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出现了好几个人物,分别是:
周秉昆,周秉昆的哥哥周秉义,哥哥的女朋友郝冬梅,周秉昆的姐姐周蓉,姐姐的追求者蔡晓光,周秉昆的父母。
本章开头先介绍了A市的房子挨得近的原因,以及周秉昆家里的位置,在街头第一户,周父为了带他的父母一起来住,于是借了钱弄了个两间房,后来因缘巧合下高利贷被啥啥了,也就不用还钱了,因为旧币也不能使用了。后来又因为街道办要建一个公共厕所,街道太窄也没其他地方,因此只能在周家对面不远处建,作为补偿给周家建了个院子。
周父是第一批到外地的建筑工人,人也相对豁达,回家见到这样的事实已是板上钉钉,也就宽慰家人这个院子不正是他们也喜欢的嘛,可以种种花草。虽然只是寥寥几句描写,但暂时我对周父的印象还不错。
周秉义和周蓉是两个聪明人,他们分别的对象也不错,可惜的是在六十年代,他们全都无法考大学和工作,因此一段时间里只能躲在自家里读读“禁”书。这里有对周母的描写是她虽然不识字,却也知道全面封禁所有图书是违背了她这个目不识丁的人的常识,也因此并不反对孩子们读书,从这个描写里我也对周母很欣赏,有时教育孩子这件事,真的不能光看这个人的文化程度,有些人的教养或许与生俱来,他们天生就适合当父母,教育不是固定的一个方法,我感觉开明的态度很重要。
后来“上山下乡”,周秉义和郝冬梅都出去了,按政策是只能留一个孩子在家,所以周蓉义不容辞地选择出去,然而她的出城却并非是因为周秉昆还小的缘故,她趁一个周母和周秉昆都不在家的日子,留下一封信就走了,后来拖蔡晓光来揭晓真相,原来周蓉爱上了北京的一个诗人,其实是奔赴他去了。但这个诗人被贴上过不好的标签,周蓉也曾目睹这个诗人被批斗的模样,这些晓光是都不敢也不忍心向周母透露。
得知周蓉竟然是这样的原因离家,周母奔溃了,不晓得自己以后该如何面对这件事以及怎么同周父交代。后续故事发展如何呢,等待第四章的揭晓……
对于那个年代虽然初高中历史课上就有学习,但其实了解并不多,也不是很能深刻体会,虽然也看过王小波的小说有感受过一点那个年代的背景,但时隔太久,其实没有真正深入去了解的事情,靠想象总是很难理解到故事背后的艰难,只能用自己仅有的共情能力去感受体会。
要说会有什么用,那都是后话了,重要的是先继续做下去这件事情。
本章有一句爱的句子,周蓉说:好人生比好年华更重要。愿我们都能过好自己的人生,过好当下的每一刻比什么都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