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03056/c022186f71e382e9.jpg)
【阅读输出报告2022/013】
三月的第三本书,陈忻老师的《整体养育》,这本书读的进度有点慢,因为读的过程中需要思考,这本育儿书是朋友云朵推荐的,她还上了陈老师的课程,曾极力向我推荐过这门心理学课,陈老师自己也在本书最后推荐过这门课,而这本书就是陈老师那门课的精华汇总。
这本书和其他林林总总的育儿书有什么不同呐,大多数育儿书会直接教给你“术”的东西,就相当于速食解决饥饿,或者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多人套用这些方法回发现可能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那是因为育儿其实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每个孩子都不同,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育儿法,别人的育儿方式方法也只能作为参考。
而陈老师的这本书不仅是“术”的传授,更重要的是“道”的拆解,她会告诉你育儿方法背后的底层逻辑,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然后才是我们应该如何去引到,并且她一直强调养育孩子的根本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学习成长的过程,是父母自我改变的过程,只有父母先把自己理顺了,孩子才会顺。
这本书读完给人最大的感受是缓解育儿焦虑,让你试着学会用发展和整体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你只看到别人树上结出的硕果,却并不清楚为什么会结出这样的硕果,我们要顺着树枝往下看,看到树干看到树根,要看到整棵树,这样才能明白问题在哪里,才知道不单是改变一根树枝就行。
父母不应该纠结和过度焦虑于孩子某一阶段得问题,比如陈老师讲到孩子小时候挑食的问题,而实际上孩子的口味长大后是可能改变的,父母的焦虑回加深孩子的焦虑,因为情绪会传染,孩子对情绪感受也很敏感,当我们学会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时,我们就会减轻眼前的焦虑。
这本书第一部分讲育儿得地基,第二部分才是育儿的技巧,就像修一栋房子,先挖掘地基,再搭建框架,只有地牢靠,房子才会稳固。
陈老师剔除了“从心理解孩子”这个概念,她说我们不是要做完美父母,而是要做真实的父母,真实的父母有血有肉有情感,会犯错也会认错,并且要有同理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站在一起而不是进行权利之争,孩子不是小一号的大人,我们往往总是看到孩子身上的问题,二很少反思自己以及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这才是育儿的要点。
这本书列举了很多陈老师和两个儿子之间的相处案例,真的惊叹于两个孩子健全的人格和情感发展,比如大儿子到了小学高年级也会大方和妈妈在校门口拥抱,妈妈问他会不会担心童靴笑话,他说不会因为怕同学可能的嘲笑就不向妈妈表达爱意这是不划算的,比如她问小儿子假如你有一个特别喜欢的超人手表而其他小朋友却嘲笑这块表很傻,你会怎么办?小儿子说,你觉得傻是你的看法,我很喜欢,这是我的表,我喜欢就行了,这不关你的事。
这两个比较典型的案例让人感受到陈老师日常育儿的用心,孩子的高自尊水平真的太棒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日积月累长期的行为累积的效果。
养育孩子就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会影响到孩子将来处理事情的方式,我们要透过表象,看到孩子情绪背后的心理,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我们需要把孩子的行为和价值分开,指出这种行为的后果,并提出弥补的建议,父母不要随意评价孩子,也不要用自己的意志和理想去碾压孩子自我的认知,我们要培养孩子成长型的心智模型,对孩子长远的发展才有利。
当然这本书也会颠覆一些传统认知,比如大部分观点认为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陈老师说这种认知是有一定的社会背景,而其实两种关系都是相关的,家庭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每个人都会对家庭中的关系和氛围起到作用。
其实即使我们学过很多育儿知识也不一定能轻松顺利育儿,重要的是我们要从心出发,适时放下方法理论去全新接纳孩子,无条件爱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