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8-4

作者: 刘诗昆钢琴艺术中心 | 来源:发表于2017-07-30 20:57 被阅读0次


    刘诗昆钢琴艺术中心讲考级

                    ——七级精彩呈现

    《新编钢琴考级教程》七级内容:

    一.基本练习

    1.音阶

    2.主三和弦琶音

    3.属七、减七和弦琶音

    二.练习曲

    1.练习曲No.24

    2.练习曲OP.740No.11

    3.练习曲Op.299 No.33

    三.复调乐曲

    1.三部创意曲No.11

    2.宫调式—小喇叭  选自《五声音阶前奏曲与赋格》No.1

    四.大型乐曲

    1.♭B大调奏鸣曲K.570第一乐章

    2.G大调变奏曲

    五.中小型乐曲

    1.回旋曲  选自《C大调小奏鸣曲》第三乐章

    2.圆舞曲    (Opus posth.70 No.2)

    3.卖杂货  (广东小调)

    钢琴七级考级提示

    弹奏提示——练习曲

    一、练习曲No.24

    克拉默,德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和教师。这首练习曲是《克拉默60首钢琴练习曲》的第24首,虽然篇幅不长,仅22小节,但性质活跃流畅,中速Moderato,12/8拍,原谱速度为♩.=84,考级谱规定的速度稍慢,♩.=72。

    这是一首5个手指伸张弹奏的练习曲,要求无论各音间距有多大,均要保持手指掌关节的支撑与独立,同时还需协调好手臂、手腕与手指的位置,所以每一组音型均有个“落滚”的动作。

    演奏中,要求技术干净、颗粒清晰、节奏准确。

    第1-4小节具有呈示的性质,力度中强(mf);第5-6小节稍轻,音色柔和(dotce)。

    第7-8小节是第5-6小节在高八度的重复,声音明亮,力度可稍强些。

    第9-10与第1-2小节相同,但力度起自弱(p),与开始有一个鲜明的对比,同时为进入高潮做力度准备。

    第11-17小节,由于副属和弦的连续进行,使这一句具有强烈的不稳定的动感。

    第15小节是全曲的高潮,整小节左手的属持续音为调性的回归做准备。这里笔者建议用些踏板以帮助渲染气氛。

    第16-17小节,终止式,有一个很大的渐弱。

    尾声(Coda),由第17小节闯入至结束,从弱开始,然后有一个鲜明的渐强渐弱过程,最后安静地结束在最低的主音(sol)上。

    二、练习曲0p.740 No.11

    这首练习曲选自车尔尼作品740《钢琴手指灵巧练习曲》,这是一套高级别的训练手指灵活的练习曲集,共有50首,分六级。它包含的技术课题很广泛,有音阶、琶音、三度、八度、分解八度、装饰音、侧击、手指灵活地伸张与收缩、颤音、双手交叉、轮指等。

    这首练习曲,是做敏捷地调换手指的练习。乐曲明亮、活泼,F大调,4/4拍,非常快的快板(Molto allegro),考级谱规定的速度为♩=108,如果能力允许,尽量快些。

    这首练习曲是训练右手手指在掌关节支撑的基础上,1指灵活调换以及手臂、手腕和手指快速伸缩移动的练习,它包含了6种不同的音型。

    第一种音型:如第1-7小节,两拍一组。第一拍1-2-3指收拢和1指从手下穿过,准备移动位置;第2拍5指伸张大跳八度后很快恢复1-2-3指收拢的手型。

    在弹奏上要求:①掌关节不要软,手指敏捷,离键要快,弹清每个音,特别是1指的支撑和5指快速伸张成八度手型;②打开手臂,重量移向5指的高音do,这个音十分明亮,手腕稍抬;③弹后手指很快地收回,恢复开始收拢的手型。

