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中,我们一起分享了孩子发生“坏”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明白宝宝为什么会做?本篇开始,我们一起讨论家长应该如何应对?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家长“正面管教”孩子。
二.坚决不做的四件事
孩子犯错、调皮、捣蛋都是成长过程中非常正常的行为,我们成人不能要求孩子有成人般成熟、理智的行为。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孩子出给我们的难题?嘟嘟粑粑先说说什么事情是家长朋友们坚决不能做的!
1.体罚
很多朋友都认为体罚、殴打是管教孩子的灵丹妙药。只要打一次,孩子们就记住了,就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甚至很认同“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是,嘟嘟粑粑强烈建议家长朋友不要动用我们成人天然的身体优势对付弱小的宝宝。因为:第一,体罚隔断了父母和孩子沟通和交流的通道。第二,体罚会让孩子认为“不做这件事是粑粑麻麻不让做”,而不是这件事情本身不应该做。。第三,体罚对于当下的某一具体的事情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长远来看,体罚就像是“兴奋剂”。最为重要的是:体罚、暴力会在宝宝内心留下阴影,阻碍宝宝内心健康发展。如果我们希望塑造由内而外自我约束的宝宝,切忌暴力!
2.不贴标签
当宝宝发生某种错误行为时,我们会随口而出一些带有贴标签性质的言语。例如,孩子攻击了其它小朋友,我们会说“真是一个暴力分子”;给孩子示范了很多遍的动作或者行为,宝宝依然做错,我们会说“真笨”;孩子没有按照我们的想法停止错误的动作,我们会说“真是一个犟牛”。嘟嘟爸平时对嘟嘟的标签化语言也非常多,比如“嘟嘟,你一点规矩都没有,太自由散漫了”。“嘟嘟,你简直就是个吃货”。
孩子的成长充满了无限可能,每一次给孩子贴上一个标签等于给孩子和自己限定了一个更小的空间,关闭了孩子发展的许多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负面意义的标签,比如“笨蛋”“暴力狂”等等客观上也是一种心理暗示,会引导孩子朝向标签的方向发展。自己今天还称嘟嘟为“爱哭的宝宝”,改正自己从现在开始。
3.不抱怨
白天在单位工作不顺心,晚上回家碰上宝宝“熊”上一阵子,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都会自觉不自觉的抱怨几句。“真烦”、“怎么有你这样的熊孩子”等,各种各样的弊言陋语,甚至是粗话连篇。宝宝都是很敏感的,他们会感知家长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种情感。家长一旦抱怨,宝宝能够感受到父母的不满、嫌弃、愤怒,宝宝受到惊吓之余,还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也可能会模仿父母抱怨的样子,开始不停的抱怨……
4.不扩大化
宝宝把杯子打碎了,我们和宝宝沟通时候或者管教宝宝的时,如果说起一周前宝宝把碗打碎了,这种情况就属于家长人为扩大化。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的扩张都属于扩大化。就事论事,每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特点条件和特点,和宝宝把一件事情沟通清楚,分析清楚这件事情的原因,找到解决方案。
本期文章,我们分享了《正面管教》书中认为错误的管教方式,下期我们继续分享如何正确正面管教以及正面管教的常用工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