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期 (2021.03.05)
沙盘游戏和日式枯山水刚刚接触心理咨询领域,对什么都很好奇。
在我的理解中,心理咨询有很多很多的工具方法。
比如沙游疗法(沙盘游戏)、绘画疗法、催眠疗法、角色扮演……
现代又顺应潮流心理,引入塔罗牌、易经,一个是西方占卜,一个是东方卦相。
这些都是工具,探究的是潜意识的东西。
很多人通过面对面交流,无法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心情,或者只能表达自己原始的感受,
那么籍于这些工具,
可以进一步了解咨询者的想法。
领悟力强的咨询者在游戏过程中,也可能就自愈了。
上面是我自己的一些理解,等回头系统学了,再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一沙一世界,沙盘反映着人内在的思考和智慧;沙盘中展现出的心灵花园。沙游反映你的内心、了解你未曾觉察到的、意识之外的深层潜意识!
去到线下沙龙之前,我上网百度了一下,想对沙盘游戏(简称“沙游”)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沙盘游戏 ,亦称箱庭疗法,是在治疗师的陪伴下,让来访者从摆放各种微缩模具 (玩具 )的架子上,自由挑选小模具,摆放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的容器 (沙盘)里,创造出一些场景,然后由治疗师运用荣格的“心象”理论去分析来访者的作品。
沙盘游戏治疗以心理分析之无意识理论为基础,注重共情(Empathy)与感应,在“沙盘”(Sandtray)中发挥原型和象征性的作用,实现心理分析与心理治疗的综合效果,便是沙盘游戏治疗的基本特征。
沙盘游戏特别适合儿童,国内外已经将其广泛运用于儿童诸多心理疾病的治疗,逐渐获得国际临床心理学界的推崇。
沙盘游戏疗法能为儿童提供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在这里儿童通过象征、隐喻的形式不仅可以再现出与创伤经历相关的情景以帮助发现问题,同时也可以宣泄出与创伤经历相关的复杂情感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各社区活动室、儿童医院,都要求配备“沙盘游戏治疗室”,但使用率并不高,专业人员跟不上。
周五晚上7点多,我终于熬过了堵点,驱车来到了工作室,一间小巧的LOFT公寓。
沙盘游戏治疗室在二楼,特色是两个沙盘(干沙沙盘和湿沙沙盘,湿沙沙盘可以放水进去),以及分类齐全的沙盘模型,包括各种人物、动物、植物,建筑材料、交通工具以及宗教和文化等造型。
这些沙盘模型,正是象征性的载体。
通过那些各种形状的沙盘模型,捕捉与把握原型和原型意象的意义。
我们做的是干沙沙盘。
时间有限,而沙盘只有一个,于是
老师临时组织了一个集体沙盘,规则是每个人轮流摆3轮,每轮有3个动作(动作可以是垒起或抹平沙子,也可以是摆上或拿走道具)。有学员是初来乍到,所以定了规矩:不可以拿走别人的道具;不谈论道具的消极涵义。
实际上呢我们四个人每轮的3个动作,都选择的是拿道具摆上。既没有动沙子,也没有拿走自己已经摆上的道具。
这样子3轮下来,每人都摆上了9个道具。
沙盘上一下子就有了36个道具,摆的满满当当。
摆完之后,大家一看都乐了。
只有一位同学是满场摆了道具,其他三个人包括我,9个道具都摆在一处,区别只是有的摆着很紧,有的比较松散,但从道具的朝向和合围方式来看,依然属于一堆。
老师笑,你看看你们的“集体”沙盘,我们才突然会过神来“集体”的涵义。
“集体”顾名思义就是讲的团队嘛,这若是同一个公司团队摆的,这配合度就堪忧了。
我确实是没想到这一点,误将集体沙盘理解成了,共用沙盘一起摆,想象是将沙盘划成四宫格等分,每人一格自己随意摆放道具。
而实际应该是团队做集体沙盘的那种摆法。
我是第一次来,从老师到同学都是第一次见,线上也没有交流过,在大家停手前完全没意识到“集体沙盘”的涵义。
看别人摆沙盘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你会发现人与人有很大的不同。
同样是找道具:
有的人是看一圈找到一样道具,拿起摆上沙盘后,再去看第二样,找出来摆上。这一种用时最长。3轮9个道具,相当于找了9遍。
有的人是一次性看完,找到3个道具拿在手上,一起摆。这样快了许多。