    第二种音型:如第17-20小节,两拍一组。

    用5-4-5指弹后,1指打开,向下伸张作八度移动,然后收拢手指弹一个类似下回音的装饰音型,它要求:①开始的5-4-5指声音明亮,颗粒清晰,掌关节支撑手指直立,弹时手腕稍高;②1指八度向下移动后手腕即很快靠键,手指收拢弹奏下回音型,1指基本在手掌下面,立好,不要躺倒。

    第三种音型:如第21-23小节,是前一种音型反过来的形式。3-2-1指弹后5指伸张向上作八度大跳,然后弹回音音型。注重手臂打开,手腕稍高,让3-4-5指能立起来,独立食指击键。

    第四种音型:如第24-30小节。5-1指向下做八度大跳音,要求手腕灵活,做左右横向运动,1指灵活不要僵硬,随着旋律的进行,第29-30小节5-1指的指法和距离有变化,要多慢练,避免错音。

    第五种音型,如第40-43小节,开始音型的基础上加了双音,要求手指都直立起来,掌关节支撑住,并突出五指的高音。

    第六种音型:如第47小节一结束,也是最难的地方。在1-5指伸张的基础上基本都是4-5指活动,手指直立的手型,独立的击键以及稍高的手腕是弹清楚的关键。1指除手指挺拔,还要用手腕帮助1指将力量送下去,手腕好似有一种划圈的动作;右手技术部分,还要考虑这是一首轻巧、明快的练习曲,左手伴奏部分起着烘托、补充、渲染的作用。

    A段:级进下行的低音明亮、清晰、稍突出,落键直接肯定,而第2、4拍的和弦音稍弱,力量向上反弹,不要软,声音集中、有弹性。

    第5-6小节,长时值保留低音,随着力度的渐强音乐逐渐舒展起来走向第7小节。

    第7-8小节,以强力度的自信与果敢,与第5-6小节形成鲜明的对比。

    B段:第17-31小节,C大调,具有舞蹈性,第21小节左手低音旋律要连贯,从第28小节开始有一个很大的渐强,将音乐推向乐曲高潮,准备再现。

    再现:第32-46小节。

    尾声(Coda):第47小节一结束。

    左手从第53小节开始有个大的渐强,最后在辉煌、闪亮的气氛中结束。

    三、练习曲Op.299 No.33

    这是一首快速敏捷地练习曲Molto Allegro e veloce,E大调,3/4拍,考级规定的速度是♩=76-92。

    这首练习曲包含的技术类型有用辅助外音装饰的音阶和半音阶;也有单纯快速的音阶和琶音;还有训练手指在运动中快速灵活的伸缩,特别是在收拢手型的音阶后,能及时打开手指准确无误地弹出琶音。这首3/4拍的练习曲,6个音为一拍。

    A段:第1-16小节,注意调性的变化。由E大调开始,到第9小节#la即转到B大调(属调)乐曲开始轻盈、流畅,演奏时注意右手旋律手指不要抬太高,靠近键,但手指起键要快,要敏捷,避免粘在键上。随着音型进行的方向,要有些自然起伏。从第5小节开始到第9小节渐强,经过第10小节渐弱,第11小节有个柔和的音色变化,最后经过第13小节,鲜明的渐强至第15-16小节,以果断、有力、自信的琶音结束A段。

    左手的伴奏是加八度低音的和弦,每个音半拍,三拍子的旋律从容、平稳。演奏时注意层次清晰,第一拍的低音集中、肯定,后两拍稍轻,但不能松散,要整齐。

    B段:第17小节—结束,B段音乐富于变化,对比鲜明,有坚定饱满,也有轻盈流畅。在双手平行弹奏的音阶中还要注意层次,右手明亮、突出、左手稍弱,不要两手一样响。第30小节加辅助外音装饰的半音阶要渐强,最后在饱满、有力的琶音中结束。

