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实在太有名了,有名到这么长一句都可以算是一个成语了。
本章描述了孔子一生的几个里程碑式的时间点。
我先要说明一个被断章取义的地方,“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被传成了“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知道社会上诸多倚老卖老的老家伙们是不是以此为理论基础的。敬老是应该的,但老人也要老有所敬。要能老有所敬,最基本的就是“不逾矩”。
还有一句被传坏了的,就是“三十而立”,传着传着,就成了“男人三十而立”。作为一个三十还没立的男人,我有必要为自己说几句公道话。
首先,“三十而立”的是孔子。孔子是什么人?是圣人!我是什么人?就一P民。
其次,孔子十而有五就志于学。我二十有五才志于学。不光是我,我想很多人都是这么晚才志于学的,甚至有很多人一生都没有志于学。圣人花了十五年时间才立,你又能对P民有多高的期望?
志,是主动的。我们受到的教育,虽然6岁就开始上小学,那都是被动的。有几个人是主动志于学的呢?反正我不是。小时候上学,都是为了父母。父亲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家里什么事都不用你干,你就给老子好好读书”。结果是,家里的事没干,书也没好好读,更要命的是,为了假装在好好读书,都没好好玩。童年就这样没了,青春期又在逆反,真正有自己的想法,基本已经大学毕业了。
即便高考时看上去有点志的样子,可那只是为了考大学而考大学,为了解放自己而考大学。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对于人的一生来说,那只是一个短期目标,不是志。
直到大学毕业,我才真正开始明白,大学本不是玩的,我们都被误导了。大学应该是建立人生方向的地方,有太多的事要做。所以,那时,我才勉强算得上是开始志于学。不过工作、家庭的压力,真的让人力不从心。常常因为面对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手足无措。
孔子的这一番话,应该可以作为一条人生格言,用以激励自己。
所以,接下来我要讲一下教育。
现在自己当父亲了,也体会到了当初父亲那种急切地想把自己的经验告诉自己的心情,希望孩子能少走点弯路。
无数的忠告,无数的警句。那都是浮云。
这种事情是急不来的。该走的弯路还得让孩子走。很多事情,自己没有经历过是不会明白的。我们能帮助孩子的,就是让孩子走出去。不管是弯路还是直路,只要走就行。不能关在家里,两耳不闻窗外事。
因为孩子终究是要走出去的。晚走不如早走。所谓年轻没有失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