还有的,像我,抽到每轮最后一个上,等待的时间也最长。等待人家的时间,事先就把想要的东西看好了,轮到我,站起来就一通拿,摆上。
同样是摆道具:
有的人,随意一放,倒了也就任其倒着;
有的人,所有道具都紧紧摆在一起,道具也面朝同一个方向;
有的人,上来就摆在了沙盘正中间,并且中轴线对称,左右对称,前后还有角色呼应。
有的人则拿起一个巨大的骷髅。直接怼在了摆在正中心位置的那个道具的面前,面对面距离极近,低于通常所说的正常“社交距离”。
而我呢,每个道具都要用手往沙子里摁一摁,确保站牢了再松手。老师讲盘时,手呼倒了道具,我就跟在后面,呼倒了哪个就扶起哪个。
沙盘果然可以看出来不少我们未曾交流过的信息。
比如那位中轴线对称的同学,摆在整个沙盘正中心的是耶稣,左右是十字军和圣母玛利亚,面前的尽头贴着沙盘壁摆着一个骷髅,背后是一个形状类似希腊神殿造型的门头,这让我想起时空之门。
这一堆道具充满着浓郁的宗教气息。
而他摆在角落里的另一堆却是大头海贼王和Hello Kitty、可爱娃娃。
沙盘收拣干净后,他习惯性拿着雨刮刀在沙盘里匀速等距离的切来切去。
事后了解到他曾经是神父,后来做了明星经纪,家族是做餐饮的,他自己也是一名好厨师。
开始自我介绍时,他说的是“我啃了30年老了,还在继续啃”。以为是位重度网瘾熬夜人,无论如何也猜不到的经历,却反应在了那些道具上。
他说他目前缺一个“社会身份”。
再比如那位道具摆满沙盘,却拿了一个更大的骷髅怼在耶稣面前的朋友。
他的道具散落四处,各种材质,各种类型都有,完全看不出什么信息。
但没有信息可能就是最大的信息。
我刚进到公寓里的时候,老师正在冲泡花茶。听到他开老师玩笑说又胖了,那个句子用的有些突兀,小小冷场了一会儿。
他的自我介绍只说了名字,其他没有透露。他说,他在这里学习的时间是最长的,有4年了。
我感觉他内心比较迷茫,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拿道具的过程很漫长,摆的方式也是想一出是一出。老师说他是唯一一个有集体沙盘意识的人,摆了多处是想与大家融合。
但我直觉他是不知道自己想怎么摆,也没有思考没有计划要怎么摆。想一出,是一出。
真想与大家融合的话,应该不会怼一个东西贴在别人面前。
他应该是想与周围的人发生链接的,但实际的亲密度远没有达到那个层面。反而把握不了那个“度”,做的有些过了。
这样的性格有些不合群,恰恰融不进集体里。
2个小时看不出太多东西,我看的是否准,现在无法下定论。
暂且写出来,留待以后应证。
还有一位是放射科的医生。
从面相上看,他并不是一个擅长说话的人,很可能几年前是害怕说话,有社交恐惧的。
但他一直在锻炼自己说话的能力,给自己创造说话的机会。
我完全不清楚他过去的事情,不知道是不是我直觉的这个样子。
他在提出问题和讲述观点时,思路非常清晰,意思表达简洁明了,会适时调节自己说话的节奏。这种讲话特质显得专业而又稳重。
他是3人里好感度最高的一位,开口说话的效果,超出开口之前的预期。
他几乎摆出了一个家,有老人、爱人、孩子、自己,孩子很小但已经站在清华园门内,还有直升机交通工具,唱片留声机、宫殿和别墅。
很完美的构思出一个家庭的美好未来。
说说我自己的:
我第一轮摆的是埃及法老①、薄翼绿衣金色盘发的精灵仙子②和一幢蓝白相间的城堡③,老师说那是泰姬陵;
第二轮摆的是一位坐在地上的美艳的长发女子④,起先我以为是美人鱼;一个趴在摇窝里穿着尿不湿的小婴儿⑤;一棵大树⑥,丰满的绿叶和红色的果实,也是沙盘里最高的道具。
第三轮我拿了一位身着白色礼服和皇冠的15岁公主⑦,一根罗马宫殿的柱子⑧和一匹奔驰的白马⑨。本来马上还有一位骑士,被我取下来留在了柜子里。
小BB、小公主、精灵仙子,妩媚女人,
法老、宫殿、罗马柱,白马和大果树,
充满了故事。
这是我心里满满的童话世界。
为什么一直没提道具的涵义呢?
每个道具都是有他代表的某个意思的,
这些道具原型意象的意义,也能够解释到咨询者的潜意识想法。
但是,对于第一次接触沙盘游戏的我们来说。
这次交流的最大意义,是让我们了解,一开始学习沙盘游戏,不要陷入“用某个道具原型代表的意象,来强行解释游戏者的想法”这一局限狭隘的思维方式之中。
若是用这种方式进入沙盘游戏领域的学习,你的路会越走越窄。
在最初的学习当中,多去倾听和体会自己内心的声音,
引导自己和旁人自行去发现自己的潜在意识,
具象的东西可以放到后一步再说。
先籍由游戏这一媒介,顺利进入到咨询者的意识交流,找到突破点。
有时候游戏结束,他便会有所感悟的说:我懂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