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917935/555a374daadb080a.png)
成名靠小品,发展靠演戏,说的就是范伟。
2016年,范伟斩获影帝,观众震惊,媒体说他爆冷门。
即使他早已退出舞台,并且开始兢兢业业地演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身边依旧围绕着“卖拐”的声音。
最后,从相声演员到小品演员,再到撕掉喜剧标签,实现多元化转型,成为实力影帝,他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去磨身上的那股劲儿。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17935/0194ea2aa3124f24.jpeg)
范伟其实并不是一个喜欢接受采访的人,能够文字采访的部分就尽量不要采用镜头采访,他说,他不是一个幽默的人,给不了观众想要的生动。
但是这次,做客明星访谈节目《小时刻》,面对镜头,回忆小品时期,感慨艰难转型,谈论未来方向,他表现得很坦然。
对于表演,“演不动”才是他的极限。
“因为干上我们这行是不归路,真的是有瘾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17935/4a839a9508bc4725.gif)
春晚舞台的黄金十年
16岁拜师相声名家,21岁考入沈阳曲艺团,范伟的表演入行其实是说相声。
跟相声打交道的那几年,他自主创作并表演了多部相声作品,当时也算小有名气,然而真正意义上让他声名鹊起的却是春晚小品。
1995年至2005年,范伟在春晚舞台上度过了属于他的“黄金十年”。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17935/9638e8ec88545743.jpeg)
离开相声圈的范伟在小品的实践舞台上寻找自己的表演风格,从最早的《牛大叔提干》到最火爆的《卖拐三部曲》,他逐渐完成了从直接台词搞笑到形象化人物搞笑的进阶。
在《卖拐》系列小品里,除了“没事你走两步”成为了街知巷闻的台词,范伟一再被赵本山忽悠的老实人形象以及收放自如的肢体动作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忽悠”过后,他的名气也走向了巅峰。
2005年小品《功夫》后,范伟退出春晚舞台,同时淡出了小品界。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17935/70758301a2637093.jpeg)
对此,他解释道,“主要是年龄,包括身体各方面吧。”
那种一年可能就磨一个本子,然后连续几个月排练,最后直接面对全国观众的工作状态,堪称进入魔鬼模式。
实际上,在春晚舞台上历练过的小品演员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压力”这个词,范伟也不止一次地在采访中讲述过他通宵达旦的“煎熬”日常。
“小品的压力比较大,直接面对观众然后它又是必须让观众笑,用我们的话讲,在台上有个30秒观众没笑,你就会惊出一身冷汗,就是这种压力的确比较大。”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17935/3e32b9a72f464eef.gif)
范伟之后,宋丹丹、赵本山等春晚扛把子也相继退出舞台,属于小品的巅峰时代似乎过去了。
“其实所谓的黄金时代,就是那个时候我们那个时代,大家选择的少,过年开心就看看小品什么的,现在选择多了,喜剧电影、电视剧选择太多,可能就显得不如过去那么热了,那么火爆了。”
再次回想曾经舞台的鼎盛时期,范伟显得很淡然,在他眼里不存在遗憾,亦无自傲。
他强调,“一定是时代造就了我们。”
陷入艰难转型期
范伟在演小品时期就对影视有所涉猎,只是在2005年后才完全专注于影视行业。
小品演员转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是像范伟这样有名的大龄“新人”,他也曾感慨,“我进入电影太晚了。”
从面对观众到面对镜头,带着春晚光环演戏的范伟一开始就陷入一段尴尬期。
“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舞台上你已经习惯了在表现一个情景或者一个情绪的时候会夸张一点,然后这夸张会变成一种习惯了,在镜头前你可能按舞台那个来了,来了之后在镜头里一呈现出来,大银幕那么大,就会显得稍微过一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17935/7ab9c3f2e08b83f6.gif)
