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最最常见的中药是什么?我一定会说是姜。因为姜同时也是食物,虽然不是主食,但是古人的一句“菜重芥姜”,已经奠定了它在佐餐菜品中的地位。
这样常见的食材,自然也是最常见的中药材了。《伤寒论》113方,有39方用到生姜,24方用到干姜。可以说,含有姜的方剂,已经占到了一半以上。这其中,最经典的方剂,就是桂枝汤。当人们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不能抵御外邪的侵袭,或是不能自行恢复气血的化生时,就需要来一碗调和阴阳的桂枝汤,再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稀粥。

《伤寒论》从论广《汤液经》而来,《汤液经》则据说是商相伊尹所著。伊尹最早是一个厨子,汤液最早就是做来给人佐餐的调料汤。伊尹所做的事情,就是将上古流传下来的佐餐的“汤液”,改造成具有特定功效的方剂。所以,桂枝汤的雏形,大约就是生姜汤。
上古的人们,发现用生姜这味常见的药食同源之品,加上饴糖(那会儿还没有蔗糖),浓浓地熬上一碗,可以开胃暖身御寒,甚至治愈一些初起的外感病证。之后才慢慢从此发展出《伤寒论》中的桂枝汤来。如果这个假说成立,那么生姜大枣汤,可谓历史悠久。
事实上,古人多食生冷,而姜味辛温,可“去臭气”,常以姜佐食是情理之中的事。到了春秋时期,孔子这样的大贤,收到君主赐的生肉,都要煮熟了吃的,但是仍然“不撤姜食”。

所以,他的“不撤姜食”,刚好印证了商周时期“姜食”在当时是很普遍的。时隔千年,今人似乎又回到了古人类似的情境。
如今,虽然已经很少生食,但是仍然会有食用水果、冷饮等现象。而且,现代女性在穿着上贪凉,空调也吹的很多,更加加重了现代人的体寒。
古人的“不撤姜食”,在现代又有了再次提出的意义。对于一般人而言,经常炖桂枝汤喝是不切实际的。比较方便的,反而是回归本原,做一点生姜红糖汤喝。更方便的,则是把生姜红糖汤制成更加滋养好吃的生姜膏。除了开胃、散寒、止呕、健脾、暖宫的作用外,更多了些滋补的效果。

所以,生姜膏到今天,依然是大众喜爱食物,尤其是女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