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原来你是这样的拼多多

原来你是这样的拼多多

作者: 鱼叔说 | 来源:发表于2018-11-28 17:57 被阅读25次

    关于拼多多,之前我的确没有什么直接的体感。感觉到它的标签似乎是“假货”、“病毒式营销”等等。

    因为近日有同学在参加拼多多的秋招,有了些许交集,才发现今年就业大环境下,诸多大厂都开始紧缩编制,唯有拼多多和头条系还在大肆招募应届生,所以才真正来关注起这家企业。

    进一步探寻拼多多的爆红原因之后,我将自己的学习笔记整理出来,也许可以帮助你了解一下,原来它是这样的拼多多。

    快速爆红

    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于2018年7月在美上市。

    其招股书显示,截止2018年6月30日的12个月间,拼多多GMV达2621亿元,活跃买家数达3.44亿。

    达到1000亿的年GMV,拼多多仅用了2年3个月时间,而京东用10年,唯品会用8年,淘宝用5年。

    日单量已与2017年11月超过京东。

    截止今天,市值190+亿美金。

    黄峥其人

    黄峥,2002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2004年在美国获得计算机硕士学位 ,随后加入美国谷歌。

    在本科期间与丁磊(网易创始人)结识,协助丁磊解决技术问题。

    后经丁磊介绍认识段永平(步步高、OPPO、VIVO实际控制人),受段永平赏识,受邀参加与沃伦巴菲特的63万美元饭局。

    以上这三人都有其独特的标签:

    巴菲特老爷子不必说,世人皆知。

    丁磊所创办的网易算是中国互联网圈的一股“清流”。

    段永平就不太为人知晓了,若不是拼多多上市,估计很少有人知道他实际上还是OPPO和VIVO这两大手机厂商的幕后老板。

    商业模式

    拼多多采用的是凑单和拼团的古老模式。拼多多最像的不是淘宝,而是以经营尾货起家的唯品会。

    对于“五环以外”之说,黄峥的回应是:消费升级不是让上海人去过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让安徽安庆的人有厨房纸用、有好水果吃。

    拼多多基于微信展开的社交裂变式获客,以1分钱抽纸等代表性爆品,迅速爆红,且获客成本极低。在早期的时候获客成本10元+。尽管拼多多的获客成本在上市前提升到了50元+,依然远低于京东、天猫淘宝的获客成本。

    理论模型

    如果要为拼多多的快速爆红找一个理论模型的话,也许低端颠覆式创新逻辑可以作为佐证。当技术不断向右上角迁移时,过剩的技术会溢出,并找到未被满足的低端市场需求。

    三大红利

    与此同时,有三大红利撑起了拼多多。

    淘宝商家的溢出:淘宝的“打假运动” ,天猫化、品牌化促使低端商家溢出,低端供应链成建制的被拼多多吸收。解决了供给侧的问题。

    三到六线用户上网: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普及,支付的便利,以红米为代表的智能手机下沉,促使需求端上线。解决了需求侧的问题。上拼多多实际上有可能是这部分人群的人生第一次网购或团购。

    社交流量赋能:拼多多基于熟人社交(拼单、砍单等)的模式极好的利用了微信流量。且恰好拼多多最初爆红的品类是高频的品类,如瓜子零食抽纸等,符合“高频推低频”的策略。

    所以梁宁认为,拼多多本质上是他背后的价值网,无处安放的低端供应链和低销人群,大家的需求无法满足,最终撑起了拼多多。

    竞品异同

    淘宝,以服装为切入,扩展到全品类。且越来越趋向于品牌化、天猫化。淘宝和天猫整体的运营逻辑是人找货,搜索逻辑,所以进去之后首先都是先去搜索框搜东西。

    京东,以3C切入,扩展到全品类,也是人找货,搜索逻辑。

    而拼多多,最初是以单品逻辑切入,非全品类,而且也不准备做全品类。同时,产品是用高频推低频。页面和头条的信息流很相似,无购物车,还默认包邮,简单得不要不要的,因为其背后是货找人的逻辑,要做的是人货匹配。而要做到人货匹配,基于微信的社交属性加上社交裂变的熟人拉新等模式衍生用户画像就再容易不过了。

    所以,目前拼多多用户使用时长4小时20分/月,仅次于淘宝;用户消费次数高于京东。这都充分挤占了GNT(Gross National Time),罗胖提出的”国民总时间“。

    增长飞轮

    在电商的三要素—“人、货、场”中,成立仅3年的拼多多从人(需求侧)开始发力,占据了一定优势,下一步的挑战在于:赋能供应链、基于流量和数据完成智能匹配的进化,从而构建起闭环的”增长飞轮“。

    在供给端,通过C2B2M,有机会实现小批量定制化生产,反向整合供应链,向供应链赋能。这点有点类似于近两年兴起的网易严选、京东京造、淘宝心选等。所以,丁磊也投资了拼多多,并开始在拼多多上开店。这一波的机会最早是由百度早期的创始人之一毕胜开始在国内尝试,创办“必要”开始。因为中国的制造能力实在太强大了,既有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中高端供应链,也有相当大一部分从淘宝等商家溢出的低端供应链来满足低端的、普通的需求。

    在平台端,拼多多笃定的要实现从人找货(淘宝、天猫、京东)到货找人的进化,核心是走向机器算法智能匹配。所以,将来某一天我们听闻拼多多是一家科技驱动公司的时候也不要觉得惊奇。

    未来猜想

    黄峥在回应《财经》小晚对于拼多多未来发展是否会“天猫化”的疑问时,强调:

    “全品类扩张还是传统的流量逻辑,升级也是,升级是一个五环内人群俯视的视角。我不认为拼多多要品牌升级、要全品类,这是不对的,我们要做事情永远是匹配,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场景下买到合适的东西。”

    差异化是竞争战略本质。

    我们可以看到,阿里、京东的关注点在:场,即平台。拼多多关注的是:人-货的匹配方式。

    虽然2017年以来拼多多的收入模式越来越多淘宝化,面对假货质疑、淘宝化趋势、不断向右上角迁移的技术进化速度,拼多多是否能在“贴地飞行”的路径上真正实现人-货智能匹配的蓝图,值得关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来你是这样的拼多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puz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