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作者 | 绿毛熊
本篇编辑 | 董小姐
当值编辑 | 玄鹤
今日导读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很有趣的小视频,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一头高地牛被同类排斥和虐待,主人于是将它圈养在家里,不合群的小牛从此立志成为一只狗,并且很快地适应了自己的“狗生”。视频中的小牛像狗一样撒欢奔跑着,看起来无忧无虑。从牛群面前经过的时候,小牛蹦跶的特别欢,它一点都不合群,可是它很快乐。 《人间便利店》就是这么一本讨论合群的书。它向读者抛出了一个心灵叩问:你是选择合群,还是选择做自己?并给出了其坚定的回答。本书于2016年获得了第155届芥川龙之介文学奖。 而这本书,也陪伴了今天与我们分享的这位郁友,度过她人生的至暗时刻,在她感到迷茫无措的时刻,给予了她心灵上的笃定和安宁,让她在内心摇摆不定的时刻,能够排除外界的种种质疑与干扰,坚定地待在自己的坐标上,她选择了做那个也许“不合群”的人,但她依然是自己。![](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86e2db03de7e885f.jpeg)
这是《郁金香》的第332个郁友故事
在去年四月份,我在郁金香公众号平台上发表了《》这篇文章,分享了我初患躁郁症到能和它和平共处的七年经历。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本带给我很大启发的小说,正是这本书,陪伴并帮助我度过了一段煎熬的时光。
初遇《人间便利店》
初读这部芥川龙之介奖获奖作品——《人间便利店》时,是刚刚考入目标院校的我,那时候的我,意气风发、自信满满,怀抱着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度过充实的每一天。我的躁郁症状也潜藏在我暂时得志的光环之下,不见踪影。
芥川龙之介代表作《罗生门》中对人性顽劣一面戏谑的“微博体”一直广受欢迎,我也不例外,所以对芥川奖获奖作品一直都很关注。
《人间便利店》中以古仓惠子为第一视角,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及生活经历。古仓惠子自小言行举止就被周围小朋友视为“怪胎”,一直不被认可、被排挤,家人也觉得她带来了很多麻烦。
为了减少带给家人的麻烦,她逐渐给自己织起厚厚的“蚕茧”,她不再主动地表达自己,在言行举止上努力模仿着他人,只为做一个“正常人”。
看到古仓惠子一直挣扎着努力学习如何融入周围环境、和人们相处,让我想起在人际关系中笨拙、手足无措又有些格格不入的我们。
与其相反的是,大多数人经历与环境磨合“边缘化”的阶段后,终会圆滑融入社会,而古仓惠子,更像是因“不合规”而被社会这个“大型机械设备”排斥的“小齿轮”,想要加入一同维持“机械”的运作,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摆放位置,怎么努力也跟不上社会大机械运转的节奏。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092812085458c99f.jpeg)
从小“怪异”的女主惠子
古仓惠子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中,从小,她的脑回路和行为举止被周围公认怪异。
儿时,她和母亲、小朋友在公园玩耍,看到死掉的漂亮小鸟,别的小朋友很难过,想要给它安葬,她拿起小鸟给母亲看,想到的是以前桌子上那道美味的菜品——烧鸟,提议把死去的小鸟烤着吃了。
别人异样的眼神让她以为是一只鸟的分量不够,又建议多捕捉一些鸟,把其他小朋友吓得哇哇大哭,在妈妈的引导和强烈要求下,才一起和其他小朋友安葬了小鸟,但她仍然理解不了妈妈的生气和小朋友的恐慌,对埋葬行为不以为然。
遇到上课时老师在讲台上控制不住情绪地大喊大叫,不停地发飙,班里的同学都吓哭了,她为了让老师安静下来,简单粗暴地去拉扯老师的衣服,惹起众议,被询问为何有这么激进的做法时,她说这样做老师才能迅速安静下来。
同学间打架,别的同学在温和好言地拉架,古仓惠子听到众人呼吁着要阻止他们,为让他们停止武力相争,她用铲子去依次敲打他们的头部,觉得以暴制暴才能解决问题。她的做法引爆焦点,大家一致觉得她比打架的同学问题更大。
就像别人理解不了她的行为言语一样,她也不理解别人的异议。
她的一系列类似行为,导致老师找家人谈话,父母担心不已,虽然父母感到很为难,但依旧很疼爱她。她也被父母带去看心理医生。
女主知道自己行为举止不被接纳,家人也忧心忡忡,她便选择在外非必要决不说话,试图模仿别人的行为模式、言语谈吐,遵从他人指示,从不做出自主的行动,放弃主动的机会,只为被归类成正常人群体,让家人对自己安心。
看到这样的古仓惠子,家人们如释重负。但她一直很困惑自己怎样才算治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65fe005e62588a02.jpeg)
在便利店,惠子找到自己的归所。
