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夫

作者: 多收三五斗 | 来源:发表于2018-09-19 21:36 被阅读0次

    看 大 夫
    (人生至理的追寻系列之二:身边生活事10)

    最近几天,库比感觉不舒服的地方增加了,非但食之无味如嚼纸,还感觉小腹在用力的时候有点痛。

    这不,几经考虑、比较,在一个周二的早晨,库比没有吃喝,7:30赶到了医院。结合症状,对比科室,选择了消化内科。机器挂号后,走向消化内科,恰好一个大夫坐在那里,还是之前的老相识,内科大夫好像也认出了库比。大夫询问什么症状,库比大致说明情况后,大夫建议,你的情况西医没什么好办法,建议你上楼上中医科看看。

    噢,这样啊!

    来到医院,就只能听大夫的。没办法,库比只好出来奔向楼上,找寻中医科。


    看大夫.png

    中医科没有机器挂号,直接就诊即可。中医科三个诊室紧挨着,编号1,2,3,门闭着,很明显,大夫没来,时间是7:50。就诊的没几个人,库比见中医科1门外的坐椅上坐着一个老年妇人,就和她搭起话来,妇人告诉她,说这个诊室是胡大夫坐诊,他是科室主任,看的好。

    噢,这个信息很重要。看来,有时多和人寒暄几句还是有好处的。

    就在说话的空,一个女大夫打开了诊室2的门进去了,估计是大夫。库比想,既然从那个大姨那里得到了这个宝贵的信息,那就随她一块等着胡大夫吧。

    不一会,胡大夫也来了,7:55,那个大姨和胡大夫打着招呼。
    胡大夫打开门,进去后略加整理了一番。随后,库比尾随着大姨进了诊室。

    按先来后到就诊。在别人就诊的空,库比看到墙上悬挂着牌匾,上写“2017年山东省基层名中医”。
    轮到库比在大夫面前坐下,“哪里不舒服。”胡大夫问。
    库比说着目前的症状……虽想着捡重点,尽量详细些,但还是有遗漏的,不过也不影响大夫把脉。大夫办公桌上立着的木质荣誉牌(山东省基层名中医)显得特别突出。
    “多长时间了?”、“做过哪些检查?”、“有过哪些治疗?” 、“晚上几点睡觉?”、“晚上几点吃饭?”
    “伸出舌头看看。”
    ”平常好生气吗?”
    “不好生气啊”库比回答。当时库比就想,怎能能够生气呢?看了一些书、明白不少事理,心态也算明朗,处世也算明净,心态比一般人强啊!生气这种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
    “再伸出舌头看看。”
    “舌端后部有点淤血。”
    大夫看的很是仔细,望闻问切,一个都没少。

    “平常少生气、晚饭别吃的太晚了、少吃点,饮食宜清淡,少用辛辣、烟酒刺激。”
    “还是胃不好。胃不好,上犯口舌所致,食之无味,味觉不正常”。
    “开点药,调理一下吧。先开四天的,周六再来看看”大夫说着诊断结论。

    “噢,好!”库比应答着。
    ……
    从医院回来,库比结合大夫叮嘱的话品味、对比着自己的生活习惯:晚饭别吃得太晚、少吃点,饮食宜清淡。是啊,有的时候,能吃到20:00,稀饭还能喝到21:30,还喝的饱饱的,是够晚的了,也够多。就要睡觉了,胃还在加班工作,能不累吗?从中医学的角度讲,晚饭不能吃的太晚,否则,到了睡觉时间,本就受伤的脏腑得不到休息负担反而很重,何谈恢复,能不出毛病吗?这些保健知识,若是给别人分析,说起来也能头头是道,旁观者清。可在自己身上竞犯了忌,当局者迷,搞得脾胃终不见好。

    “平常别生气!”。真的没有生气吗?在家里,在公司里?
    库比细细想想,最近还真有这种情况:部门里那几个人,不是省油的灯,总是想着这样那样的法子,尽量少干工作,能做一步的不做两步;人是在公司里,却想着家里的事,不时地算计着隔三岔五地做点家事晚来几个小时;时常算计着,别人请了几天假,迟到了几次,对比着自己,到月底看看考勤,别人有没有比自己的多;至于工作的精确性、严肃性,多是嘴上说的油滑,做起来能省的步骤就省,少用的力气不肯多用一点,还竞打领导的马虎眼。数据的精确性,能参考历史数据的就稀里糊涂地参考,大有一幅“准确与否,与我何干”的洒脱……精明的很。

    目前库比是公司的技术经理,全面负责公司的技术工作。
    如果因公司产品质量缺陷,导致客户应用结构出了质量事故,轻则赔偿损失,重则追究刑事责任,公司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都要追责。更何况,公司负责人一直强调,公司经营以“质量为本”,靠信誉赢得市场。事实证明,这条策略的有效,否则,公司的业务就不会那么欣欣向荣了。

    今年调整工资时,统计了大家的工龄,最少的已有6年,多的已有十年了。常理说,老员工工作的自觉性、职务的熟练程度、工作的利害关系、职责的重要性等等,都已经深深地在心里生成了烙印并在日常行动中有着良好表现才是。毕竟一个业务良好的公司,自有其优秀、学习之处,而公司员工的工作状态,也是考察学习的重点,因为工作都是人干出来的。如果一个公司正常运行了10年,并且目前的业务还欣欣向荣的话,让谁说,这家公司没有长处,是让人难以置信的。况且,说起来,老员工的工作本不用天天催促,如新员工般时时监督、教导,固定的老员工对本职工作早已熟练,省去了新员工的培训成本及因此可能造成的损失,老员工是个“宝”。在日常的谈资中,说起老员工的工龄,公司老板也感到无比的荣耀和光鲜,可这些光鲜和荣耀的背后,究竟是工龄的数字支撑还是老员工爱岗敬业的价值体现呢?

