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选择了稻草人的一条禅修线,为的是避开到处的人头,排队是一件让人烦躁的事情。
竹林听海
安吉竹海行走在余杭古道上,心倒是宁静,一路上都是竹海,目之所及,是让人放松的绿色。天气很好,阳光透过叶子间的缝隙跌落在松软的泥土上,形成一片片明暗交错。我很想用相机记录下这样的画面,不是特写,而是囊括竹子、阳光、石板路、队员的“大作”,也许是我太贪心了,怎么也拍不出来自己想要的感觉,最后也就放弃了。有些画面就是拍摄器材所不能记录的不是么?
可是我总妄想着记录下来,尽最大可能还原这份真实,我从不敢相信记忆,不是遗忘了某些重要片段就是过分美化,那不是我要追求的东西。
一边思考着用怎样的形式记录,一边听到秋风吹在叶子上,噼啪作响的声音。啊对啊!声音!我像是突然被击中,内心有一股冲动,非常想将这里的声音用手机录下来。
声音是有层次的,风吹到不同植被上的音色都不同,吹到竹叶上的声音更干脆一些,噼里啪啦;到了灌木这边,便成了沙沙的声音,仿佛叶子和叶子黏连在一起,风也吹不开;路上有一条小小的溪流,从高处流到低处时,发出流水特有的如佩环碰撞般的清脆。闭上眼,听觉被无限放大,我被融入在声音的海洋里,各种声响此起彼伏,非常有层次感,你方唱罢我登场,风本是无形的,但是通过这种层次感,能很真切的感受到风的形状,流动的轨迹,还有强弱。
文字记录不了感觉,我只是尽我最大可能去表达这一切。
但是最终我没有录下声音来,这也是我这次旅程里最大的遗憾。
釜托寺
寺中留宿釜托寺位于余杭和安吉交界处,孝恩塔穹顶中轴处,就是两地的地界线。
寺庙不大,却有一种小而别致的感觉,我曾经有去过杭州的灵隐寺,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风格。灵隐寺的气质是庄严的,佛像被精雕细琢,寺庙里也是常年被香火所围绕,我始终记得最后大殿里三尊高达数米佛像的模样,面容慈祥却又高高在上,我是渺小而卑微的。釜托寺不同,佛像没有那么精致和高大,多了一点平易近人的感觉,殿前香炉里的香火并不多,来这的人斋戒的偏多,不过这个可能和规模较小有关系。
我好像比较不出自己更偏爱哪种,我喜欢灵隐寺里精致的佛像,件件都是令人惊叹的艺术品;也很喜欢釜托寺安宁的环境,还有寺庙里随处可见的明暗几何。很奇怪的是,釜托寺的蝴蝶特别多,有时候还会有蝴蝶停在人们身上,使劲抖动衣服蝴蝶才会飞走,我没有夸张,这也是让我觉得釜托寺有灵气的理由之一。
若拿佛教宗门做比喻,灵隐寺像是戒律最严的律宗,釜托寺则是崇尚自然的禅宗,两个宗门都可以使人解脱得到大智慧,所以并不能分个高低上下。灵隐寺伟岸的佛像是要叫人们时常存有敬畏之心,釜托寺的木塑彩漆佛像则告诉人们,佛本自然人人皆可成佛。
宗门不同,选择不同,但总是向着同一个目标在前进。人要敬畏宇宙,但是人自己也是一个宇宙,我们是同源的,我们是一体的。
禅修
日暮下的釜托寺十分清淡的晚饭过后,按照安排来到华严殿二楼坐禅。这是我第一次体验正儿八经的坐禅,所以获得的体验也是另外一种惊喜。
僧人禅修时坐姿应该是金刚坐或者如意坐的,但是这对身体柔软性要求太高,没有瑜伽基础的我们都做不到,正法法师憨厚一笑:做不到没关系,我们佛家讲究什么呀?不执着,那我们就放下,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
禅修开始,我闭着眼睛,随着音乐一起放松,只有脊柱是直立的,其它地方最好放松到感觉不到力量拉扯。因为之前朋友有介绍冥想,我也自己尝试过一段时间,所以其实很快就进入了状态,慢慢的,周围的存在感都在离我远去。我变得飘渺了,我的世界里只剩下自己,讲的更加玄乎一点,我觉得自己变成了透明的灵体,在我的身体里不断游走,然后停在了我无法放松的地方,颈椎,的确,我的颈椎是一直不太好。
在开始前,法师就说过,任何的感觉,你都要让它像流水一般流过,过程中出现的任何身体上的不适,你就只是试着观照它,不要试图抓住它,就只是感受。所以我没有让这份感觉停留在颈椎,它继续游走,我还感觉到自己的眉心处在发紧,一突一突地跳动着,有点儿发热,但是我很确定自己的眉头是舒展开的。不知道过了多久,自己被一股巨大的烦躁感所打扰,腿部的酸麻感想让我睁开眼睛,离开这种状态,耳边悉悉索索的声音也变大了,即使闭着眼,我也能感觉到周围人的躁动不安,我试图让自己更加放松,不把注意力集中在那种烦躁不安的感觉上。
我的眼前开始出现画面,但是是那种模糊的,并没有具体具象的画面,我不知道是自己刻意想象出来的还是自然而然接收到的,总之,这个画面吸引住了我的注意力,以至于完全忘记了身体的各种感觉。
