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这个快节奏的城市,我想静下心来,唯一的方式就只有读书。
之前一直在微信读书上阅读,长期以往发现一个弊端:电子式阅读只是过脑而非真正阅读。因此,在接下来就换成了纸质。到昨天为止,才慢慢读完了杨绛先生写的《我们仨》。因着后面附上的较厚的书信,只在书的三分之二时,已经成了结尾,我多有不舍,不过终也坦然。
对于这本书,对于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的爱情我稍有敬佩,多是羡慕,羡慕这样一家人的在一起,从开始结合到新生命的孕育再到死亡将彼此分开,悲恸不已,想象生命的虚弱,掂量情感的厚重。
杨绛先生总说相比钟书先生和自己的女儿瑗瑗自己总是最笨拙的那一个,钟书总叫瑗瑗照顾好自己的母亲,也是因着这份特别且不消失的夫妻之情,因着这份难得的母女之情,让杨绛先生活的坦然、幸福且绵长。
《我们仨》本就是十分平凡的,一对夫妻因着爱情有了结晶,杨绛先生说,这本是寻常人家的模样,倘若生下两个三个孩子又会叫我们四个我们五个人,这会有什么特别呢?
难得的是杨绛先生笔下的《我们仨》是独立的三个人,却又是不可分割的一个家庭载体,这个载体中没有主导,没有特别重要,只是缺了任何一个人,这家都不会变的完整。
杨绛先生说钟书只是在学术上深有考究,可是生活中却又总会让他犯难,灯泡坏了的时候需要杨绛去装,沾染了墨水的桌布需要杨绛去洗,门把手坏了的时候需要杨绛去修。这些在常人看来统统应该打上男人标签的活却大包大揽在一个女人身上。
然而,杨绛先生却又不着华丽笔墨说钟书的好,只是浅浅几笔提到,说生下瑗瑗的时候钟书会蹲在炉火旁几个小时为了那一锅汤。他会在与妻女别离的时候叫懂事的女儿照顾好胆小的母亲。
周国平曾说过孩子是父母激情下的产物,倘若父母没有在怀上我们的那一刻做爱,那世上将又会是一番别的模样。
钱钟书的女儿钱瑗备受父母和祖父的喜爱,好读书而天赋异禀,为人谦和知礼数,总是叫人欢喜,她六十年的生命中可以说是相当富有,因为她直至去世的那一刻都被父母和爱人深深的爱着,有父母、有丈夫、有婆婆、有热爱的事业、有尊敬她的学生,这些是支撑她一生的力量。
《我们仨》是极尽平凡的,如同杨绛先生所说,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我只能把我们仨往日的岁月拿出来,一遍遍温习。
一九九七年女儿瑗瑗去世,丈夫也身患重病,一向弱小的杨绛先生这时候却能主动承担起家庭重任,真正的爱情是你永远都在,更是你躺下的那一刻,我努力撑起家的脊梁。
一九九八年丈夫钱钟书去世,这个为家付出一生的女人杨绛已经坦然生离死别,毕竟他们有言在先:从今往后,能将我们分开的只有死别,没有生离。
这句太过普通的话若是在以前太多人都会一笑了之或者深觉伟大,然而眉目间如此平凡的人却让人难忘,是家人,就要在一起,有困难一起克服,有矛盾想着解决,没有太宏伟的愿望,只是想着一起度过这平淡的岁月,安稳一生。
爱是凄美的别离,曾给我们生的勇气,给我们活着的信念,给我们厚重岁月里平淡,让我们懂得一切都会来到,一切都会过去。
几度思念,几度春秋,杨绛先生目睹了亲人的离去,不觉悲凉,也是,人大抵是为情而活,离去的人在心里,仿佛是多了一份惦念与柔情。
这份情会伴着她走过无畏的半生和往后所有的春夏秋冬,只是爱过,又是永恒。
尊敬的杨绛先生,十分想念您,今年冬天大雪飘然,山也变得肃穆挺拔,您已经同深爱的人团聚,想必定是美好而圆满的。
因为,从那日后,时间静止,您和丈夫女儿再无别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