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丹出轨之后以及事件发生之前,我有问过一些男性朋友关于【出轨】的看法。
首先关于出轨,有一组惊人的数据:
41%的已婚伴侣中,有一方或双方承认有过身体或精神出轨。假如可以永远不被发现,有74%男性表示一定会出轨,68%的女性表示一定会出轨。结合之前马蓉的事件,我想说的是,其实大多数人那么老实,仅仅是因为没有成为坏人的机会。在这一点上,无关乎于性别,只关乎于人性。只是,男性由于生理属性,相比女性在这一问题上更为突出。
其次,我问了很多男性朋友对于【出轨】的看法。我所获得的答案大多是,以男性的角度来看,出轨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就像林丹微博里写到的,“作为一个男人我不为自己做更多的辩解”。
出轨的动机
之前看了一个关于婚姻出轨的分析很到位。婚姻的存在基于双方对于稳定感情的长期需求,只要是需求,就会有一个时效期,就会一直处于动态变化的状态。如果一方的需求,另一方不能给予满足,得不到满足的一方就会在其他方面寻求满足,或者是外遇,或者是借助于声色犬马,或者是全身心与事业为伍。不管是寻求哪种方式的满足,都会让另一方觉得对方变了,本该放置于自己身上的关注与感情得到了转移。所以,最终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的原因可能并不仅仅是因为外遇的挖墙脚,而是基于双方的需求长期不匹配,而那个外遇又正好能填补所缺失的需求。
而明明,两个人会得以结合的前提一定是两个人觉得彼此寻求契合,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寻求不匹配,导致关系破裂的情况。
因为很多人都忽视了需求的动态变化,没有及时调整并匹配双方的需求。
双方的供给与需求本身就不稳定。如果一个男性和一个女性结合,仅仅是因为女性的青春和美貌,这就注定会是一段不稳定的感情关系,因为女生的年轻美貌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而那个时候男性就极有可能去寻找青春美貌的替代品。众多豪门恩怨,男星劈腿的狗血故事上演太多,这里就不再举例。如果一个女性和男性结合,仅仅是因为男性的物质条件,这也注定会是一段动荡的关系。因为在女性基于这样的需求进入婚姻关系后,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定律,她会有更高的需求层次,一旦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也就容易寻找补给。马蓉和王宝强、宋喆的故事,也就随之展开。
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以上谈到的是极端的例子,但明明很多情侣的结合,并不至于肤浅到女生只看重男生的钱财,以及男生只看重女生的美貌,而且双方能在精神上门当户对,相互契合,那么为什么还是会出现无法调整动态需求的情况?
婚姻中两个人地位不平等,导致需求无法匹配。而两个人地位不平等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两个人的经济地位不平等。
很多女性步入婚姻后,特别是在怀孕生子后都会选择做全职主妇,事实上,这似乎也符合中国传统社会对于男性与女性的分工要求。只是,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好在于女性开始精神独立,会去表达自己的不满,坏在于女性并不能完全做到精神独立,因为物质独立决定精神独立。女性一旦开始成为全职主妇,收入来源只能倚仗丈夫,随着男性所要承担的经济压力增大,所花费在事业上的精力也会增大,相应投入在妻子与家庭的精力也会相对减少。
这样的结果一来,女性由于没有经济地位,而缺失了相应的话语权,在面对男性无理的举动和要求(例如出轨)时也就没了谈判的能力。男性一旦吃准了自己出轨女性也无能为力,便开始变本加厉。
二来,男性所接触的圈子与女性所能接触的圈子越来越相背离,女性无法完全了解男性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思想层次差异性越来越大,精神需求越来越难契合,男性也就容易从外面找补给。
三来,女性由于生活里只有丈夫和子女,对丈夫的关注更集中,也相应地需要丈夫予以同等的回应,而另一方面,男性将大部分需求投射于了事业,对妻子感情的需求降低。这两种感情需求的冲突,也会加剧关系的破裂以及出轨的发生。
所以,女性一旦没了事业,失去了经济地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为什么女性容易失去经济地位
其实很多女性自己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为什么还是会有女性一旦进入了感情,或者进入婚姻之后会降低自己对于事业的关注度呢?
究其原因有二,社会(包括男性、父母、社会舆论)对于女性思想的引导,以及女性一旦有了感情依赖以及不得不照顾家庭后容易相应地减少对事业的投入。
我不只一次听有人跟我说,“你是一个女孩,你何必要过得这么辛苦”,“男生都希望女生能找一份稳定点的,朝九晚五的工作,这样比较能照顾好家庭”“你是一个女孩,你何必要考虑买房的事情,你嫁给一个有房的男人不就好了么?”