    二、复调音乐

    三部创意曲No.11

    这首三部创意曲是一首优美如歌,具有悠长旋律线条的乐曲,大量延留音的使用更是丰富了和声的色彩,乐曲g小调,3/8拍。

    全曲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A段:第1-29小节第1音。

    第二部分,B段:起自第29小节高声部第2音至第64小节。

    第三部分,A1再现段:第65小节至结束。

    对各声部的线条有一个准确和清晰的概念,一定先分声部练习,然后两个声部练习,最后才是三个声部的合练。由两手共同完成的中声部,一定要单独练习,这样才能弹好这首乐曲。

    宫调式——小喇叭  选自《五声音阶前奏曲与赋格》

    罗忠镕,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多所音乐学院作曲教授。

    前奏曲:在15/16世纪巴洛克时期,它是一种序奏性乐章,放在组曲或赋格曲之前,具有自由即兴的风格,他们的内容多样,有宗教的、舞蹈的,也有牧歌或田园式的,甚至没有什么具体内容,而仅仅是一种活动手指的展技性乐曲。到浪漫主义时期,从肖邦及其以后的作曲家,将这种形式发展成独立的单乐章钢琴曲。

    赋格(fugue)是一种用对位法写作的作品体裁,有特定的声部数量,如四声部赋格、三声部赋格等。赋格主要包括有主题、答题、对题,以及将各部分连接起来的间差段等。“调的对置是赋格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一次出现在主调上的乐思称主题,而主题第二次出现在属调上的另一个声部则称为答题等。

    该曲描写了他们幸福快乐的生活。前奏曲是主调音乐,而赋格曲是二声部的复调音乐,两部分是一个整体,需不间断的连续演奏。基调明快、充满活力。C宫调,2/4拍,快板(Allegro)。

    前奏曲

    A段:第1-10小节,第一素材以鲜明的节奏形象地模仿嘹亮的军号声,似乎在号召少先队员们集合准备出发。高声部第一次从主音开始,而低声部则在和声上陪衬,烘托着主旋律。

    第二素材在军号声最后1音长时值的基础上,以相隔两个八度的距离和弱强拍的格律,描绘了学生听到军号的召唤后,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的场面,力度中强,声乐轻巧。但音乐热烈、积极、精力充沛。

    弹奏提示:

    1.第2小节第2拍(即军号声的最后1音)要保持开始很强的力度,不要弱下来,它的时值要延续3个半小节(7拍),与第二个素材在声音、情绪上形成极大反差。

    2.第二素材的弹奏不要高抬指,手稍平,用指尖反弹,快速敏捷起键,颗粒清晰,富有弹性。另外节奏要紧凑,不要拖沓。

    B段:第11-24小节,形成展开段。第25小节一结束,再现段,在长时值的军号声中逐渐弱下来。主属低音描绘了队伍渐行渐远,直至消失。表现军号的第一素材仍保持强的力度以及稳健的速度。第二素材的节奏则不要太死,稍加速让其更紧凑,直至最后再稍渐慢,结束音轻轻一点,而踏板稍延长些,不要松懈断气,然后直接进入赋格曲。

    赋格

    这是一首严格的二声部赋格,分三部分。首段(第1-14小节),中段(第15-43小节),再现(第44小节—结束)。

    主题C宫调,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节目的片头曲,“嗒嘀嗒,嗒嘀嗒,嗒嘀嗒-嗒-嗒”,天真、幼稚、可爱的旋律。小喇叭主题与前奏曲军号主题是紧密联系的,但性格有所不同,前奏曲的军号更加果敢和具有号召力,而小喇叭则更单纯、稚嫩一些最后主题稍作扩充和补充,在果敢、坚定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把握好全曲的音乐性质,天真、活泼,声音要明亮、清晰,不要太笨重。安排好各段的对比变化,特别是调式调性及声部的变化,还有高潮的处理。

    大型乐曲

    ♭B大调奏鸣曲K.570第一乐章

    这首奏鸣曲创作于1789年2月,这一年莫扎特33岁,是他生命最后的两年。

    钢琴奏鸣曲K.570和K.576是他全部钢琴奏鸣曲的最后两首。他晚期的这首奏鸣曲,除了典雅、纯真,以及丰富的情感外,更增添了一份内心的平静与安详。

    ♭B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3/4拍,快板(Allegro).

