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篇田园力作,折射出三种不同人生

三篇田园力作,折射出三种不同人生

作者: d9ce68731cdb | 来源:发表于2019-11-12 10:07 被阅读0次

    陶渊明、孟浩然和辛弃疾,是历史上著名的诗人、词人,他们都写过名噪一时、至今脍炙人口的诗作、词作,其中所折射出来的不同人生走向,令人讶异。

    陶、孟、辛三位大家分别生于历史不同时期。陶渊明曾经历从东晋末期到南北朝的战乱,也曾任过一定的官职,但是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个性品质,使得他愤世嫉俗,进而退隐山林、躬耕垄亩,过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孟浩然才华横溢,恰逢盛世,却屡屡不得志,终生未能谋得一官半职,不得已归隐山林,过着隐居生活;辛弃疾生在宋金乱世之际,文武全才,颇有将军风范,然而总是受到排挤,有鸿鹄之志却得不到施展,虽做过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可与他的抗金目标大相径庭,在不得已退隐期间,也曾对山水田园表示出别样的兴致,却往往反映出救国图存的深刻内涵。

    (一)、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所反映出来的心路历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时人称其为靖节先生,五柳先生,生于士族制度盛行的东晋末年,一生曾做过三次小官,如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也曾相继辞职,最终退居山林后,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田园劳动生活,这首诗就是他在乡村生活的写照。

    由彭泽县令归隐山林后,陶渊明携妻带子来到乡间。虽然不乏劳作之苦,但苦中有乐,那种逃离樊笼、获得自由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在上述《归园田居(其一)》中,我们能够读出“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的生命意趣,感受“狗吠、鸡鸣”的满满诗意,这是官场里所没有的。

    陶渊明早年对仕途比较热衷,然而在亲尝宦海浮沉之苦以后,便在41岁那年果断辞职,亲自耕作种田,后期虽历经改朝换代之苦,生活上也更加贫困,但他超然世外的心灵独白,诉说着入世和避世的矛盾。这一矛盾,反映了他对现实并没有真的忘怀,也不是天生就想当隐士,其归隐田园更多的是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抗议。可以说,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充分体现在他的身上。

    东晋后期,士族地主兼并土地现象尤为严重,丧失赖以生存的土地,百姓生活更加穷苦,他们颠沛流离,远离山林,而长期以来与乡村各阶层交往密切,由此产生的真挚情感,使得陶渊明迫切希望建立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平等的理想化的世外桃源,这便是陶渊明的思想心路历程。

    (二)、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所体现出来的豁达惬意

    孟浩然生于盛唐,却一辈子没当过官,仕途不顺的他,一度感到苦闷和彷徨,但即便如此,也没有放纵自己,向世俗低头,而是保持洁身自好,非常看重自己的人格。三十九岁那年,他应试科举,可惜未能金榜题名。年届不惑的他,再度游长安,考进士,然而一无所获。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招其为幕僚,不久便退隐。

    隐居期间,对山水田园生活不胜向往,与老农结下了深厚情谊,一首《过故人庄》就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山村生活场景。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是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到田姓朋友家做客的情景。诗中,远处山青青,近处树绿绿,田园风光之美尽收眼底;而与之对应的是老朋友的热情爽朗,他早早准备了下酒的菜,都是典型的农家菜肴,其中杀鸡宰鹅是免不了的。一边是恬静秀美的乡村风光,一边是淳朴诚挚的浓浓情意,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羡慕、依恋之情溢于言表。

    试想,生活在这样的山水田园中,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呢?而朋友相约重阳节继续把酒言欢、一同观赏菊花,就把气氛进一步升华,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地,表达的是一种对世俗化的蔑视和对超然尘世的理想化的祈盼与追求。

    (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所表露出来的家国情怀

    辛弃疾生活在宋金对峙之际,从小就在爷爷的感染下,树立了远大报国之志。爷爷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人在曹营心在汉”,他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让幼小的辛弃疾亲眼目睹并感受汉人遭奴役的痛苦,以便将来恢复中原,一雪国耻。

    二十一岁时,辛弃疾就表现出了非凡的将帅之才,亲率两千民众参加耿京抗金义军,并在次年归顺南宋时,向朝廷献《九议》和《美芹十论》,阐发攻伐方略和收复失地思想。孰料,他的高论和殷殷报国之心却不被主和派重视,还受到排挤打压,于是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被罢免官职,回到上饶带湖家居,过起了百无聊赖的退隐生活。

    路上,在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被夜晚的乡村美景所折服,其中所表达的寓意,只有满腔救国志士才能真切体后得到。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词中,“明月、清风、惊鹊、鸣蝉”,这些再平常不过的景物,在词人的有机组合下,赋予了特别的内涵,动中有静,动静结合,这样的夏夜乡村美景让人心驰神往。而“稻花香”和“蛙声一片”,更预示着良好的收成,其实这又何尝不是词人想象中收复故土的美好愿望?

    而“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天气突变,是夏日阵雨到来时的节奏,而词人却浑然不觉,直到临近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足以衬托出词人由眼前景象沉浸在故土恢复的美不胜收的境界所制造的氛围中。

    由上可见,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所表露出的是对士族制度和世俗化社会的不满,反映的是对权贵的蔑视;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所透出的是对科举制度的怨恨以及不媚俗于权贵的傲然之态;而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折射出的是词人赤胆忠心,矢志不渝,报效祖国的情怀,正是这种情怀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才导致词人壮志难酬,郁郁而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篇田园力作,折射出三种不同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pjf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