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语文教学随想

语文教学随想

作者: 半山居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19-10-21 15:46 被阅读0次

           语文到底该怎么教,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看法。十年的时间,教育教学类的书也是看了一点。印象深刻的是三个人,一个是钱梦龙,一个是黄厚江,还有一个是黄玉峰。

           钱梦龙先生的教学方法不好学,因为他倡导的是导读法,他出版的教学实录只有一篇不是用导读法的。这种方法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并不适用,因为他们课前的预习就只是把文章看一篇,提出问题来是很少的,有的学生甚至课文看都不看。然后,钱先生还需要把学生的问题收集上来之后,再自己进行鉴别,然后自己根据学生的问题来设置主问题。这样的一个过程不是每一个农村中学的语文老师能做得到的。而且钱先生的课堂机智非常了得,很善于因势利导,这是超出课堂设计之外的,有点像苏轼的文章,行云流水之至。教学实录最为流畅,最没有痕迹恐怕就是钱先生了。

           黄厚江先生绝对是个聪明的人,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他是做过文学梦的,后来专心于教学。所看的书也是跟自己的教学息息相关,但他的阅读面应该算不上很广。他教给学生更多的是技,而不是道。他的课堂设计很具有匠心,不求广,只是紧紧的扣住文本。一节课解决一节课的问题,思路非常的清晰,可以供很多的语文老师借鉴,他的教学方法是很带有普遍性的。

           黄玉峰先生博览群书,他不局限于一篇文章,他从来就不精耕细作。因为他知道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那么一两节课的事情,也不是教科书上几十篇文章的事情。他和已故的马小平老师是一路的,马老师用两年的时间教完教材,然后用一年的时间带领学生课外阅读。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因此而大量的提升。

           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老师自己的阅读面不够,才只是耕耘一亩三分地,收成自然是有限的。我们的土壤太贫瘠了,交给我们的种子怎么可能有很好的收成呢?钱老师的教学智慧,一般老师是学不来的。黄老师精心的课堂设计一般老师恐怕难有耐心去钻研。但多读书,进而引导学生阅读,恐怕所有老师都可以做到吧。

           可现实是,有多少老师在进行广泛的阅读呢?有多少广泛阅读的老师愿意把自己的阅读经验传授给学生呢?有多少学校允许博览群书的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讲与课堂无关的内容呢?这要冒多大的风险啊!这对老师的要求又是比较高的。

           现在教改提倡整本书阅读,那么,学生到底要阅读什么样的书,才能真正的让语文素养提高呢?北京的推荐书目中八本倒有七本是小说,小说阅读能力提升了,是不是就代表着语文素养的提升呢?这是不是就是新课改的目的呢?

           我不禁想起陈日亮老师说过的话:“我即语文”。确实,我们自己就是语文,每个语文老师都是不同的,每个语文老师的阅读面都是不同的。没有阅读经历的老师无需多说,他们恐怕只能照着教材讲了,只能螺狮壳里作到场了,一节课上得再精彩,境界终究是低了一些。

           而有阅读经历的老师却完全可以运用自己的阅读经验开发出自己的课程,擅长小说就开发小说,擅长诗歌就开发诗歌,擅长散文就开发散文。最好是各种文体都涉猎一些,各种文体的书都熟读一本,形成自己的课程。让学生从整本书切入,去体会文体的特点,文章的特点。一本书就是森林,一篇课文就是一颗树而已。读完巴金的《随想录》一定可以立体的懂《小狗包弟》。读完《红楼梦》,一定可以立体的了解小说的特征。给学生推荐的书一定要是自己熟读过的,一定能够讲出个所以然的,而不是那些专家们的书目。老师自己不读,是绝对起不到很大的引导作用的。分散的珍珠要串在一起才能价值倍增,自由散漫的阅读不是不可以,效率是高不到哪里去的,印象恐怕也不会很深刻。有很多学生书也看了不少,考试时不还是考不好。因为他们看书并不认真,大脑变成了作者的跑马场。没有作相应的记录,没有相应的思考。

           好的教学,不是一节课就可以完成的。而应该是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应该带有连续性。黄老师一节《兰亭集序》公开课可以上两个多小时,这是公开课的大忌。但试问有多少老师能把一篇课文深入的讲一个星期呢?讲得多,讲得生动是需要阅读量做基础的。不是每个老师都像黄玉峰老师那样的多才多艺。但每个老师系统的读一些书,读这些书相关的评论总不是很难的事。网络时代最大的好处就是任何书都可以在网上买到,不论是不是绝版的(绝版的也可以买复印本)。不需要望书名而兴叹,不需要因为自己呆在一个小县城而自怨自艾。

           作文教学是需要积累的,不然就只是一副空架子。诗歌鉴赏是需要积累的,不然,徒有技巧也是空架子。散文阅读是需要耐心的,需要仔细的体会作者字里行间的情感。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不就有多种主题的阐释吗?与小说阅读相比,散文阅读谈何容易?

           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高三一年复习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高一高二广泛的积累,需要在老师的带动下深入的阅读,形成分析意识,批判意识,需要超出课本多得多的不同类型的文章才能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才能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语感。高一高二的基础牢靠了,高三的复习才能游刃有余。不然,老师只是让学生做题纠错归类,复习的效果是非常有效的,特别是在现在高考要大量增加阅读量的情况下。

           老师们,我们自己先好好的广泛阅读吧,然后带着学生认真深入的读几本不同类型的书,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思辨的精神,也许可以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有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文教学随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ovt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