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商会界
李旭:中华文化元素的旅游开发策划

李旭:中华文化元素的旅游开发策划

作者: 商会界 | 来源:发表于2018-09-28 01:38 被阅读0次

    我的本职工作是做出版,这种出版曾经是做过多年旅游图书的策划出版,对旅游熟悉、爱好,业余帮助一些地方和企业做过旅游策划,自己也在为故乡和所在机构尝试推动“汉字乐园”、“儿童乐园”一类的旅游主题公园及汉字文化特色小镇、儿童文化特色小镇的创意策划开发。

    自己所学专业历史,主攻中国古代文化史。今天所讲,就是想结合本专业,重点谈谈自己多年来,尤其是自十年前自费开办蔡邕蔡文姬纪念馆、着力推动故乡文姬故里整体开发以来,关注旅游、研究旅游、思考旅游的的理念感悟和创意实操,重在和大家交流和启发创意思路。

    在河南一家出版社工作时,我曾担任旅游读物编辑处的副主任,策划出版过复旦大学旅游系教授沈祖祥主编的《世界著名旅游策划实战案例》、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涌现的中国第一批策划人出版过“中国策划家思想文库”城丛书,对国内从事旅游策划的人与作者比较熟悉。

    这也是我愿意接受上海王小平先生的推荐、参加这次由中央文化管理管理干部学院主办、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全国文旅与特色小镇干部培训授课的前提。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特色小镇”,2020年前要打造1000个特色小镇,平均下来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三十个左右,全国2000多个县差不多平均两个县一个,机会实在难得。但我们一定要注意,特色小镇≠文旅小镇。特色小镇包括产业特色小镇和文旅特色小镇,我们今天重点探讨的是文旅特色小镇,重点思考和研究如何创造性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那些适用于旅游开发的元素和成分。

    文化,只有经过创意和文创的环节,才能成为产品,变成文旅项目。在此之前,文化往往只是一种概念和符号。将文化元素变成为文旅资源,创意和策划的环节必不可少。

    从理论上讲,十万种小商品每一种做大了都可以做成一个个特色产业小镇,任何一种文化元素做到极致,也都可以做成特色小镇。关键是,要将一个产品或一种文化元素浓缩到一个点、放大到极致、形成为规模,产生自己的特色。

    所谓特色,就是个性。

    特色小镇就是个性小镇,要有个性,而且这种个性要个性得有味道

    如:灵隐寺附近的一个茶场被改建为五星级酒店,茶农被安置到市区,酒店房间5600元/晚,还要提前一个礼拜预。其个性化概念是房间里可以听到寺庙的钟声、看得到半山腰农户的炊烟。把休闲居住上升到一种信仰、情结、寄托的层面,找回一种在闹市中心找不到的空灵归心之感。按这种思维打造特色小镇,就是给游客制造一种个性化的生活理想。

    文化IP的拓展

    文化的元素不能文创化或文旅化就是概念,不能产生收益。

    中国历史上曾出有过的文化符号元素,从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神话传说、成语典故、名人故事、创造发明、节庆习俗、十二属相、考古发现、汉字、书法、碑刻等文化遗存等等,都是我们今天开发特色文旅的素材库、数据库、创意库。

    例如:一部《道德经》,从道家鼻祖老子始创,到后来历朝历代演绎、释读,人物、思想与事迹串起来,加以创意物化,就是一部流淌的“道藏”乐园。河南鹿邑、安徽涡阳主打的老子故里文化牌、安庆太湖五千年文博园的老子巨型塑像、河南三门峡函谷关的老子出关地等,围绕的文化IP都是一部5000言的《道德经》。

    例如:中国人的生肖文化,十二属相,我是属马的特别关注与“马”相关的文化信息,曾想引进出版香港的《马的中国历史》。昨晚与下午要演讲的海默先生聊天,说道要做个“马园”或以马文化为特色的主题公园、小镇。也可集合十二生肖做一个集成性的十二生肖文化园。这有两种做法:一是在立足中原人口大省,在中原做,打长线,侧重做文化、做积累。另一种是在江南做,上海近郊做,投入产出快。全国十三四亿人口,平均每个属相都有上亿的人口,市场潜力巨大。这是传统文化,也是生命文化,生肖文化,贴近老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生日纪念石刻制、生肖纪念品开发、生日宴美食等产业链也便于开发。

