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过、爱过、写过”我们大都知道这是司汤达对自己一生精辟阐释之墓志铭;“我从地狱来,要到天堂去,正路过人间。”亦是对人生存意义的一种阐释,让人回味、深思,更有一种悲天悯人的大情怀大境界大气魄,着实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
走向地狱和天堂的“独白者”,就是身怀这样的使命,走向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最为撼动人心的拷问!也是最为无情的鞭打与审视,如匕首和投枪,挖掘出血淋淋的人性、人心最为真实的一面……
向林的《独白者》,从第一部开始,到现在的第四部,想看两不厌,百看不厌。一贯的心理分析,丝丝入扣;专业但多少显得有些枯燥的心理学分析术语,反倒让人预感神秘莫测;循着小说的心理结构,进入人的精神世界,新鲜而神秘;多条情节线索并行不悖,草蛇灰线,贯穿整部小说巨著之中,扣人心弦;紧张之处,草木皆兵;舒缓之处,风花雪月,浪漫温馨;叙述节奏,缓急适中,感情的洪波巨浪,其冲击力远远超过貌似格斗、枪战的激烈以及花里胡哨,缺乏最为鞭辟入里的剖析,这是向林《独白者》的魅力所在。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莫雷特,我相信读过《独白者》之后,就有一千个“本我”、“自我”、“超我”。譬如,极具天赋的心理学家云中桑,求学日本,还有个关系不错的师弟星野男,还有他们的导师朝冈太郎,云中桑的本领,可谓高手中的高手,就是作为对立面的沈跃,在很多情况下,也总是处于不利的形势之下,这种烘托,突出了心理分析的深刻内涵和极其复杂的学术理论,可谓博大精深,一改我们常人对心理学只是中看不中用的“花瓶”而已。相对而言,如果把云中桑作为“本我”,沈跃可看做“自我”;如果把云中桑作为“自我”,那么,沈跃就是“超我”,弗洛伊德的人格分析、心理分析在这里,得到充分的阐释与释放,与作为医生的科学分析、准确判断,让我们不是专业的门外汉对医学乃至心理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洞察。
职业警察的龙华闵其果敢、刚毅与责任担当,曾英杰的细心、机智,康如心的女性的温婉……一大批警察形象的塑造丰富了我们对于他们的重新认识和再认知。
与追捕、犯罪、黑暗和仇视相对应的是家庭、婚姻、恋爱和美好生活的描摹,社会角色各样各色,都能呈现出不一样的个性、特点和风貌,为这部略显有点以探案为主的小说增添了动人的风情与雅致,增加了我们对美好生活追求和憧憬。陈志与苏文文,康如心和沈跃,齐敏与邱继武,曾英杰和乐乐,大小阚总和秘书,有情人总成眷属和有情人未必都成眷属,构成了生活和恋爱、爱情的不一样的韵味,温馨如画,残阳如血,断肠人在天涯,都得以很好地阐释,也是这部小说最为称道的地方。
对弗洛伊德性分析的偏颇和对荣格集体无意识学说的服膺与认同,人格面具、阿妮玛、阴影的解剖,时时刻刻融入到小说的细节之中,理性分析正是小说需要着意客服的方面,或者读者担心的方面,但是作者却成功试验成功了,云中桑因为父亲受贿被捕,心理受到严重创伤,婚姻生活的不幸、不圆满,和事业成功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事业的成功,反倒让其“心理阴影”进一步走向高度利己主义,游走于挑战道德底线和国家法律的危险境地……而对于大毒枭吴先生的“人格面具”,作者剖析更是触目惊心,博士、企业家、制药厂、全能型人才,却有个更为震惊世人的“大毒枭”身份,让人错愕,惊诧不已。
透过《独白者》,我们的内心所思所想,是否更为明澈,或者更为深刻?
《独白者4》,从这个意义上看,就是人生的选择,天堂亦或者地域,人生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但愿生命如流星一样灿烂,耀眼灼目……
这是《独白者》的警示所在,更是我们洞察人性的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希望我们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赋予生命更为重要的使命与价值。
透过《独白者》,我们是否看到自己无所不在的欲望,可否意识到,我们将走向何方——天堂抑或地狱!
张勇,男,1972年出生于河南新野县,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宁夏大学,文学评论者。多年教师经历、房地产开发企业、医院、媒体工作经验,现从事企业文化策划、宣传、企业内刊、自媒体矩阵布局,作品多发表于《宁夏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昌吉学院学报》、《科技创业月刊》、《商情》、《东莞日报》、《宝安日报·打工文学》、《宁夏大学校报》、《普州文学》、《安徽文学》、《躬耕》、《六盘山》、《山东商报》、《新消息报》、《香港文艺报》、《永平回族》、《中华读书报》、《新华书目报》、《半岛都市报》、《贵阳晚报》等刊物。
���ϼ��Ҡ#z�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