    呈示部:第1-79小节。

    主部:第1-20小节。

    A段:♭B大调的调性又给我们一种沉思,甚至些许庄严、宽广的感受。

    对于以小节为单位的连线,4小节是一个大句子,既要注意句子的连贯,又要注意3拍的韵律。双手齐奏时注意层次,左手较右手更轻些。

    第7-8小节又突然出现生动、俏皮的跳音,好像小溪溅出了几滴水珠,回复到连贯的进行中,最后优雅的结束。

    B段:由各为4小节的新素材,两句都是弱起,充满着诙谐、幽默与柔情的歌唱。

    准确的节奏和富于变化的声音保持统一的速度与节拍韵律。第16与第20小节两句尾音均为收轻的语气,特别是第16小节第2拍有一个小的分句,除了收轻,还要注意两句指尖的衔接要紧凑,节奏准确,不要拖拍子。

    左手和弦一定要轻而整齐,营造一种优雅的背景。

    连接部:第21-40小节。

    导入段:第21-22小节,第一次出现强(f)的力度,声音坚定有力,富于弹性,让他具有一种倾向性,走向第2拍的和弦根音。

    中心段:第23-34小节,在左手充满活力的八分音符背景上出现了一个新的旋律,调性游移,音乐呈现出一种积极向前的动力。

    鲜明的动感,推动音乐向前发展。

    准备段:第35-40小节,这一段技术性较强,节奏鲜明,充满活力,音乐积极、热情。第39-40小节结束时声音饱满干净,节奏积极紧凑,最后一个和弦弱收。

    副部:副部I主题(C段):第41-49小节,保持安静优雅的音乐形象,更多表现出一种沉稳、凝重的性格,仍为弱的力度。

    左右手一高一低两个声部,形成不同乐思的对话。

    副部Ⅱ主题(D段):第50-57小节。

    力度仍是弱的,短小的音型十分连贯,弱起的3个音较深地弹下去,轻收在拍子音上。做好大句子的力度安排,避免呆滞。

    副部Ⅱ的变化反复(D1段):第58-69小节,是扩充性的变化反复(4+8)。伴奏音型在高声部变为更加活跃的十六分音符,旋律也移低两个八度由左手奏出。力度稍强,充满着自信、果断。

    十六分音符的伴奏音型要明快干净,节奏鲜明准确,但控制好力度,不要掩盖了左手的主旋律。左手是副部到结束部的连接,也是音乐从激情到安静平稳的过渡。要求声音连贯如歌、力度自然渐弱。

    结束部:第70-79小节。音乐回复到平静的气氛中。

    展开部:第80-132小节。

    第一阶段:第80-100小节。

    第二阶段:第101-129小节。

    准备段:第129-132小节。

    以♭B大调4小节再现部作准备,至此音乐才有了一丝温暖与祥和。所以这里的声音一定要温柔,并可做一点渐慢。

    再现部:第133小节—结束。

    这是一个严格再现,只有副部连同结束部都向主部作调性的回归。

    G大调变奏曲

    变奏曲(Variation)的结构特点是:先呈示出完整的主题(法文:“Theme”德文“Thema”),然后依次将主题做若干个变奏(Var.I;Var.Ⅱ; Var.Ⅲ等)。

    主题变奏的手法多样,常用的是装饰性的变奏。如旋律的变奏、音型织体的变奏、节拍节奏的变奏、调式调性的变奏以及和声的变奏等。

    这首《G大调变奏曲》创作于1795年,主题选自意大利作曲家乔瓦尼.帕伊谢洛于1788年创作的歌剧《磨坊女》中的二重唱“我心里不再感到青春火焰燃烧”。略带忧伤的旋律优美动听,感情真挚。