其实,我每次听到这种话,脑子里就只会闪过三个字“呵呵哒”。
即使到社会发展到现在,这还是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男性大多希望女性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低一些,这样女性比较好控制,即使自己在外面彩旗飘飘,家里的红旗也不会倾倒。自己不但能满足与日俱增的贪欲,也还能保证始终有一阙温柔乡让自己停靠,在外人面前维护自己的正面形象。
我对于出轨的态度
其实在与男性朋友聊天的过程中,我也听到了一些让我很欣慰的答案。其实如果自己真的很在乎妻子的感受,即使妻子处于怀孕期间不能满足自己的部分需求,自己也会愿意去为了妻子去压抑自己的需求。
所以一个男性是可以保持自己的底线完全不去出轨的,那么多所谓为了性,因为生活少了激情的理由都是借口。说白了,关键在于你在不在意你的妻子的感受呀。
出轨只有0次和99次,原谅了一次,就会有无数次,因为他吃住了你,知道不管怎样你都会愿意原谅他,所以才敢肆无忌惮地去践踏你的底线。这就像我们小时候作弊,或者逃课去网吧打游戏,第一次没被抓住尝到了甜头之后,就会一而再再而三。甚至在被抓然后声泪俱下获得原谅之后,发现原来求得谅解这么简单,更加任意而为。
所以,我的观点一直都是,出轨这件事就应该防患于未然,遇到了出轨的问题,就不应该再随便原谅。
为了将出轨这件事抵制在源头,婚姻中的两个人应该实时沟通,找到能弥补双方需求的方法。而减少两人需求差异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两个人不应该有差异过大的经济地位,一个女性即使进入了婚姻也不应该放弃或者懈怠自己的事业。
我觉得很可笑的是,我看到了很多出自于女生所创办的公众平台的文章,在说我们这些劝分的吃瓜群众不能站在谢杏芳的立场上想问题。说,如果真分了,谢杏芳作为一个女性一个人怎么带孩子,谢杏芳感情上的痛苦与空缺又该有谁能去抚慰。
我当时的感觉就是,真希望这样拉低人的平均智商的毒鸡汤少出现一点,也希望某些人在成熟的世界观没有形成之前少出来卖弄文笔。
一个女人,你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女人。你不应该总以更低的标准和要求去看待自己的能力,总是把自己放在弱者的地位上。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谁离不开谁,一个单亲母亲成功拉扯大孩子,而且孩子还成为人中翘楚的故事并不少见。先有孙俪、张靓颖乃至周杰伦汪小菲,后有带着孩子二度出嫁,再度收获幸福的钟丽缇、贾静雯。作为一个女人,你应该拥有这样的底气,即离了谁你都能活得优雅漂亮,你才有可能收获真正的幸福,否则你就只是婚姻的傀儡、家庭的木偶。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拥有一个伟大坚强的母亲,总强过由一个屡次出轨不关心家庭的父亲以及懦弱无能低声下气的母亲所拼凑成的名存实亡的家庭。
我不只一次听我朋友聊起他的父母,她的父亲每次一喝酒就会打自己的母亲,自己从小就苦苦哀求母亲跟自己的父亲离婚。她的母亲每次忍不了了也会离开丈夫,然后没过多久又重新回到丈夫身边。母亲说,孩子还小,她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
我朋友说,她其实一点也不觉得自己的母亲伟大,甚至她有点看不起她。她母亲虽然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孩子,但是她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多希望自己能带母亲离开这样的父亲。甚至,她觉得她母亲之所以不离开父亲,是因为她的人格不够完整,不能摆脱依赖,即使这样的依赖只会让她更不幸。父母幼稚,子女就会成熟;父母成熟,子女就会幼稚,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破败的家庭里反而能孕育出优秀的孩子,我只是很痛惜有很多人不得不被动早熟。
关于女性主义
我尤其记得公司做新员工入职培训时,让我们每个人写上自己的八个专属标签,然后跟身边人交换,看能不能找到有共性的标签。
我邻座的那个姑娘写得内容,没有一个人跟她有相同的标签,因为她写得是“女性主义”。
我当时特别敬重这个姑娘,也一直想找机会跟她深入接触,因为虽然大家都在喊着男女平等,但是真正的女性主义者并不多,而敢于明目张胆用“女性主义”做自己标签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Sheryl Sandberg在书里写到,她虽然从小就有女性主义倾向,但从来不敢当着大伙的面这么去标张自己,因为她很担心,这样一来自己会不受男性欢迎,从而找不到男朋友。但是后来,自己终于意识到,这个社会上多一个人去表达女性平权的观点,多一个人去解放女性所禁锢的思想是多么重要。
我想起Emma Watson关于He For She所做的演讲,性别只是光谱,而并非两个极端。一个男性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强大,要承担一个家庭所有的压力,一个女性也并不意味着就要示弱,要为了家庭牺牲自己的事业。家庭里最好的状态应该是男女平等分工,不管是事业还是家务,感情里最好的状态也应该是势均力敌,不存在“气管炎”或者“怕老公”。
只有一个家庭真正做到了男女关系上的平等,两个人才有可能共同成长,从而及时调整相互需求关系,从而维持婚姻的长期稳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