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木屐”的起源

“木屐”的起源

作者: 萘茶_5dbc | 来源:发表于2020-03-31 20:56 被阅读0次

木屐,是一种两齿木底鞋,走起路来吱吱作响,适合在下雨天,或是在泥地行走。而木屐最早是起源于中国。

汉代时期,女性出嫁的时候会穿上彩色系带的木屐,南朝梁的贵族也经常穿着高齿屐。南朝宋之时,贵族为了节俭也跟着穿上了木屐。

但除了两齿木屐之外,古代行军打战时也会使用平底木屐,防止脚部被带刺杂草划伤。不仅仅是军人如此,平民也会在路上穿着木屐,防止脚被带刺植物划伤。

中国木屐的形制多种多样,而夹脚也只是其中的一种。据记载,中国人穿木屐的历史至少有三千多年。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宁波慈湖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现两件残存的木屐,均为左脚所穿。

我们在小学课本里,也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又累又饿,派随臣遍寻吃食不得。就在几近绝望之时,跟随重耳一同逃难的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重耳喝了。一碗肉汤下肚,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发现所食之肉竟是介子推从自己身上割下的时候,重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返回晋国,继国君之位,是为晋文公,封赏那些以前和他一起逃亡的随从,却忘记了介子推,没有封赏到他。

而介子推也没有主动请求封赏,认为这只是在尽臣子之责,没必要封赏,之后就带着自己的母亲隐居到山里。晋文公发觉后,知道介子推住在山里,就派人去寻找,但介子推有意躲避着,怎么找也找不到,心急的晋文公只好下令烧山,想迫使介子推出来,可大火未能撼动介子推的归隐之心,等到被人发现时,他和母亲已经被火烧死了。

晋文公见状,恸哭。命人将旁边烧剩下的残木劈成板子,做成木屐,穿于脚上。让嗒嗒作响的木屐之声时时提醒自己,不重蹈覆辙。木屐之声激励着重耳励精图治,最终使晋国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现在的木屐在日本比较流行,只要中国人一提到这种鞋,首先想到的不是我们的古人,而是传入日本的木屐。

而导致日本人如此喜爱的原因也跟日本的地形有关,日本四面环海,气候潮湿,夏季多雨,一般材质的鞋都易腐烂,相比之下,木质鞋子就坚强多了。

相关文章

  • “木屐”的起源

    木屐,是一种两齿木底鞋,走起路来吱吱作响,适合在下雨天,或是在泥地行走。而木屐最早是起源于中国。 汉代时期,女性出...

  • 木屐木屐

    木屐是我给你取得外号,因为你总发那个表情包――呆若木鸡,我看不过就说“你才是木鸡”,我又喜欢文艺,干脆取个谐音就叫...

  • 木屐

    冬天的风很刺骨,我和老人们坐在被炉里。这是一个很漂亮的庭院,尤其待到三月,樱花飘满,旁边有一颗梅子树,很矮,像两个...

  • 木屐

    家里还有一双木屐,这古董却是我们家老大的最爱。这破玩意,走起路来哐当哐当的响,吵死了。好想趁老大不在家的时候扔掉,...

  • 《沉睡的木屐》

    那个新房间里空空的明亮着 却放了一只老旧的木屐 等到夜里一切都睡着时 窗外的树木都散发着淡淡的呼吸声 那只木屐又梦...

  • 木屐声声

    和友人聊天,聊起了刚刚过去的这场大雪,聊起他在雪地里夜行,回到家皮鞋里都是湿漉漉的。那语气,参杂对雪的喜爱,对皮鞋...

  • 棉木屐

    天气骤冷,愁云千里,冷风四起,大雪将至。 学生临时调休,我们教师也跟着沾光。 也让自己想起儿时的一件趣事。 一个大...

  • 红木屐

    红木屐/春雨 红花木屐伴童年,走向余辉色更妍。 踩踏石桥声似乐,还乡故里蹈痕先。

  • 近乎失传于世的手艺

    一、关于木屐鞋 我在《辞海》中查到的注解:木底鞋,有齿。 提到木屐,或许你会想到穿着和服的日本艺妓,踩着木屐,莲步...

  • 木屐下的华尔兹

    “让世界惊艳的,是烟火,也就是才能。 然而,那不过就是一次性的刺激,在人们的记忆中仅残留那么一瞬间。会长驻世人记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木屐”的起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owg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