    贝多芬用变奏的形式,让旋律展现出6个不同性格和情感的变化。

    乐曲G大调(原歌曲是F大调),6/8拍。稍快,稍流动。

    主题(Theme),第1-20小节。在音乐表现上的细微、复杂和难度并不亚于后面的6个伴奏。它充满了倾诉、询问、期盼痛苦与失落等多种情感。层次要清晰、声音富于情感、旋律的进行是充满变化的。

    A段:第1-8小节,音乐具有平稳的叙述性。

    B段:第9-20小节。第一乐节:第9-10小节,开始的大跳音程使旋律舒展悠扬,后带附点的同音以短短1拍的尾音像是轻轻的询问。第二节:第11-12小节,是第一乐节下行二度到G大调的模进。第三乐节:第13-14小节,旋律进一步抒发着深厚、宽广之情。第15-20小节,其中第15-16小节起着过渡作用,它轻盈活泼,从第17小节开始极富戏剧性,被休止符突然打断的句子深深地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结束时虽稍有平静,但却增添了一份忧伤的色彩。

    主题之后的各段均装饰性的变奏,曲式结构与主题一致,演奏时需注意把握各变奏性格迥异的变化,避免将每一段都弹得像练习曲一样,特别要注意各变奏中对比的c句,它是最富表现力的一句。

    变奏I(Var.I):第21-40小节。这一变奏性质轻盈、流畅、充满起伏。

    第29-34小节是变奏I的c句,织体变奏为十六分音符华丽舒展的琶音,它轻盈、飘逸、富于起伏。

    变奏Ⅱ(Var.Ⅱ):第41-60小节。

    左手是连绵不断跑动的音阶和琶音,右手的高音即强拍音是旋律的骨干音,要稍突出,控制好左手的音量,不要让它太响太笨重。

    第49-54小节,这6小节是变奏Ⅱ的c句,性格变化丰富,前两个乐节左手的琶音连贯舒展,而右手连续的平行六度,应轻巧、活跃、富于弹性,稍突出高音。第53-54小节逐渐宽广起来,需做较大的渐强、渐弱和渐慢。

    变奏Ⅲ(Var.Ⅲ):第61-80小节。这是用分解和弦装饰主题。性格肯定、果断,右手的高音仍是旋律的骨干音。

    第69-74小节是变奏Ⅲ的c句,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处理。如果A段性格果断肯定、力度强,那么对比的c句则可以轻柔飘逸,如果A段处理得轻巧、活跃,对比的C句则可处理得宽广、热情,在第74小节结束时一定要安静下来。

    变奏Ⅳ(Var.Ⅳ):第81-100小节,小调Minore。

    古典变奏曲中,往往会将位于乐曲较为中间的一个变奏做调式调性的对比,该变奏即以同名g小调与前后的G大调形成对比。这段开始所标“Minore”就是小调的意思。乐曲性质暗淡、忧伤,但速度不变,与全曲的速度是统一的。

    这个变奏像是四重奏,旋律在高声部,被同音连线和休止符切割的断断续续,像是主人公泣不成声地倾诉。

    第89-94小节是对比的c句。其中第89-92小节高声部与低声部好像二重唱,相互倾诉着。第94小节旋律像歌剧中的宣叙调,抒发着内心的情感,节奏较自由。

    变奏V(Var.v):第101-120小节,大调(Maggiore).

