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鹤笔记》是我在一个推文平台上看到的,最初惊艳我的是它充满悲凉气氛的文笔,当时看的就比较心动,结果打开评论区一看,居然还是教授写的,果断入手。
然后……上个周刚刚看完,呜呜呜,太好哭了。
这本小说是讲一个历史学家意外穿越到明朝,来到她所研究的人物邓瑛身边,陪他经历悲惨的一生,企图拯救他命运的故事。
邓瑛是明朝贞宁年间权臣邓颐的儿子,是紫禁城的建造者。邓颐被处以死刑后,邓瑛本应连带处死,但是因为当时紫禁城还没有建造完成,除了邓瑛,也找不出第二个合适的人选,于是皇帝就听从了建议,让邓瑛太监的身份继续建造紫禁城。
小说的女主叫杨婉,是一个研究邓瑛的女博士,意外穿越到明朝,穿魂到后内阁首辅杨伦之妹杨婉身上(比较巧合的是原主和先主都叫杨婉)。
在21世纪,杨婉是一致致力于为邓瑛翻案的人,在小说中是这样说的,“反正杨婉这一辈子,就是为邓瑛而活的。”
小说前半部分是比较虐的(其实整体都比较虐),这种虐不是两人不能在一起的那种虐,也不是家仇国恨那种虐,而是一种历史的碾压感。
就是你知道历史的走向,知道面前这个人最后会被凌迟处死,在后世会承受无尽的骂名,然而他本身却是谦卑温和一生忠君的士,你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无法改变。
还有一点是邓瑛的身份。他本来是张展春和白焕(贞宁年间的内阁首辅,民间有白焕送棺的传说)最优秀的弟子,本来可以和杨伦一样成为一个士大夫,然而最终却不得不接受成为宦官的命运。
最初,我不太理解,为什么就是少了那二两肉,整个明朝就对他有那么大的恶意(白焕曾经对他说,我不允许你辱没我最优秀的学生),也不理解就是少了二两肉,他便认为自己是“千罪万错”在身,后来我有点理解了,这是涉及士的尊严,和古人对于身体发肤的敏感(大概是邓瑛觉得自己有原罪?好吧,我还是不太理解。)
整个小说让我感触比较深的是封建伦理制度。从前我或多或少认为封建制度吃人的,然而这些忠君爱国,三纲五常等,都是支撑那个时代士大夫精神的东西。文章这样一个内容让我特别有感触:
一个大臣,无论他多忙奸多么腐朽,在教导后世君主,也就是小皇子的时候,教的都是如何勤政爱民,如何江山永固。这其实是官员内在的潜意识:古代知识分子对于明君的追求。
在那个时代,君王是士大夫乃至整个国家的信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