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给教师的建议第十条

给教师的建议第十条

作者: 一弯静水流深 | 来源:发表于2024-03-10 14:48 被阅读0次

    第一次学习新教材

    在本章中,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在学生第一次学习新教材,也就是教师第一次新授课时应该注意什么,其实针对第一次新授课,每位教师基本都有新授课意识:让学生对于知识的第一印象具体,深刻,以方便他们至少行成一堂课的学习能力。但是生活中,很多孩子吃过夹生知识的亏。有时候是因为老师或家长忽略了儿童成长的规律,有时候是因为儿童自身学习背景还不足,例如:幼儿园的小朋友学习拼音字母。对于小学老师来说,并没有觉得说因为在幼儿园孩子接触过拼音学习会教得更轻松,而是感觉特别麻烦。一方面从儿童成长规律来讲,幼儿园的孩子需要的是扩大对于周围世界的认识,所以需要通过多阅读,阅读大量的绘本了解未知世界和故事,多去户外观察,多与小伙伴在游戏和玩儿的过程中学习怎样与他人相处等。另一方面,拼音的学习本身略微枯燥,乏味,不那么形象,所以属于识记的基础知识。但是总是有一部分幼儿园打着走在起跑线前的口号,让孩子学习拼音字母,甚至在孩子手部骨骼还没有完全定型前就歪歪扭扭书写拼音和汉字。但是往往因为孩子对这些相对于周围世界不太形象化的东西不感兴趣,他们会学习到知识的百分之八九十,很少有孩子在小学低段学习拼音时毫无错误,但是小学教师付出的修改孩子固有知识概念的努力往往比新授课还艰辛。最后收效还甚微,因为那几个小小的错误好像已经根深蒂固。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在文章开头直接指出:学生学业落后,成绩不及格的根源之一,就是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没有学好。当然,我举上面的例子也不是批评这种现象,因为凡事儿不绝对。而是说明所有老师和家长都应该清楚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针对孩子自身的能力状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和知识学习。

    我们知道,知识是在不停的发展的,对某段教材的学习将持续一段很长的时间,知识的前后联系是非常紧密且高相关的,对知识的第一次运用,同时也就是知识的发展和深入,而第一次学习新教材,这是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理解事实,现象,性质,特征而迈出的重要的第一步。学生对于新知的第一印象如果是不明确的,模糊的,肤浅的,那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就会困难重重!

    第一次学习新教材应当有这些特点:

    一,教材知识明确性。教师必须研究教材,拥有所授课知识的自由度,明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及所教知识范围。并且教师要在学生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就能看出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学生的独立工作如何,为了使学生理解教材的实质,必须给以比较多的事实和较长的时间,教师要有耐心!

    二,教师在新授课上要关注学生的思维。知识的规律,定理等抽象的概念,一定是学生通过大量事实性知识自己总结概括出来的,如果教师能关注到每一个孩子遇到什么困难,给每一个孩子提出专门为他准备好的作业题,让他们的抽象思维通路打通,设法让孩子们独立思考,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取得哪怕一点点进步,这样的进步积累起来,就是孩子的学习力。

    三,教师要使学生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课上和课后,就不许学生的书面练习中有错误。这听起来有些荒谬,但这是真理: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够成为读写无误的人。当然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一特点时指的是教语法的时候,也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学习机械性知识或者当堂运用已经总结出的公式定理时不出错,而不是绝对地指不让学生出错,毕竟知识的真正掌握一定伴随着错误经验的总结。

    四,教师要怎样达到使学生书写无错误,从而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呢?首先取决于学生的阅读是否流利,及是否达到了阅读自动化的程度,学生只有学会流利地阅读,才可能正确无误的书写。其次,取决于课的结构,例如教师的每节课一定是讲练结合的方式,学习完就要实践去用,在用的过程中夯实对知识的理解。还有,教师如果提前预估学情,提前排查错误,走在学生可能犯的错误前面,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讲解。

    五,教师对于学困生的关注和干预。教师要为学困生补充大量的事实情境帮助他们理解知识,为他们理解新知搭一个学习的梯子。给他们合适的任务,建议他们提前预习感知要学习的内容,降低课堂学习难度。

    总之,教师要尽量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对事实,现象,规律性做出肤浅的理解;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就在语法规则上犯错误,之于汉语就是理解字的字形,结构;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数学规律性时就解错例题和应用题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将知识教到位,教准确,并让学生当堂掌握,行成一个学习,理解,运用的学习闭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给教师的建议第十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ozy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