    道德经、生肖文化等,就是一个个大IP。中国的汉字文化更是一个超级搭IP。

    汉字文化的文旅化:中华汉字文化园、汉字文化小镇

    近几年,结合自己做出版工作编辑出版一系列中国文字、少数民族文字的积累,曾独立策划过三种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甲骨文书法大字典》、《中国篆书》、“中国(少数)民族古文字导论多媒体系列”(22种),手头上积累甲骨文、金文、隶书、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等图片数十万张,一直在创意、构思“中华汉字文化园”(或“汉字乐园”)、“中华汉子文化特色小镇”。

    留心、调研、跟踪深圳、北京、上海、河南的二三十处分散的汉字体验馆、汉字艺术设计公司、汉字文化墙、汉字大道等。还实地走访汉字文化发祥地的仓颉文化遗迹地、中国汉字博物馆(安阳)等,接触了北师大文字研究院等一批高校研究工作者,也与许昌、长沙多处手头上拥有上千亩用地指标的文旅地产商接触洽谈。策划文案基本成型,已初步具备了开发“中华汉字文化园”的基础。现在主要是在中原或江南选择合适的建园或小镇地址。或几个地方都可以结合本地的历史文化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汉字文化(子)园区。

    我对“中华汉子文化园”的基本定位是:回望中华5000年汉字文化的足迹,将汉字这一中国人最熟悉的文化符号、生活符号通过高科技互联网、生态园林化、石刻艺术化手段,以一个总体5000亩(第一期1000亩)的规模,通过汉字艺术实物+生态农林业+互联网艺术汉字定制等多种实体场景再现的形式,浓缩古今中外汉字文化大观、汉语文化大观、成语诗赋大观、国学经典名句大观、书法碑刻艺术大观等,成为中外学生的汉字汉语汉文化学习基地、中国国学教育基地、创意想象基地、文化娱乐生态、汉字艺术品生产加工基地、年度汉字大会基地等,成为全球最大的“汉字花园”、“汉字乐园”“汉字文化产业园”。把汉字文化做成产业,把汉字当做庄稼种,文字与高效生态花卉套作,回归田园,回归文化。

    在“中华汉字文化园”开发之后,将来再进一步拓展,将世界各国、各个民族的文字文化整合过来,形成最后的“世界文字公园”。

    既然叫园、公园,那一定是“汉字+生态”模式,纯文字景观若大到一定规模,会让人赶到枯燥,所以一定要注入农林、花卉、特色种植等生态元素。营造文字生态大世界。

    文字的展现形式包括石料、石刻、铜刻、铜雕、木刻、花卉图案、借鉴中国古代军事的布阵结构、故事化系列化的布局、文字元素的亭台楼阁、会移动的文字、文字游戏、文字竞赛、文字主题晚会、自做文字纪念品等等,整体是一个巨大的文字艺术创意宝库,寓学于游,面向儿童、学生,也面向成人(以家长为主打),让游客参与进来,给以家庭为单元的游客提供一个学习型知识性生态型的休闲好去处。

    中国历史上备碑刻遗产丰富,国内也已西安碑林、开封翰园碑林、泰山石刻、大足石刻等多处石刻文化旅游目的地。

    我这里要说的是开发一个专题性的特色主题碑林:蔡邕碑林、熹平石经碑林。

    东汉大儒、文学家、书法家蔡邕是我的开封杞县圉镇(《后汉书》“陈留圉”)老乡,他是中国古代书法理论鼻祖,创立“飞白体”,在汉灵帝年间主持刻写“熹平石经”。

    其三大构件就是儒家经典内容+汉字书法艺术+优质石料。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精选古代文化经典、刻石成林,具有观赏和教育两大功能。东汉时期汉灵帝为了维护统治地位,下令校正儒家经典著作,派蔡邕等人把儒家七经(《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抄刻成石书,一共刻了8年,刻成46块石碑。每块石碑高3米多,宽1米多。目前石经残石出土已识别8800多字。我在安徽出版集团时代新媒体出版社担任总编辑期间,策划的国家“十三五”十大重点工程项目“复原遗失的中国古文明”,就包括复原熹平石经项目。复原熹平石经,是开发熹平石经碑林或蔡邕碑林的核心亮点。这一碑林延伸开来,结合汉代隶书为主的特点,将来的目标就是开发成世界最大的隶书书法石刻公园,这一园区也可去一个备用名字,叫“中华隶书书法公园”。主题主题部分无疑是汉隶和以两汉文化为题材的汉隶石刻。蔡邕生前写碑多多,仅是蔡邕的文字即可刻写多通有意义的石碑。

