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我讲了,我花了10多年功夫,以高明教授勘校复原的帛书《老子》甲本为蓝本,结合自身15年来对《老子》广泛深入的思索研究和创业实践经历,对帛书《老子》甲本作了一些校定完善,得到了当属目前最真、最善之《老子》文本。
有了好的文本后,应该怎样读呢?要想真正读懂《老子》,首先应当通读全篇把文词字句烂熟于心,这一阶段不要过多纠缠于一词一句的准确意义,先把文辞字句读熟悉,以方便后期深入理解的时候能随心所欲地调用。读的时候呢,先读《德经》再读《道经》,之所以这样,是有其严密的内在哲理逻辑关系的。第二阶段,逐字逐句精细地读,既要研究老聃的特殊身份和经历、研究《老子》一书特殊的写作背景,还要进行广泛地比照研究,搞清楚字面上的意义。
接下来,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系统地梳理、重组《道德经》的内容,以构建自己的理解掌握体系,领悟字面之外的意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言外之意。比如,可以把论“道”的句子放在一起来读,今本《道德经》的25章、41章、42章就可以组合一起读。可惜的是,大多数人都不是这样读《道德经》的。
我在上一节中已经指出:“老聃在短时间内仓促写就《老子》一文的传说当是属实。因为《道德经》的内容在文辞上有许多不合文理章法,随意而写,甚至混乱的情况。有太多研究《老子》的人(包括我在内),都会怀疑老聃写出的《老子》原本章法严谨,逻辑结构明晰合理,语言叙议条理清晰,但是却被人故意打乱了语言组织并妄改了部分词语后,才流布于世的。可惜,这种怀疑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充分的证据。也有人人为,《老子》和《论语》一样,是问答体、是语录的集合;还有人认为,《老子》不是老聃一个人写的,是多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写出来,再被人拼凑起来的。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没令人信服的证据支撑。
另外,不得不提一下,近几年出现了一本《姬氏道德经》。我刚读到此书是,一度激动得夜不能寐。逐渐冷静下来后,我虽然认为这本书很有价值,值得读,但总体上还是倾向于此书是伪书(但不一定是一时一人所伪作)。因为除了其作者说这本书是他们世代“口耳相传”的外,没有任何其他证据证明作者所说的真实性。
好了,各位朋友,到这里为止,我们就把《老子》真解这门课的前言部分两章《去玄去神》和《求善求真》讲完了。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讲解《老子》正文了。为了方便区分,我通常会把老子其人称为老聃,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我说的老子指的是《老子》这本书,也就是大家通常叫的《道德经》。
我上面已经说过,《老子》是不分章的,但是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也大致会将《老子》分章节讲解,与世传王弼版的《道德经》的章节大致对应。我从《德经》开始讲,第一章的内容大致对应王弼版《道德经》的38章。
请继续收看善本《老子》真解:正文讲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