    平常,不论是公司会议,还是部门会议,都在强调质量的重要性,材料、产品检测的严肃性,检测数据的可靠性,不允许检测数据造假等等,涉及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很明确。部门会议里,库比不止一次地如保姆般,和部门人员讲做人的道理、求进的方法、提升的路径等等,还苦口婆心地强调个人品质、信誉、职业道德、责任心等等,甚至把职业生涯的进阶宝典-“靠谱”二字都搬了出来,说明职业进阶的重要性和因果关系等等,有时候库比感觉不但是在开工作上的部门会议,还是在给大家做免费的生活、工作知识讲座。

    每次会议下来,大家的工作态度都有所改善、向好,可时间一长,坏的工作习惯就如“野火烧不尽的春草“一样,自然复生了,且生命力十分强大。这样的回合次数多了,库比深感无奈,也时常为自己的处境忧心,毕竟库比所做的努力犹如”对牛弹琴”,而自己的职业生涯好像也看到了天花板。最令库比忧心的是,自从来到了公司,自己的职业能力好像就没怎么提升过,而身边也没有学习的“正能量”、积极向上的学习场景。就所处环境来说,也有“秀才遇见兵,有礼说不清”的困拢,在学历上公司里没有比自己高的;在年龄上有一半以上比库比大。在这个职业进阶透明到顶的公司里,或许大家也像库比一样看到了自己的职业极限及职位角色,之所以一年又一年的陪伴着公司,一来好像是给自己找了个就业的单位,二来这个单位也没有“能者上、庸者下,平者降”的激励考核和用人机制,提供了平平淡淡的工作土壤,而恰好这个单位的制度不那么严格,不会罚款;这个单位的老板又那么心善,不轻易开除员工。大锅饭式的待遇安排延续了许多年,对工作懈怠、马虎、应付的行为大多靠会议和监督的方式加以监管……

    推开窗户看见天,就个人劳动收入而言,虽说都希望得到更多的收入,但在职位明确的情况下,职务收入的增加也只是被动地靠单位工资待遇调整来实现,个人争取的主观能动性早已被多年的消极工作习惯及得过且过的思维定式取代了。而于个人职业前途及变更工作的可能性而言,排除幸运的不确定性外,就目前的因果表现推测来看,是推导不出较好的出路的。不是嘛,除非到一个陌生的企业,人家对你的过往一概不了解,重新来过,规则、任务、结果重新开始、判定,开始新的可能。否则,依据既有表现,是不好找到“贵人”推荐的所谓“更好的工作的”。也许,目前的工作,对某些人来说,已经是“更好的安排了”。

    员工的来路各异,有镇长介绍来的,有县建管局长的亲戚,有公司部门领导人的邻居,还有为数不多的自己应聘来的。就员工学历而言,只有一个大专生,其余的大多是技校,中专生。就年龄来看,大的女员工孩子已经大二了,男员工已经有两个孙子了;最小的女员工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日常工作中,在技术工作的严肃性、精确性要求上和员工态度消极,工作应付、马虎之间的矛盾,是让库比相对烧脑头痛的事。因为,一个要求精确、按部就班,一个却达不到要求甚至与要求相反。对二者之间的权衡、拿捏,库比在心里一次又一次地盘旋着、一圈又一圈地平衡着,这也不止一次地考验着库比适应环境的能力和与员工们周旋协调的能力。记得松下曾说过一句话:“用人就是用苦恼。用100个人,就有100个苦恼,用1000个人,就有1000个苦恼。所以,要做一个成功的经营者,是不简单的。

    经营者如此,管理者也是如此。

    小贴士:
    公司业务有赖于各个员工的共同付出和协作传递,如果一个部门的工作独立于产品线程序之外,在日常运行中不会因它的存在与否而受到影响,那它的存在就有些边缘化了。边缘化的工作怎能和中心化支撑相提并论呢?边缘化工作的质量高低也不会对产品的质量产生大的影响,如此理解边缘化工作的重要性,就有些释然了,也对公司负责人对检测部门人员素质的配备有更好的理解了。

    另:业务场合上当着外人的面,及公司领导层聚会上,老板不止一次地夸赞几个主力干将:公司多亏了他们几个,如果不是他们,公司不会发展到现在,云云。言外之意,这几个主力军是公司的重臣也是功臣。这或许是老板经营策略中“抓大放小”的一种体现吧,但这无形中也增加了领导层日常工作的难度,毕竟,老员工在摸透了老板的脾气后,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恃无恐,而工作质量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大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pjw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