    这一蔡邕(熹平石经)碑林的特色就是汉文化、汉隶。这也是我们一直提倡的:文化元素符号只有通过创意的方法和手段才能变成文旅的产品。

    关于名人故里开发:以自己的故乡“文姬故里”为例

    蔡文姬是蔡邕的女儿,是东汉末、三国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音乐家。开发蔡文姬故里,无疑也是要主打汉三国文化特色。考察国内目前汉文化开发的旅游目的地,刘邦故里的沛县,河南许昌的三国城,做的都是比较好的。但目前国内,以一个汉代县城为元素,对汉代县城整体开发的还没有。唐宋以前的古城少,汉代的就没有,徽州古城比较完整,但是明清的。因此要做圉城,核心点是汉唐宋以前的古城少,汉代的就没有,徽州古城比较完整,但是明清的。因此要做圉城,核心点是汉文化,汉符号、汉字。

    文姬故里圉城,也是我的故乡,作为一个千年古地,是秦汉至唐代中期近千年的古圉县、圉城县的县治所在地,唐代中期的公元627年才改县为镇,与中国四大古镇朱仙镇相距几十公里。圉城的古城墙直到1946年还保存完好,战争时期军事需要被炸。

    古圉城南北1.5公里、东西1公里,方圆3平方公里的样子。

    复建古圉城的进展,目前已经注册有“文姬”、“圉城”、“文姬归汉园”三个商标。上万字的旅游规划概念性规划方案我已经修改多次。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已进入招商引资环节。

    圉城可以在原址复建,也可另建“圉城新区”,与自己提倡的在开封东郊开发“汴东文化新区”相呼应,整体开发开封以东北宋以前的汉文化、先秦文化、远古文化。

    和汴西相比,汴东地价较低,可以租地的形式来操作。那里有黄帝活动区、夏都、仓颉墓、蔡邕墓、曹操起兵陈留之地、伊尹故里等。开发风格以生态旅游园区+文化、生态旅游和人文结合的形式为好 。“中华汉字文化园”可以将这里作为备选到之一的理由,是这里确实有文字鼻祖仓颉在此活动及归藏地仓颉墓的历史依据。

    关于美食文化

    我一直想策划推动做一个名叫“中国历代王朝美食城”的项目。对于美食文化一直关注有加。为文姬故里创意的“文姬归汉园八大样”是一种。

    其中,开发“红薯泥”是重中之重。红薯泥是杞县特产、文姬故里特产,是前年郑州举办国际会议时总理招待外宾的中原美食之一。这里的土质为河流冲击扇平原地区,土质适合栽种红薯,已有800多年的种植历史,当地向农民租地价格每亩800-1000元,亩产五六千斤。种红薯本身即可盈利。何况深加工成地方特产红薯泥呢?

    红薯泥是杞县的一道名菜。它的制作方法很讲究,需先把红薯煮熟,剥掉外皮,去其内丝,用干净的白布包裹起来轧压成泥。然后将白糖倒入锅内化成糖浆,再兑入香油、红薯泥不断搅拌,呈柿红泥状出锅、装盘。

    目前文姬归汉园拟专题开发红薯园及红薯泥品牌加以打造。

    关于美食文化的集约经营,陕西的袁家村已经成功,我有个高中同学所在的香港一家公司,正在河南新乡靠近郑州方向的最南境开发“同盟小镇”的项目,他们准备引入袁家村美食文化运营模式,将河南的美食集中经营。我的理解是,袁家村的成功主要是由于西北的美食资源分布零星,这个模式在中原等其他地方是否可以复制,值得探索,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江南肯定不行,江南经济发达,古镇林立,几乎任何一个古镇都是自称体系的美食生态中心,就没有必要另建“袁家村”形式的美食一条街或美食小镇了。

    关于小城镇建设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撰写博士论文《江村经济》、后来七八十年代又提出“小城镇”建设问题。他的主要思想就是结合中国农村的实际,提出国家要大力发展人口在10万20万左右的小城镇,产业上突出“一村一品”,就像他的老家“江村”(吴江开弦弓村)在三四十年代的缫丝厂。费老的这一思想,其实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特色小镇的根。费老才是中国特色小镇的思想鼻祖。我在上海大学出版社工作时,曾编辑过《江村经济七十年》的书,也曾趁2006年春节之际,专门到开弦弓村(江村)住过一晚,与村长交谈,感受这里作为“特色小镇的根”。