    乐曲转回G大调,与变奏Ⅳ形成强烈对比,这个变奏明朗、欢快,像小鸟在天空中快乐的飞翔。旋律在左手,右手是密集的三连音,要求节奏准确,声音敏捷、明亮、颗粒清晰。

    变奏VI用双手侧击的形式完整的再现了主题,旋律流畅、富于动感。演奏中需注意层次清晰,旋律在高声部,集中、明亮,其他声部一定要轻。

    尾声(Cada)分两个阶段:

    第141-156小节是第一阶段,低音与高音的旋律相互模仿、应答着,而夹在中间的伴奏一定要轻。

    第157小节至结束是尾声(Cada)的第二阶段。在主持续音上将主题a句的骨干音音型化,并渐行渐远,逐渐消失,最后以两个感叹的,意味深长的和弦结束。

    中小型乐曲

    回旋曲 《C大调小奏鸣曲》第三乐章

    卡巴列夫斯基,苏联著名作曲家之一,作品有多部歌剧、交响乐,以及为电影、舞台剧和电台配乐等。这首《C大调小奏鸣曲》的作品编号是opus13,创作于1930年。回旋曲(Rondo)的概念,一是指回旋曲式的结构,另一是指欢乐歌舞性体裁,这首实际是奏鸣曲式。

    乐曲的性质积极、热情、充满活力,C大调,9/8、6/8拍,急板(Presto)。

    呈示部:第1-46小节。

    主部:第1-6小节。主题C大调。节奏鲜明准确,指尖集中、有力。

    连接部:第7-18小节。

    副部:第19-38小节,第一部分:第19-26小节为平行双句体乐段,轻盈、安静,再加上级进的音型,使旋律平稳、柔和。

    第二部分:第27-38小节,柔和的a小调增添了坚定、果敢的因素。

    调式的多样化,极大的丰富了副题的和声色彩,伴奏织体也从主部的单音变为更加丰富的和弦进行,演奏时和弦要集中、整齐、轻巧,避免笨重。

    结束部:第39-46小节。

    展开部:第55-72小节。

    这部分的转调从g旋律小调到c旋律小调。

    中心段:第55小节回到9/8拍。

    准备段:第64-72小节,突然弱下来(psubito)。

    再现部:第73-119小节。

    结构与呈示部相同,但是主部力度更强(ff),性格更加热情、挺拔,音乐表现幅度也更大、更鲜明。

    尾声:第120小节—结束。

    在第126小节从稍弱开始做一个很大的渐强,全曲在坚定、饱满的气氛中结束。

    圆舞曲 Opus posth.70 No.2

    肖邦是浪漫主义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浪漫主义音乐包括:①浪漫派音乐充满个人情感的热烈与表现,出现了标题音乐;②对大自然的景物描绘越来越多,而且大多具有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③强调带有民族特点和民族的内容;④音乐体裁和各种表现手法各具特色、体裁多样化。如即兴曲、夜曲、叙事曲、谐虐曲、幻想曲、音乐会练习曲、无词歌以及各种富于民间特点的舞曲等。”

    肖邦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他的圆舞曲有两大类:一类是光彩夺目,辉煌华丽的音乐会演出曲;另一类则是富于诗意,甚至略带忧伤的抒情小品。他的圆舞曲都摆脱了单纯为伴奏舞蹈的目的,而上升为表达丰富思想感情的高贵、优雅的乐曲。所以肖邦的圆舞曲决不能作为伴舞而用。

    全曲抒情如歌、感情细腻、略带忧伤地,适当的速度(Tempo qiusto)。这首抒情的圆舞曲,随着情感的发展,会有很细致的速度变化。

    A乐段:第1-20小节。

    第1-8小节,f小调。第1-4小节。第1音由提前的弱起与左手伴奏的进入形成错位,略微从容,富于表情的旋律舒缓、平稳,声音较浓郁;第5-8小节,旋律富于活力的大跳音程与具有动感的低音进行使得情绪逐渐活跃起来,速度逐渐紧凑,力度也稍作渐强。直至句尾稍有点渐慢,让音乐平静下来。

    第9-12小节带来了一丝温暖与轻柔,速度又回到平缓的意境中。第13-17小节,右手为流畅的音阶进行,旋律开朗、灵动、活泼。速度也自然紧凑起来,踏板稍短,右手声音颗粒清晰,富于表情。第17小节,旋律中的大跳音程与倚音的使用使音乐更富于动感。但力度是轻的。

