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骈(821—887),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世代为禁军将领,历官安南都护、剑南西川节度使、荆南节度使。乾符四年(877),进封燕国公。后又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兵马都统,擢检校太尉,同平章事,镇压黄巢起义军。后拥兵扬州,割据一方,终为部将毕师铎囚杀。能诗,《唐诗纪事》称其“雅有奇藻”。《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释处默,约为金华(今属浙江)人。幼于兰溪出家,与僧贯休多有诗文酬答,后历游杭州、润州等地,在庐山、九华山居住。又入长安,住慈恩寺。与罗隐、郑谷等为诗友。《全唐诗》录存其诗八首。
钱珝,字瑞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钱起曾孙。乾宁六年(898)登进士第。先后任京兆府参军、蓝田县尉、集贤校理等职,后因宰相王溥举荐,知制诰,进中书舍人。王溥得罪,钱珝亦被贬为抚州(今江西临川)司马。《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杜荀鹤(846—904),字彦之,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家境贫寒,早年隐居九华山读书,因号九华山人。昭宗大顺二年进士及第,宁国节度使辟为从事。受命密使大梁联络朱温,表荐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天祐初病逝。其诗多写久经战乱农村凋敝景象,反映人民苦难生活。以律体形式写乐府题材是其主要特色。《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崔涂,字礼山,江南人,生卒年不详。光启四年(888)登进士第。穷年羁旅,客游巴蜀、湘鄂、秦陇等地,故诗多“离怨之作”。工诗,尤长于七绝,《唐才子传》评其诗“意味俱远”。有《崔涂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高蟾,河朔(今河北一带)人。出身寒素,数举不第。乾符三年(876)登进士第,官至御史中丞。工诗,《唐才子传》评其诗云:“诗体则气势雄伟,态度谐远,如狂风暴雨之来,物物竦动,深造理窟。”尤工绝句,多感叹哀伤之音。《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全唐诗续拾》补诗二首。
王驾(851—?),字大用,自号守素先生,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大顺元年(890)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后弃官归隐。与郑谷、司空图友善,诗风亦相近。其绝句构思巧妙,自然流畅,为司空图所推崇。《全唐诗》录存其诗六首,《全唐诗外编》补诗一首。
杨朴,五代、宋初时人,字契元,郑州人。曾因同学推荐而被太宗召见授职。工诗,有《东里集》。
陈抟(?—989),五代、宋初的著名隐士。字图南,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五代时曾应进士举,后隐于武当山九室岩,又迁居华山。周世宗召他为谏议大夫,不受;宋太宗时,赐号希夷先生。有《指玄篇》。
魏野(960—1019),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今河南三门峡)人。隐居不仕,卒赠秘书省著作郎。工诗,原有《草堂集》,其子重编为《巨鹿东观集》。
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隐居西湖之孤山,赏梅养鹤以自娱。终身不仕,亦不婚娶,人称其“梅妻鹤子”,卒谥和靖先生。其诗风格淡远,大多反映他的隐逸生活和闲适心境。有《林和靖诗集》。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景德初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授秘书正字,庆历三年(1043)任宰相兼枢密使。谥元献。作品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清雅典丽,圆润如珠。有《珠玉词》和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