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献给我八十五岁的母亲,也献给天下所有母亲,祝开心快乐,幸福安康!
老妈卧病在床,她说:“我还有什么用?只能躺在这里,什么也不能为你们做。”
老妈,你知道吗?你不用做什么,你在这里就是意义。我们看到你就是最大的幸福,有一个地方我们可以倾诉、可以感到无比安心,这就是最大的意义。
老妈出生在河北的一个村子里,她是家里六个孩子三姐妹中的大姐,总排名老二。小时候家里穷,每年过年时他们家都早早吃饺子,不是怕别人来拜年时来吃,而是害怕别人看见他们家里那用玉米面和一点点白面混合起来包的饺子,一到锅里就都破了,他们凑和着吃一口就算过年了。
现在老妈都酷爱吃饺子,就是因为小时候饺子没有吃饱,那时他们看到邻居的孩子端着一大碗肉馅饺子站在家门口一咬一口油地吃着,他们边看边流口水。
老妈上了几年小学就辍学回家了,她写得一手好字,作文也写得好,经常在班上让老师挑出来念给大家听。
她回家后带弟妹,后来大一些,和她同龄的女子都结婚了,她不想找同村的男孩子,她想出去看看。那时在呼市有个姑姑给她找了个打扫卫生的临时工,她便去了呼市住在姑姑家里。
那时已经十八岁的她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身体很瘦弱。姑姑已经结婚和姑夫在呼市生活,她们两个人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足够生活。
老妈每月挣的钱只留一点其它都寄回老家,姑姑不乐意了,心想:你在这里又吃又喝的还不说给我点钱。于是有一天就把老妈领到街坊里的一个医院,说要检查个身体。不知情的妈妈就去了。医生让她躺在床上,接着就抽出了一大管子血。母亲问:“这是干什么?”医生说:“你不知道吗?这是抽血啊,你姑姑没告诉你么?”
妈妈问:“给钱吗?”
“当然给了,不给谁白抽血。”
当时老妈营养不良,第二瓶刚抽一点就没有了,母亲几乎要昏过去。后来虚弱的她跟着姑姑回到家,姑姑也没说给母亲做点好吃的,钱也揣进了自己的腰包。母亲回到家后躺了好几天没有力气下床。姑姑一看担心有意外,便让人捎信给老家,我的二舅姥爷把母亲接了回去,家里人知道了事情,很生气。不让母亲再回去。
母亲后来认识了父亲,她第一次和父亲见面就心生好感。父亲当时是个工人,他实话实说:“我就是个工人,啥也没有。你要是愿意就一起过,不愿意就算了。”母亲同意了,可是她的姑姑却百般阻挠,“你也不看看他是什么人,他的父亲可是当时做买卖的,有一天他把你卖了都不知道。”
“他为啥要把我卖了啊?”母亲有自己的主意。
姑姑生气了,“不管咋说你别找他,我给你介绍了好的,你要是不听我的话,以后有你后悔的时候。”
母亲说:“我决定就跟他过了,以后就是要饭也不会到你门前要。”
母亲和父亲结婚后,两个人和和睦睦,虽然他们都没有多少文化,但绝对称得上是相敬如宾。遇到有商有量,就没见他们红过脸。她也从来不记恨姑姑,每年都要去看望。前几年跟我们回忆往事她才说起卖血这件事,我惊讶她何以能如此大度,那可是亲姑姑啊,让自己的侄女去卖血,还把那点钱据为己有!
“当时谁家都不好过。”母亲这样说。
母亲在包头安了家,把老家的两个妹妹接了出来,也让他们在这座北方小城扎下了根。
“我从老家出来以后,村里去家里要人,说我要是不回去,就不给他们开工钱,那时都是劳动挣工分。可是你几个舅舅和姨都不叫我回去,他们宁可饿着肚子提着篮子去要饭……”母亲说起来就会眼睛里泛着泪花。
后来家里日子好过了,母亲每月都给老家的大舅寄钱,让他买点好吃的。
她说:“我们小时候家里穷,肚子也吃不饱,你大舅早早就不上学下地劳动。当时村里有个闺女就看上你大舅了,可你大舅说自己啥也没有不能连累人家,到最后也没有找。一个人单身到五十多岁才找了一个二婚带着好几个孩子的四川女人。他是为了这个家为了我们几个弟妹才耽误了终身大事啊。”
在我找男朋友时,母亲说:“不要太看重贫富,人好就行。你看我和你爸,当初结婚,要房没有一间,要地没有一垅,现在不照样住着楼房,吃喝不愁?穷又不扎根。”
母亲,是亮着一盏炉火的小屋,虽然没有宫殿的华丽,却给了我们温暖与光明;母亲,是一所学校,告诉我们爱是最大的智慧;母亲,给了我们一种信念,善良与感恩是这个世界永不会消逝的光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