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臣系列聊斋故事:李氏聊斋(26)——忏悔版
有一个人,祖上都是做小买卖的。但是,由于仅仅依靠傻勤劳,终未发达。充其量说也就是个糊口而已。前辈如此,后代未必如此。他从小就很聪明。但是,他就是不喜欢读书。也象父辈一样,考虑生计,说穿了也就是整天地琢磨着钱,他也听别人说过,有钱能使鬼推磨。但是,他也考虑了,若是还象父辈那样,什么时候才能发大财呀!或许是特有的灵气告诉他:勤劳不能致富。
于是,他就开始琢磨歪点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阅历渐渐丰富,胆子也大了起来。于是,许多违法的买卖就开始做了。贩卖私盐,走私烟土,私采黄金,就这样说得了,凡是有暴利的事情,他不管什么法不法的。要是有三百倍的利润,就是杀头也在所不惜。
就这样,在江湖上拼杀数十载,他已是个家财万贯的人了。并且要了三个老婆,三十六个秀女。说来也算是幸福得很。无奈,人算不如天算,尽管他有这么多的财富,且妻妾满堂,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哪个女人也不能生孩子。说一个女人不生孩子倒也罢了,怎么个个都不生育。他是个很聪明的人。这原因肯定是出在自己身上了。
这个时候,他有点良心发现了:肯定是自己干的缺德事太多了。他决定遣散所有的女人。然后找一个安静的场所修身养性,干点积德行善的事情。
他来到一个寂静的山林里。在一个远离尘器的地方,寂静的山林显示了大自然的造化。这里很少有人踏入这里,一切都预示着原始的古朴。葱茏的树林内百鸟齐鸣,潺潺的溪水自由自在地流向山外的远方,好一个世外桃源。这让他感觉到了大自然的惬意和释怀。当然,也有另外一番风景映入眼帘,在山的半腰有一个村民自建的小庙,每天都是稀稀拉拉的香火,再看那些村民们,个个衣衫褴缕,面黄饥瘦,都是营养不良的状态。这些让他的兴致减少了许多。他想,我应该干点什么?经过左思右想,他觉得再盖一个好一点的庙,供人们烧香祷告之用。所不同的是,每个来烧香的人不但不用买香火,还在烧香之后,获得他赠送的数量有限的创业资金。村民知道有这样的好事,每天都有来烧香的,在获得了他的创业资金后,就回去发展自己的事业去了。而他自己则是另外盖了一个小木屋,晚上就在里边研究佛教,忏悔自己的人生。到了白天,他就等待给上香的人发放创业资金。如此,二三十年就过去了。他前半生掠夺的财富基本上都捐献出去了。而当他看到这些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的时候,他的内心充满了无比的平衡。就在一个星稀月郎的夜里,他无声无息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而当那些发了小财能够维持生计的村民来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看望他的时候,他的面容显得那么慈祥,根本就不象是停止了呼吸的人,而是象在那里熟睡一般。村民们给他盖了一个小庙,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并且题一副对联,以警世俗:
天眼昭昭阖是孽?
人间处处积真德。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