    第20小节,音乐准备回到忧郁的情绪中,这个过渡要轻、稍慢,装饰音作旋律处理,从容、轻柔、如歌地,左手的滚奏可在装饰音之前进入。

    第41-48小节,♭A大调,第43小节旋律被休止符打断,先造成欲言又止的感觉,而后才把话讲完,演奏时要体会这种特殊的语气。

    整体结构的反复:第73小节—结束。

    卖杂货 (广东小调

    培勋,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52-1973年,陈培勋先生受邀用广东小调陆续创作了几首钢琴独奏曲:《卖杂货》《思春》《旱天雷》《平湖秋月》和《双飞蝴蝶》等。

    《卖杂货》为市井民俗生活的写照,全曲分3部分。每一部分的后面均有一个相同材料的补充,属于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特有的“合尾”结构,起着统一乐曲的作用。同时,快速、流畅、灵动的十六分音符跑句,也极大的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

    首部A:第1-28小节,b羽调式,2/4拍,小快板(Allegreto),速度♩=100—104。不要太快,以充分细致地表现这段诙谐、幽默的音乐形象。

    第29-40小节是对首部A起补充作用的独立结构部分—“合尾”。

    A段:第1-8小节。起伏的短小音型加上活跃的跳音,勾勒出旋律活泼、明朗、俏皮的性格。演奏时声音明亮集中、颗粒清晰、富于弹性。左手后半拍的节奏增强了音乐的动力与幽默感。第6小节前短后长的二音连奏又让活泼的旋律有一个短暂的连贯与舒展。这些细小的变化让活泼的性格增添了更为丰富和细致地表现力。

    B段:第9-16小节。

    c句:第9-12小节。

    c1句:第13-16小节,音区的降低与f力度使音乐厚实粗犷。演奏时要掌控好手的架子,让声音集中、有弹性,避免粗野和笨重,结束和弦需干脆利落,不要软。

    第17-24小节,右手以每拍弱起的十六分音符琶音作织体的变奏,在高音区轻盈的奏出,给主题增添了一份飘逸、流动、舒展之情。

    第25-28小节,情绪更加激烈饱满。演奏时稍突出和弦的高音,让层次清晰,避免浑浊。

    合尾段:第29-40小节,是一段连续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跑动,稍快的速度(con moto)。乐谱为♩=120—126。它轻盈、流畅、有起伏地从中弱(mp)开始逐渐渐强,直至第39小节很强(ff)的低音,然后出人意料轻轻地停在第40小节加了七音的主和弦上,为进入安静的B部分做情绪上的准备。

    演奏这一段时要有大的句子和长的气息感,声音灵动、敏捷。左手连续的音程进行也不要太重、太顿,最后几小节的渐强(cresc.)要做的夸张、果断。

    中部B:第42-63小节,旋律选自粤剧小曲《梳妆台》。E微调,4/4拍,近乎中速的小行板(Moderato andantino)。原谱规定的速度为♩=76—80。实际演奏中往往要快一些,差不多♩=96。

    第41-49小节,在清晰明亮的高音区安静的唱出。演奏时注意旋律的声音要集中、透亮、层次清晰。左手要轻,踏板跟着左手和弦换。

    第50-58小节,是C段低八度的变化重复。高声部如同女中音,温柔浓郁;而低声部则厚实、肯定,以卡农手法晚两拍模仿高声部。

    第59-63小节,它庄严、从容、甚至最后在第62小节处有一个宽广的渐慢(rall),第63小节有一个很大的渐弱,安静地结束在最后一个和弦上。

    第64-84小节,是中部B的合尾段,第76小节转到b羽调式,回归主调。

    演奏时声音敏捷、流畅、生动、有起伏。在果断、有力、不拖泥带水,延长记号在休止符上,要有个停顿、将情绪完全释放出来。

    第85小节—结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7-8-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ptk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