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元宵节随记

元宵节随记

作者: 久久的文字 | 来源:发表于2021-02-26 18:44 被阅读0次

          早起,看到群里传来的元宵图片,才意识到,元宵节到了。于是,利用零碎时间火速百度搜索、制作PPT,四十分钟后,一节应景的元宵节完成了。

        什么是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元宵节的习俗

        1.吃元宵:也叫吃汤圆,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2.看花灯:看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古时城里乡间到处张灯结彩,盛况空前。

        3.猜灯谜:灯谜是元宵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 也叫灯虎。

          诗词中的元宵节

      比较早的比较有名是苏轼的祖先苏味道的这首《正月十五夜》。

正月十五夜

唐 ·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一方面是火树银花、人生喧嚷的繁荣,一方面是玉漏莫催、及时享乐的气度。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雍容华贵,是典型的盛唐气象。也是一种文化自信。

        同时代的崔液也写过一首类似的诗。

上元夜六首·其一

唐 · 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

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这首七言绝句和那首五言律诗,意境相似,主旨相同。只是,没什么版权意识的古人,对此似乎不太在意。不过,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倒是有点道理的。

        当然,提到元宵节,最有名的当属辛弃疾的这首《青玉案 元夕》。

青玉案·元夕

宋 ·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上阕先写元夕夜满城欢歌的繁华,下阕再写阑珊处伊人独守的孤独。当繁华与喧嚣沉淀,个人的执着与坚守才更为可贵。辛弃疾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个人情思。难怪前有“千百度”、“宝马”、“百度”等耳熟能详的品牌,后有做人做学问的最高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比较南宋,北宋文人更加自信,欧阳修的这首《生查子 元夕》便非常浪漫~~


生查子·元夕

宋 ·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特别喜欢“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美好;虽然,词人着力表达的是“泪湿春衫袖”,“人约黄昏”的美好只是是为了衬托今年元夜的忧伤与孤独。但因其美好,因其极具画面感,今年元夜的“泪湿春衫”反而容易被人们选择性遗忘。

        不过,元宵节最生动的呈现是在《红楼梦》中。

        元宵节是贾府“盛”与“衰”的重要背景!比如,元妃省亲,贾府夜宴,各种豪华,各种细节,贾府的“盛”可见一斑。

        再比如,后来的元宵节,冷冷清清,各种关于“散了”“飞了”的不详之音,暗示了贾府的“衰”。

          此外,元宵节上的灯谜、字谜以及故事,大雅大俗,各有暗示。贾政贾赦王熙凤等人为了讨老太太的欢喜,会选择讲一两个家庭故事。小辈们更多的是猜谜、对诗。第七十六回黛玉和湘云对诗。湘云说,“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冷月葬花魂”。一语惊人。这些故事、谜面和诗句,成了另一种文本,既是人物性格的折射,更是人物命运的写照!

        元宵节,不仅是灯火可亲,家人团坐,更是一场文学与文化的盛宴,惟愿孩子们可以明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元宵节随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ppi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