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白色风车骑士
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是双节假期的第一天,祖国的六十八岁华诞,作为一年中为数不多的两次大长假之一,大部分人无疑是要返乡探亲或是开始早早规划的一次旅行,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拥有一台车已然是居家标配,而选择驾车出行的人也不在少数。
今天,微博热搜榜上出现了这样一条讯息:国庆长假挤到西湖边却发不了朋友圈,断桥4G信号一度被“挤”断。10月1日十点半以后,杭州西湖边的人流量慢慢大了起来。据杭州日报微信公众号记者表示,十二点多,在断桥边采访,手机一度无法登录网络,问了警察,发现他的手机也沦陷了,上不了微信,点不开朋友圈,消息也不能更新,显然是人太多,多到移动基站短时间无法承受大容量通信需求。
这件事情说起来有些好笑,但侧面也反映出了国民们仓廪实衣食足之后,已经增强了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这则新闻下不少评论俨然引发了一股“不发朋友圈实时定位形同没来”的风气。
确实,随着智能手机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思维行动均大大地受到了影响,很多人习惯在朋友圈PO出自己日常状态,见到的人,遇到的事,走过的路,读过的书……通过分享,可以发掘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也许许久不见,通过评论互动,能增加彼此的亲近感。但是,如果是为了发圈而生活,通过装修朋友圈来粉饰自己,未免过于矫揉造作。
有人说:旅行,就是从一个自己看腻了的地方去到一个别人看腻了的地方转一转。大部分人,没法奢求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但人心总是不安定的,看到别人拍下的美照,听到别人有趣的故事,未免心旌荡漾,急着出去看一看。即便是跟着旅行团,急急忙忙地拍过一个又一个景点,那些大好河山,小桥流水,闲云野鹤还是会一一映入眼帘,藏至心间。
旅行常常被赋予很多意义,它可能是对家人久违的陪伴。
平日里,多数时间都被工作占据,开会,加班,回到家中,释放一天的疲惫,有时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在外漂泊的人,与家人的相聚更是少之又少,虽说现在的通信发达,联系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微信,语音,视频,电话,但比之陪伴在左右,差得可不是一心半点。而与家人出行,一路相互照料,彼此沟通,把连月来的思念都统统释放,得以更加了解和紧密。
当然,旅行也可能是一种自我的放松。
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快节奏的生活给我们带来太多的压力,环境污染,人口密集,每一口纯净的呼吸都显得异常珍贵,伴随着假期,给自己一个放松的机会,出去走一走,换一个心情,连思路也能变得更清楚。独自出行,你将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从窗外飞驰而过的乡景,到一步步在异乡的土地上行走,与自己如此对话,难能可贵。或者,三五好友相伴,将彼此锁进沿途的美好画面里,时隔多年回看,嘴角还是会微微上扬。
心理学家曾说:人们去旅行,应该是为了获得安慰与力量,受到陌生世界的治愈。假日出行,我们不可避免遇到堵车高峰,排队高峰,打卡拍照,但我们却实实在在地能够踏上另一方土地,尝试不一样的美食,见识与众不同的风土人情。热门景点的人多到断网,是会让人内心纠结,但如果一段旅程,无法表现给众人,无法在朋友圈秀晒炫,就是没有意义的话,那旅行将会变成一件多么了无生趣的事情啊。
旅行,既不是一件多么困难,多么了不起的事,也绝不是一件非常平淡,非常无趣的事。出行的力量,让我们能够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它可能真的没什么了不起的意义,但在不同的人眼中,它的意义又是各式各样,无可替代。
什么都比不上你出行时欣喜的笑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