我眼前有光,一个光的亮点,然后开始旋转,似乎什么颜色都有,光点在扩大,旋转没有停止,那感觉就像是看见了宇宙爆炸前的奇点。画面开始改变,眼前是像云一样流动着的白色,然后它流过山川,你见过黄山的云海吗?大致就是那样的。之后画面又变动了,具体是什么我已经忘记了,但是应该是那种很空旷很大的事物。我流连于眼前的画面,以至于完全忘记了腿部的麻痹感。
法师一声“停”,把我从眼前画面中拉扯回来,有一种不适应的感觉,我终于明白朋友口中所说的,灵魂回到身体需要共振一下频率才能回过神的感觉。我以前觉得她说的有点飘渺,但是当我真的体会到这些,我又觉得她说的十分的贴切。
这时候腿的麻痛感重新袭击我,没想到我的腿已经麻到站不起来,但是在禅修状态时,我真的完全没有感觉到,这也是让我觉得很神奇的事情。也许,人的精神和躯体真的拥有无限大的可能。
很小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宇宙存在某种神秘的联系,微观尺寸分子原子的结构和我们生活的银河系那么像,这是为什么?再到后来,这种相像延伸到之后所学知识的很多方面:比如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与哲学里的辩证统一所呼应;薛定谔猫的理论,又和心经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出一辙;宇宙爆炸理论,和周易里一生二说的好像是同一件事。你能在所有宗教中找到相似的部分,好像只是不同的路径,指向的目的地却是同一处,殊途却同归。
一是真相,它分裂成万象万物,灵魂在万象万物中漂流,一要体会它自己,但是却只有在差异中才体验得到自己,灵魂是一的化身,每个灵魂都是一,它们最终都要带着经验,回到一这个本源去。
诵经抄经以及佛塔
凌晨5点40的天空早课在6点,5点40就得起来集合。大家一脸困意打着哈欠,捧着一本前一天发的经书就出来了。
天微亮,山里的早晨有些凉,但是又觉得凉的很舒服,抬头望,月亮还没有隐去它的身影,弯弯地挂在天幕上。
早课也是充满着仪式感,僧人敲击着木鱼还有一些其它的我暂且称之为乐器的东西,随之唱诵。我们只需要读就好了,不要以为这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要开一会儿小差,就跟不上速度了,困意中,我也找不到诵读到哪里,只有ong ong ong的梵音随着耳朵进到脑子里,整个人处于一种恍惚的状态。周围的人大概也和我一个样子,看着经书十分茫然,直到在旁的法师提醒,才知道已经读到手中页数的7、8页之后。
早课结束,心间感到一丝清凉,和我去到灵隐寺时所感收到的那样。所以,我总觉得这些地方是有灵性的,我烦的时候,总觉得心尖有股无妄火在燃烧,是滚烫的,但是在这些地方,我觉得心很清凉,好像呼吸都能吸的更大口一些。
塔顶俯瞰孝恩塔共9层,取九九归一之意。地下两层不对外开放,存放着寺庙的一些经卷和法器。
一路登塔,正法法师一路给我们讲解佛家的知识,不过我记不住,能记个50%就十分不错了,特别是佛的全称,我一个没记住。
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最上面的三层,分别供奉着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以及未来佛弥勒佛。弥勒佛正对着的是一扇门,我们参观完毕,他让我们打开,阳光一瞬间射进佛堂,照在弥勒佛的笑脸上,门之后的景色是开阔的,山间的竹海随着风,从远处传来声音,让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只能意会却不能言传。
抄写心经抄写经书不是人们想的那样随便的,要用水净手,待自然风干,方可进行抄经前的发愿,抄写完还要回向。经书存放也很有讲究,要放在洁净无垢处,若是处理需要交给就近的寺庙焚烧掉。这一套是非常有讲究的。
抄写的纸上印着小楷,我们描摹就好,但是我之前练的是行楷,怎么写怎么不顺,我总想按着所印的字体描,但是总是出框,一时间不免有点心浮气躁。别人在抄的时候,得到了一堆感悟,我却想法很空,唯一在心中的反而是一个执念,而这个执念又让我静心下来,我动笔如同描某个人好看的眉,反而字迹工整了很多。我不禁又有点想笑自己,笑里也有着一点无奈,怕是很难超脱出来了。
我没有把那封信挂在哪里,我总觉得寺庙里多了它,就多余出了一些东西,所以又带了回来。自己留着也好,有缘的人自然会自己来取的,只是一点点祝福罢了。
禅修的特殊体验让我感觉很神奇,可能之后还会参加大寺庙的禅修班吧,时间长一点的那种,感觉应该会更深刻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