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易中天品三国》节目火了后,越来越多的厚黑学认为白帝城托孤是刘备的阴谋。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这是刘备逼着诸葛亮不造反,逼着诸葛亮忠心于蜀汉政权。易中天认为这是刘备不让诸葛亮篡位,所以说出了这样的话。
那么试问,如果一个人他真心要造反会因为先主的一句话而不造反吗?
如果一句话真有那么灵验,曹操生前也猜忌司马懿,于是曹操临终前,可以把司马懿叫到自己塌前,把曹丕托付给司马懿,也可以对司马懿这么说:“曹丕比你小,你要像对待弟弟一样对待他。如果他是个明君,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昏庸无道,不能够辅佐,那么你就取而代之好了。”司马懿赶紧跪下说:“臣不敢不尽股肱之力啊。”
这样一来,根本就没有日后的三马乱魏,也没有什么晋国王朝,连五胡乱华也没有了。
一句话那么灵验,古往今来,哪会有那么多权臣篡位的事情发生?
更有甚者,出现了白帝城埋伏五百刀斧手的论调,说是如果诸葛亮答应,那么刘备属下的这些刀斧手就会杀了诸葛亮。
杀诸葛亮,需要五百个刀斧手吗?五个就够了吧。
刘备托孤的原话是什么呢?“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按照易中天的观点,我国历史上只有改朝换代的,不可能出现这个例外。就算是例外也不知道刘备的这种是怎么来的。所以呢,刘备肯定不打算把江山交给诸葛亮。
我国历史上真的没有禅让的故事吗?有的。
战国时期,燕王哙就把王位禅让给了臣子子之,虽说子之最后也被杀死你,但是他的王位确实是受禅来的。
三国时期也有,陶谦虽然也是一方诸侯,但是他把徐州交给了刘备。刘备第一次成为群雄依靠的是陶谦禅让而来的位置,所以刘备完全可能具备这种想法。
孙策也说过类似的话。孙策曾经在死前嘱咐张昭说:“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孙策真是个大公无私的人,他当时有儿子,可是他没有传给他儿子,因为儿子年纪太小,所以他给了他的弟弟。但是对弟弟他依然不是特别放心,因此才对张昭说了这样的话。
这个观点,易中天也觉得不靠谱。所以他在他的《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里面,改了种说法,不再彻底否定,而是肯定了刘备禅让的想法。连易中天都放弃了这种的观点,可笑如今地摊文学还在四处鼓吹白帝城托孤阴谋论。
地摊文学的力量还是挺强大的,洗脑力量挺大的,我老妈也被牵连了,她不看史书,但是看了什么《易中天品三国》,就把易中天的观点当做史书了,怎么和老妈说都没用。殊不知现在易中天也改变了他的观点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