    我们今天做特色小城镇,是把一个点做到极致,一个元素做到极致,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符号、一个产品,任何一个产业小镇、文旅小镇的拓展都起源于一个点,这个点就是我们所说的IP。要发现这个核心IP。我是做出版的,出版业的优势就是掌握核心内容IP多,出版业进军旅游业,有自己的优势。

    关于中国古代的监狱文化

    我近年常思考监狱的问题,源于故乡的“圉”这种文字文化。

    “圉”(音yǔ ),会意字,从囗(wéi)从幸。“囗”指“四面围住”,“幸”意为“被外力控制住、不能动弹”。在甲骨文中,“幸”的字形就是一个人戴着手铐,“囗”与“幸”联合起来表示“一个受控禁区”。本义是一个受控禁区,引申义是监狱、养马场等。春秋时期,作为边境之地的圉地就是一个半是养马场半是监狱之地,就是让一批囚犯来饲养马匹。

    这是“圉”地的原始意义。由此,我就想到了在圉地就是今天的开封杞县圉镇尝试开发“监狱文化特色小镇”的出发点,让人们穿越历代监狱,体验中国古代的监狱文化。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监狱。安阳羑里城号称有中国古代最早的监狱,其实我们老家的圉地才是甲骨文时代就有的古监狱之地。也去过南阳内乡县衙看了清代县城的监狱的情形,如果将中国历代王朝的监狱文化遗存加以复制、整合,开发一个“中国古代监狱文化公园”,对于现下加强法制教育是有意义的。东汉“强行令”董宣就是圉人,执法严明,监狱文化与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做。这就是与众不同的特色。

    中国儿童文化及其文旅产业化

    二宝时代,中国儿童产业市场巨大。儿童文化旅游产业前景广阔。最近两年,随着自家二宝的到来,关注儿童教育、儿童旅游、儿童出版方面的走向日益增多。

    孩子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找一个点做大就是一个很好的儿童文旅项目,只要是面向儿童的,有特色、有规模,离城市不要太远,就一定有家长会带孩子前往。

    孩子的天性是喜欢大自然,让中国的孩子到郊外到自然中去,亲近自然,接受文化,潜移默化,寓教于玩,同时也不让家长感到枯燥、着急,是我思考“儿童乐园”这一类项目的基本出发点。汉字乐园也是其中的一类,还有面向女童的“绘本乐园”、面向男童的军事乐园等。这是都是开发儿童文化小镇的核。

    明年底,上海长宁区儿童图书馆旁开一个上海最大的“上海儿童图书馆”,比附定位,我们可以考虑在附近开一个主题性的绘本馆,有2万-5万册的绘本,单一品类做大,再配套一些绘画类的游乐设施,就是很好的项目。

    在上海周边近郊,今明两年,将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全部踩点走一遍,找几个适合做儿童乐园(分为不同的主题)的地点。

    本职出版工作上,在约稿中的《中国历代儿童生活史》其实也是为儿童乐园产业的开发积累素材。

    等等,等等。一个策划人,首先要策划好自己。

    小结:成功开发一个文化旅游项目的八个关键点

    这九大法则是项目化、科技化、大众化、系列化、实物化、国际化、资本化、品牌化、数字化。而根本归结为“文化化”。文化是根。开发原理:找一个点,无限放大,天气、地气、人气都要接。用户导向,从衣食住行,看得见、摸得着,坚持不断做下来,就一定能成功。无论是文姬故里、碑林、汉字文化园、儿童乐园等,都是沿着这一思路来做。我今天所讲,都是处于创意策划和探索阶段。下一步主要是找地点,找合作投资方,找好的运营模式。开发一个文旅项目就像是写一本的书。要不断的修订、完善。像“中华汉字文化园这样的国家级重大项目”,需要十年八年的潜心开发。那时正好自己退休,可以专心来做了。今天所讲的,也是今后我要做的,欢迎多多合作。尤其是中华汉字文化园、儿童乐园、文姬故里开发,我称之为自己退休后将开辟的“三大文化战场”。退休前的这七八年,业余一点点积累资料、资本、资源。

