。而这些影视作品中,我们往往也能窥见这个国家的社会主流意志。就如同我们过去那些手撕鬼子的抗战片,片种的流行说明了我们牢记历史,铭记耻辱的意愿,而那些浮夸的剧情却又暴露了我们内心无比的自卑。当我们国家真正发展起来了,才渐渐抛弃那些主观意淫的要素,学着正视历史,这种国民意识的变化,正是国家经济以及综合国力发展下对个人意识的反馈。
以小见大,当你百无聊赖刷起电视剧的时候,无论是韩剧,日剧还是美剧,甚至是流行一时的综艺节目;你是否仔细思考过,它们产生到流行起来背后,究竟又源于怎样的国民意志。这亦是一块重要的社会拼图,和各种新闻大事一起,是我们看清一个国家全貌的重要参考。
艺术本来源于生活,也必将归还于生活,为我们指明决策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