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行业是整个中国最受关注的商业战场,
不少国产品牌都是以腰部企业的姿势入场的。
因为苹果、三星的价格不会降下来,那这些企业通过控制成本,拿比较低的价格来进入,就能够有一个市场空间。同时在这个市场空间里,不断优化企业的效率,把产品毛利做得很低,因为企业效率高,就能在这样的毛利空间里生存。
效率没有自己高的那些企业,价格降到这个点,就只能死了。因此企业获得了护城河,有了生存的生态位。
但华为没有这样做。
华为早些年没打算进入手机市场,但2014年选择进入,我认为原因有两个:
第一,小米的崛起,为华为点了灯。就好像格瓦拉给微票、淘票票点了灯一样。小米为国产手机提供了整个商业范式、用户体验样本,和市场接受度的验证。大家都知道这么干有市场。
第二,因为战略。华为这家企业几十年远征,从模拟通讯、数字通讯到互联网到移动终端,再到云。华为的战略是,一直选择在最重要的信息枢纽上重仓屯兵。未来是智能时代,数据是智能时代的血液,是智能时代的黄金。而手机,是数据采集前端。华为重仓云,也必然重仓手机。
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之下,华为用什么姿势做手机。我说一个数字,你感受一下。
2016年,小米手机的开发人员大概是200人,不包括米聊等其他项目,就是直接围绕手机开发的人。
你猜一下,华为当时有多少人围绕手机做开发?
我告诉你,1.2万人。2016年,华为投了1.2万人围绕手机做开发,将近100倍的差距,直接砸下来。
这就是姿势的差别。
华为不是找生态位,它入场做这件事的时候,就是奔着最后参加大决战去的。
你想想,任正非从1987年走到今天,横跨通讯与互联网的几个时代,交手的对手从阿尔卡特、朗讯、北电到CISCO、诺基亚,他一路和世界顶级企业过招,见过无数产业周期,他知道周期运作的规律是什么。一个产业的周期开始启动,草莽涌现万物并作,接着进入产业成熟,最后顶层整合。在世界范围内,最后的产业整合阶段,产业收官、头部对决,这种大会战,他参加过好几次了。
那谁会在手机这一仗最后的会战里呢?有4家肯定在:ARM、安卓、苹果、三星。这四家,每家都至少抢了一个制高点。
任正非从做手机这个决定开始就知道,他就要拥有对这4家推牌的实力。
所以,华为入场就放1.2万人,上来就奔着最后的大决战。
我在2016年,知道了华为的这个部署,当时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同时,我也一直保密,没有在外部提起过。
三年后的今天,因为中美贸易战,华为的海思、鸿蒙浮出海面。
那今天华为手机上放了多少人?确切数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余承东的部门现在有6万人。
假设如果不是美国政府出面,以一国之力去打击一家公司,我真的难以想象,哪一家公司能按住华为。
当我们回顾2014年,小米的成功为整个产业点了灯,那年小米如日中天,华为重仓入场。还有一批草莽企业也在集结,觉得有机会,应该冲一波。
草莽企业的入场姿势是什么样的呢?
我说一个真事儿,一家上市公司的老大,2014年忽悠我的一个高手朋友去他那,也做手机。
当时他的原话是:“雷军有200人,我给你100人,精兵强将,咱们干翻小米。”
什么叫草莽?这就是草莽。
这也是我为什么想画这张作战地图的原因。不同的位置的企业,有不同的生死线。想谋不同的位置,要有对应的资源配置和作战姿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