    一、项目化:可商业化量化运作。意即:要把一种或一个系列的文化主题或内容,浓缩成一个可以进行可行性商业开发或政府公益开发的项目。

    科技化:可多媒体形象表现。意即:把抽象的文化概念用现代高科技的手段进行展现或再创造,给人以近乎“直观”的立体的形象。比如全媒体世界遗产项目,开发的是世界遗产文化资源,但落实到技术就是3 D技术,用三维空间技术把世界遗产地进行立体展现,给人以如临其境之感。世界遗产地近1100种,人的一生很难全部走到,但可以借助场景再现手段让人如同“亲”临其境。

    大众化:让大多数人看得懂听得进。意即:文化往往原本都是比较高雅的,要流传要普及,需要在言上通俗、在技术上简单、在手法上直接、在表现上明了、在概念上通俗,文化产业化的第一步就是要适合大众文化,否者就形不成产业,大众文化就是这个时代的主流文化,把大众文化商业化。

    四、系列化:主题可全品种全品相开发。意即:对同一个文化主题,要一揽子、全内容链加以开发,凡是涉及这一文化主题的项目要全部包揽,系统运营。比如历史名人资源的开发,这某一单个名人的故里开发、影视图文开发、网站开发、旅游纪念品开发、手迹字画复制、酒、文献资料库开发等等。

    五、实物化:把虚的软的变成物化产品。意即:把文化这一虚的软的概念性的“文”,外化物化为实体性的物,直观地展现文化本身,便于流传展览视听阅读等。

    六、国际化:适应所有人群。意即:文化,本质上是属于全人类的,最文化的也往往是最人类的,关键是要用国外或海外的人群看得懂,愿意看;听得懂,愿意听。同样是一出中国的花木兰从军,美国拍成《花木兰》就受人欢迎。原因就是这种文化——这种代父从军的文化,各个民族都听得懂。

    七、资本化:可买卖可入股可大资本连锁经营。意即:文化物化为模式或项目或产品之后,可以投入大资本进行开发,文化的创意者和设计者也可以折合成股份进行入股,这种文化还可以借助资本连锁化经营,比如各地都可以同时启动“中国历代王朝美食城”项目,把历代美食分朝代集于一店,等等。

    八、品牌化:即个性化,让人一下子就能认知自己的与众不同。意即:文化实际上就是人化,凡文化本质上都是一种区域性或集团性的“集约式个性”,当全世界全社会都在全面开发文化这最后一块大蛋糕时,处处时时满大街都是文化,那就看谁的开发有特点、有趣味、有参与性、有生命力,即品牌。

    结束之前,我给大家朗诵一首自己写的文旅诗《文化是旅游的记忆卡》。这首小诗基本反映了自己对于文化与旅游关系的思考内容。这也是自己十年来在从事本职出版工作之余关于文旅产业思考的理念浓缩。

    《文化是旅游的记忆卡》

    有人说文化是旅游的血肉灵魂

    有人说旅游是文化的三国演义

    有人说文化是内容旅游是场景

    有人说文化是名片旅游是卡片

    我要说文化是旅游的记忆卡

    文化是旅游的导游员

    文化是旅游的通行证

    文化是旅游的目的地

    我还要说旅游是文化的展示厅

    旅游是文化的操练场

    旅游是文化的游泳馆

    旅游是文化的集结号

    结合结合——

    旅游和文化结合变成七彩虹

    文化和旅游结合变成活化石

    二者和资本结合变成托拉斯

    二者和技术结合变成万花筒

    千百年来——

    文化和旅游一直亲密无间

    骚人墨客访古论今览尽名山大川

    踏青诗赋文人游记说遍天下风物

    异域风情频频流淌在大旅行家的笔下

    我等书生——

    徜徉历史考古长河三十五载

    科班学研历史专业七个年头

    职业从事历史文化图书编辑二十八春

    管理旅游读物编辑部门 参与大江南北旅游策划三年五年

    长梦醒来——

    欣闻国家文化与旅游部即将成立

    肇启一个文化复兴旅游振兴全民高兴的中国新时代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千千万万个旅游地旗帜飘扬

    让亿万游客在游途的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洗礼

    文旅一家——

    从此文化与旅游是一家

    文化的也是旅游的,旅游的也是文化的

    所有文化的都值得以旅游的态度去欣赏

    所有旅游的都能够以文化的态度去打扮

    始于脚下——

    从倡导的中华汉字园、文姬归汉园到圉城复建

    在汉字乐园中了解汉字文化,在文姬故里圉城了解汉代文化

    运作平台是将来在上海开封各注册一个文旅投资策划公司

    寓文于游,寓教于游,在华夏游乐中传承中国文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旭:中华文化元素的旅游开发策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oqu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