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时间的迷思

对时间的迷思

作者: 慧自在的鑫悦 | 来源:发表于2020-04-25 21:19 被阅读0次

    第一、什么是时间观?

    时间观这个概念,出自于美国哈佛大学的社会学家爱德华·班费尔德,他曾经写过一本叫《凡间的城市》的书中。所谓时间观,就是指我们平常做决定或者为生活做规划的时候会考虑到多久以后的事情。如果你考虑很多事情只是为了应付眼前或者当下的问题,那么你的时间观可能就比较短。如果你考虑问题都是决策长远,可能是为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考虑,那么你的时间观就比较长。时间观比较短的人,没办法考虑长远的事情,而时间观长的人,他们对未来有更充满了信心。所以班费尔德说,成功的人一般都具有较长远的时间观,他们通常以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跨度来规划自己的人生。

    从这个时间观来考虑。我们管理时间到底该管理什么?也就是什么是什么?

    从我们人类既定的时间角度考虑,以及我听过时间管理课程和看过的很多本讲述时间管理的书籍中,我整理了出3种时间,即「外在时间、内在时间、暗时间」

    第二、什么是外在时间?

    1年365天12个月、1个月平均30、31天、1天24小时、1小时60分钟;

    这个是时间恒定不变的,故而每个人的外在时间都一样,没有区别,唯一区别的就是不同的人在同样的时间里做着不一样的事情。

    第三、什么又是内在时间?

    当你为自己的生活设定目标或者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你应该多问问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考虑有多远,如果你的答案是未来。比如同样是一段时间,你选择读一本书、听一段音频节目或者是上一门有价值的课,这些都可能对你未来的事业有很大的影响,也会让你的未来的价值越来越大的话,那你的内在时间就有一个无限的可能。

    这个内在时间恰恰是很多时间管理的书籍中,最重要的关键因素。它会随着外在时间的流失变大或变小,这个变大和变小往往取决于我们对自己的追求,也是变量最大的时间。后面的课程中也会有提到。

    第四、什么是暗时间?

    暗时间跟我们的大脑中的理智和情感有关,给大脑接受安全信号的这部分叫做理智大脑,给大脑下红灯发危险信号的这部分叫做情感大脑,我们在生活里就会遇到理智大脑和情感大脑打架的情况,这个时候的结果产生的时间就是暗时间。

    我的理解是这个时间是间断性的,它更像是我们对于某件事、某个人上面消耗的时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情感大脑其实就是我们的本能,那本能这个大脑存在的时间已经很久了,从人类进化开始就有了本能的大脑,慢慢的有了思维之后,才开始有了想法,会制定规则、有这个规则形成了思考,形成了理性。那当我们的大脑中理性和本能开始打架时,往往很多时候本能会获胜,由于本能获胜后,形成的一段时间的错误经历,就是我们损失的暗时间。举个例子:我正在专注的做一件事情,做着做着我突然觉得馋了想吃东西了,这个时候理性的大脑就告诉我,你专注的时间没有到,时间到了再去。可是本能告诉,我就是想吃,如果我的理性不够坚定,就会说先去吃吧,反正找个吃的没多少时间。然后我就去找东西解馋,等我吃完大概用掉10分钟,回到原先那个专注事情时,我再进入状态可能又需要10分钟,那这20分钟就是我们一不小心就流失掉的暗时间。

    听到这或许你会觉得哇~这每天消耗掉的暗时间好像还不少呢?可如果太理性了那是不是活得也太累了,就变成了机器了哇!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个例子主要是针对我们每天必须完成的事情来解释暗时间产生。那如果是放松的时间中,完全不用顾忌啊!所以这个暗时间的本意更接近内在时间。

    所以我们对时间的管理到底是什么呢?应该是管理内在还是外在呢?市面上很多的时间管理课,告诉我们如何运用工具、技巧、去管理时间,其实这些管理真正教会你的是什么?你想过没有?

    在我综合了很多课与书后的理解,我觉得时间管理的意义,不在于技巧,也不在于工具,而在于自我管理能力,在于内功。一个人,只有先管理好自己,以后才能管理小家庭,管理自己的小团队,管理自己的小世界。《礼记·大学》:“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正所谓致知知至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时间的迷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odl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