范伟在实践中体会到了舞台与镜头的具体差别,当时他还在转型初期,刚刚开始拍摄电影,不仅自我感觉良好,电影上映时也曾满怀期待地跑去观影。
“当时现场感觉挺好的,大家也拍着挺高兴,大家也觉得很好,可是到电影院一看,这劲儿就是使大了,尤其是跟比较成熟的演员比起来,我这个劲儿就稍微大一点。”
即使出演的是小配角,好坏也不会太影响影片效果,但是在表演里一度失控的分寸感让他有些失落。
“因为想的自己可好可生动了,可是一看那种生动就是比较过,就是特别特别的痛苦,反正这个给你的打击多大,最后你就改正决心有多大。”他总结道。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17935/9ad0efab21a7099e.jpeg)
真正让他的转型开始有所成绩的是电影《看车人的七月》,这是一部相对现实和沉重的作品,在影片中,他用自然和真挚的表演生动展现了一个离异后独自带着儿子生活的看车人的感情磨难时刻。
在范伟眼里这是他相对重要的一部作品,“它使我从那个喜剧形象,一下说对这样的角色也可以完成了,我觉得那个对我意义特别大。”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17935/3b4fce2fa7bd3c8e.jpeg)
再到后来的《芳香之旅》《耳朵大有福》《南京南京》,范伟在剧情片、文艺片的道路上越走越稳,相较纯粹的喜剧片,他更喜欢演绎具有复杂性格的角色,同时愿意花尽心思去研究人物内核。
2016年,范伟凭借文艺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斩获影帝,一个曾经的影视新人拿到了属于他的荣誉奖章。
在镜头前演戏才最适合我
范伟一直将角色和自己分得很开。
只是在观众眼中,因为演绎过太多深入人心的喜剧角色,他的形象一直都跟搞笑挂钩,在影视上,除了分寸感的把握,刻板印象也是他的一个障碍。
拍摄电影《道士下山》时候,陈凯歌导演就跟他聊过,其实作为小品演员来演戏,最大的障碍就是“成见”,即人们心中对演员已打上的标签。
对于刻板印象,范伟坦言,“我倒没什么担心,但是别人比较担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17935/6a2d163c5aef43f6.gif)
电影《看车人的七月》让他转型效果显著,但是其实在他开始接触这个剧本的时候,安战军导演并不太看好他,最后在他研究人物、亲自改剧本、见导演、试戏一套流程走下来之后,他才获得了认可。
2016年,范伟拿到影帝,当时媒体的形容词是“爆冷门”,消息出来后,一半的人在说“范德彪拿奖了”,一半的人在惊讶“范伟这些年居然都在演戏”。
喜欢在小众剧情片和文艺片里追求演戏快感的范伟很难让观众有转型的实感,所以在后来,他也开始频繁在商业片里刷存在感,多元化的尝试,让他真正以影视演员的身份在观众心里有了一定地位。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17935/067015058ca2dd82.jpeg)
除了表演,刻板印象也对范伟的生活有所影响,他曾说,甚至在买菜的时候也会被人喊“走两步”。
很难想象,被无数人当作快乐源泉的范伟,其实生性腼腆,甚至还有些不合群。
他直白地表示,他的幽默都是演出来的。
范伟本人并不是喜剧人物,相反他是一个很容易觉得“不好意思”的人,不热衷于攒局,也不爱凑热闹。
“我要演人物,那不是我,我特别能撒得开,要是我自己,我就不好意思。”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17935/ece1c8760d9eae19.jpeg)
在综艺盛行的这几年,他也收到过很多邀约,只是他从未想过尝试走综艺的道路,在他看来,在镜头面前做范伟是一件特别没劲的事情。
“我性格不行,我不会玩,我玩不起来。”
学不会“幽默”,也经历过无数尴尬与崩溃时刻,范伟最终坚守本心,只有在镜头前踏踏实实地演戏,才是最适合他的一条路。
范伟专访完整版请戳这:小时刻 第一季 范伟:演戏会上瘾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17935/9d7adeb4db9f0e0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