就这样,惠子顺利进入到了大学,她延续着先前的习惯,休息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度过,极力避免言语行为给家人带来麻烦。大二时一个机缘巧合,她去到便利店做兼职,便利店有秩序的服务、规整培训课程录像和示范对她来说轻车熟路,实践起来也有板有眼,她就像是一个“螺丝钉”,终于找到了完美衔接契合的“螺丝帽”。她在分类规整的秩序感中,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与世界的连接。每天工作的开始,是她作为世界一个微不足道小小零件运作模式的开启。古仓惠子在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寻正式工作、继续在便利店兼职。父母担心她没有办法融入社会、成立自己的家庭。但她一直对异性、恋爱、婚育没有什么兴趣,除了家人,只和一两个朋友的来往、参加聚会仅仅为让自己有团体归属的感觉,不让家人担心。很快17年过去了,她从最初不到二十岁的少女变成了年近四十的中年人,便利店的店长都换了八任,她仍选择数十年如一日地独居,做着兼职店员的工作,便利店的正常运转成为她生活的轴心。她从未遇到所爱之人,没有归从社会传统的意愿,找正式工作、找一个合适的人结婚生子。她以自己身体不适为由,搪塞那些对她生活产生好奇的人。便利店之外,她仍对如何当一个普通人心存疑惑、一头雾水,她在兼职日常工作中细心观察,模仿别人言语和穿着风格,以努力融入人群。父母仍然对她有变化期待,但也逐渐疲乏了。![](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e34d0a15d8a32681.jpeg)
激烈碰撞后,惠子选择了做自己
后来,在一次朋友组织的聚会上,她发现同龄人都有稳定工作、已组建家庭,她在聚会中显得格格不入,想起父母对自己的期待,聚会上大家对她年近四十不恋爱、不组建家庭,在便利店做着兼职工作的生活感觉很奇怪,这让她觉得自己需要更进一步融入人群,以便让自己看起来“正常”。她和在便利店认识的同样“边缘化”的失败人士白羽先生达成一致,让白羽先生住到自己家,把他当“宠物”一样圈养,她每天会给白羽先生带便利当日剩余的临期三明治、饭团,为了给外界营造自己在正常恋爱和过同居生活的错觉。在白羽先生的说服下,她选择辞掉便利店工作,试图寻找正式的工作,只为融入环境、得到周围人认可。这很像很多人为了遵从环境中的种种传统,做出的各种妥协,只为让自己不被划分至另类、被群体边缘化。女主的家人也为女主的转变拍手叫好,甚至便利店的领导都为她深感欣慰,觉得她的生活终于开始走向人生正轨,迎接正常的人生。但她无法在其他地方找到像在便利店工作一样“正常运作”的秩序感和存在感。随着惠子一次次感受着现实与内心深处的强烈碰撞。她最终义无反顾,选择了忠于内心,回到了便利店的兼职岗位,一个人自由随性地独居,继续在便利店中分类规整的秩序感中感受着自己的存在。![](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7efef65be015bd5a.jpeg)
我也选择坚定自己的坐标
读完后,我带着好奇,主动去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却发现这部小说几乎是作者生活脉络的真实写照,算是她的自传体小说。作者在她大学毕业前一直在便利店做着兼职,并热爱着这份工作,便在拿到文学学士学位后,继续选择兼职,不结婚不生育,在闲余时间坚持写作,但一直作品反响平平,只偶见出彩,写作和便利店工作是她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人间便利店》问世后,获得了芥川龙之介奖,这部作品卖出了百万册,被翻译成了30多种语言,但作者村田沙耶香仍坚持着初心,中年的她在便利店做着自己喜欢的兼职,甚至在获奖那天,村田小姐也是从便利店下班后赶往颁奖现场接受颁奖。我在入学后,我的学术项目屡屡遭遇挫败,和课题组同门及导师发生了很多误解和摩擦,遭到了同学排挤和导师项目逾期警告,这让我的躁郁症复发,不得不开始吃药,承受着长疹子的副作用痛苦,同时还面临着退学危机。我想起了《人间便利店》,想起它和作者带给我的启示——找到自己的坐标比获得外界的认可更重要,坚持待在自己的坐标上努力,远比试图融入主流和获取外界认可要收获更大。于是,我选择忽略外界的种种异议,我想起自己选择读研的初衷——接受学术研究训练、提升自我学习能力以及拿到硕士学位证。我着眼当下,判断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先做好眼前能做的,哪怕是一件很小事情,如转移和整理数据、下载一篇文献浏览摘要,我在决定做前和完成后都会鼓励自己。在一件件小事中我逐渐收获安心,即使是孤军奋战,我的研究项目也在一点点地向前推进着,外界的阻碍逐渐也不能轻易干扰到我了。我就像静谧的湖底,不管外面的风有多大,最多也只在我的表面泛起短暂且微小的涟漪。古仓惠子和村田沙耶香作为我的“精神领袖”,带我走出了那段长长的黑暗隧道,迎向了如期毕业的不错结局。![](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26a1c8b3591cfe2b.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68ce45ff2aa62279.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b29f2b723e1a6105.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