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号“丁与卯摄影”留言互动,简信领10贝!
“你们帮忙疏通一下吧,你们前脚刚走,厂子被镇上关停了!”
没想到,驻村工作队上午到企业考察谈合作,下午对方就被停水限电关闭了。
具体理由是“接到群众举报……”
如此一番,引进一个企这条路,走起来还真是曲折多艰。
01
都在说,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
因为,有了产业支撑,振兴才有了依靠和底气。
扶贫攻坚时期,我们村东曾经修建了2个车间,原计划用来制作鞋。
厂子也确实运转起来了,可惜好景不长,也就短短数十天就关停了。
不是天灾,而是人祸——老板因为不良嗜好,欠了外债破产了。
自此以后,这几个车间就成了一茬又一茬驻村工作队的“包袱”。
初心是想做强产业,让老百姓能够就近就业,农闲时期有份收入。
但是,实际运营来看,似乎对于长远方面考虑不够,对于未来的困难估计不足。
02
我们这批驻村工作队轮换以后,一直游走于各类企业参观调研。
主要目标也很简单,尽我们所能努力“复活”产业,至少不能让车间闲置。
作为国有资产一直闲置,村书记已经被通报和处分过了,确实很可惜。
后来,这个案例甚至还被上级有关部门关注督办,要求提供情况说明。
在这种压力下,我们走了很多附近的市县企业,比如箱包、衣服、鞋子等。
希望能够接到下游订单,甚至还去过鸽子产业基地,尝试着养殖业等不同方向。
但是,一年多的所有努力,都没能看到特别好的效果。
03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总算在各种渠道努力下,有一家玻璃制品公司前来接洽。
当初考虑就是,这家企业看中了村里的平均温度低,还想申请一个低电价,以便降低成本。
经过前后三轮来村考察,玻璃制品公司的负责人有了合作意向,并与村委会签订了《意向书》。
但是,合作是双向的,借鉴了制鞋产业倒闭的教训,工作队决定也要去对方企业实地看一样。
为了产业的长远合作,以及考虑到村内实际,至少要环保、可持续运营下去。
至少,不能再给村委会和村民“埋雷”,避免无意中给下任工作队“挖坑”,又形成了历史遗留问题。
本来谈合作还挺好,对方也同意接待参观,但是一提到当地行政渠道的人会陪同,就有了异样。
对方企业老板就有些不太乐意接触当地“父母官”,却始终也没有说明理由。
没想到,这中间还有另一段隐情,还有不少“道道儿”。
04
工作队与乡、村有关人员组成联合考察组,到玻璃制品企业实地查看去了。
这才发现,所谓的玻璃制品企业其实非常简陋,设备也很简单。
考察人员一进厂子,老板就安排人立即紧闭大门,生怕更多的人看到内情。
陪同前来的镇领导一脸黑沉,一方面因为提前来踩点,找了好久都没找到这个厂子。
另一方面,厂子里污水横流,根本没有在当地报批,难怪找不到这个“小作坊”。
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情景,关停理由很简单粗暴——
接到群众举报,这个厂子无证经营,还有环境污染的问题,属于“三无黑作坊”……
如此一来,这个玻璃制品企业的小老板始终回避当地行政人员介入,也就完全能够说得通了。
得了,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愿意入驻的企业,又黄了……
【作者简介】
丁与卯,20年摄影发烧友,热衷于分享美图、摄影知识等“硬干货”,诚邀您一起感受“减法”艺术!
国防大学硕士,河北作协会员。资深读者、跑者、写作者、摄影爱好者,代表作《兵王疯子》签约番茄小说,阅读量3万+,荣登2023年河北网络小说排行榜Top5!
坚持图文并茂,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政工导刊》等刊稿400+篇,获评省部级以上“好新闻”作品20+项。4年来,输出千字文1000+篇,累计网更200+万字。
读书跑路,写思践悟,光影艺术,感恩关注@丁与卯摄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