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伯, 《消费者洞察指引》,《认知变现指南》作者;Stygoogle(软赢·镜像元)创始人
移动网络时代唯一壁垒就是认知,周二有约给思想洗澡让认知破壁!
“机器人叛乱”
京东刘强东失去“大哥”人设,马云口中的“悲剧”难道要被言中?丨水伯
引语:
马云说京东会成为悲剧,难道刘强东要用实际行动证明马云是正确的?
在《阿里巴巴正传》一书中,作者方兴东引用了与马云私人聊天时的一段对话,马云说,京东将来会成为悲剧,这个悲剧是我第一天就提醒大家的,不是我比他强,而是方向性的问题,这是没办法的。刘强东在明尼苏达州遭受的性侵指控,几乎是中概股企业家迄今为止的最大丑闻。另一方面,京东活跃用户数增长停滞,2018年四季度营收增速创10个季度以来最低纪录。股价也从1年前的50多美元跌到30美元附近。
众所周知,刘强东是一个很爱树立人设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刘强东的江湖大哥人设,在互联网圈深入人心。和员工称兄道弟的做法,此前给刘强东和京东带来了国民级的好感和美誉度,也为今天的危机埋下了伏笔。实际上,商业和人情本身并不容易共存。在京东意气风发的时候,刘强东的江湖做派被外界解读为“义气”的表现,可一旦生存环境发生变化,京东高管大调整,快递员失去底薪,曾经的豪言状语就会成为笑话,甚至诱发舆论回踩。
京东的公司章程规定,只要刘强东未在场,董事会不得召开正式会议,即使召开了,没有刘强东的签字也无法生效推行。目前说刘强东在京东一言堂绝对不过分,问题来了,刘强东需要什么样的“三观”才对的起这份信任?和老对手阿里巴巴马云相比,刘强东到底输在哪里?
140年前,达尔文用进化论,让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人类将自己标记在生态链的最高端,俯瞰着这个熙熙攘攘的生命世界,似乎成了金字塔尖上最尊贵的王者。我们每个人,探索着万物生灵的运行规律,改造着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信心满满地以为,我们是最理性的,我们有足够的能力控制自己的命运,包括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人生啊,总是在你觉得得意洋洋的时候,会给你泼上一瓢水,让你头脑清醒清醒。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人类发展与应用心理学的国家首席教授基思·斯坦诺维奇所著《机器人叛乱》就是这样一本颠覆人类三观,让你重新认识自己的书。《机器人叛乱》告诉你,你根本不是什么王者,你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你不过是个高配置的机器人,指挥你的,是你体内那些小小的基因,你的存在不过是个载体罢了。简单说,自然界的进化可以模拟为一个“算法过程”,而携带这种算法过程的就是基因。把基因注入一个空壳,这就是机器人。人生就是一次次破局。其实所谓的局,就是“系统”。这个“系统”从环境角度就是“算法过程”,从个人角度就是“三观”,我们陷入某种困局,并不会是单一因素把我们困住的,系统都是由多因素组成。马云、刘强东们谁将拥有破局能力,能够击透工作的本质,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人类中的绝大多数是注定一生无法养成破局能力的,因为需要你跳出舒适区,不断学习,这很难。而且越聪明的人,往往越无法养成这样的能力。因为他们宁愿去花精力自圆其说,而不愿意自我精进。本文主要包含如下四个主题:
1/4、“机器人叛乱”的核心:「正“正三观”」
2/4、人类凭什么可以与自己的基因抗衡?
3/4、「正三观」,找到你的自主性、重构自我意识
4/4、 马云和刘强东坚守什么样的“价值观”,就获得什么样的结果?
1/4、“机器人叛乱”的核心:「正“正三观”」
基思-斯坦诺维奇写的《机器人叛乱》揭示了一个让你惊悚的事实:你,我,人类是基因和模因的生存机器——机器人。基因和模因寄生在你身上,你被他们掌控,就如被操纵的机器人,一心只为基因和模因服务,却忘了自己是谁、忘了自身利益,不知道生命的意义。基因、模因、人智、智人……,到底谁能主宰未来?基思·斯坦诺维奇,用认知科学和决策科学铸成一把理性思维之剑,引领全人类,开启一场反抗基因和模因的叛乱。如果《自私的基因》击碎了你的心和尊严,《机器人叛乱》将帮你找回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机器人叛乱”就是因为人类有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独特觉醒意识,所以不甘于做基因的奴隶,他们变革了洞见和认知,从而超越复制子的有限利益,完成自主性目标。
“机器人叛乱”的核心:「正“正三观”」,即坚持“正确的三观”。由“基因、智人”两要素形成了你的“人生观(评估你的欲望、信念和目标)”;“模因、人智”两要素形成了你的“世界观(评估你的手段)”;从“审视自我(世界观、人生观)——上升理性(高阶偏好)——反思理性(选择意义)——再上升至价值观(创造意义)”。让理性思维代表你的个人利益,在基因目标和个人目标冲突时,确保大脑优先处理个人目标;理性思维帮助你评估你的“三观”,确保方向和手段的正确性,避免被基因、模因所误导,从而让你更易实现个人目标。
1、“基因”与“人生观”的思考
基因是带有遗传讯息的 DNA 片段,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生物体的生、长、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人生观)都与基因有关,这众所周知。可是,斯坦诺维奇借用英国科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在 1975 年出版的畅销书《自私的基因》一书的洞见,颠覆传统认知「基因是为物种生存、复制而存在」,事实上,生物存在是为了基因自身的复制,道金斯指出,「永垂不朽的恰恰是基因,而不是我们」。所有生物都是基因的生存机器。例如著名的“掘地蜂效应“,研究者发现,掘地蜂卵孵化时,幼虫靠吃昏迷的蟋蟀长大。每当掘地蜂捕获蟋蟀,把它麻痹,带回放在洞穴口。在掘地蜂进入洞穴检查安全时,如果把洞口的蟋蟀移动一英寸远,雌蜂出来后,就不会直接把蟋蟀拖进洞里,而是拖到洞口,继续进洞检查;出来发现蟋蟀不在洞口,而是离洞口更远地方,它又会把蟋蟀拖至洞口,再进洞检查,再出来。在这个研究者不断搞破坏的实验中,雌掘地蜂居然把洞穴检查了 40 次也不会把蟋蟀直接拖进去。
这个研究说明,动物这套看似复杂的智能行为,其实是基因遗传精心设计的一套刻板而僵化的程序性反应。认知科学家道格拉斯·霍夫斯塔的观点,这种令人不安的现象称为「掘地蜂性」。看到简单生物体表面行为的复杂性背后,不过是简单、刻板的例行公事,这不得不让人担忧:有什么能让你确信,你自己不是掘地蜂,哪怕一点点不是?道金斯指出:「生命世界被分解为基因复制子和生物载体两大部分。作为载体的人类,是基因复制子生存的机器,它们是永远活下来的一部分,我们不是。人类被基因制造出来,就是为了让基因把自己完好无损地传递到下一代」。
2、模因与“世界观”的思考
模因,也可以说是文化基因。这是人类最近几十年才发现的秘密。模因这个术语,最初源自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一书。模因指「在诸如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传递过程中与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类似的那个东西」。模因可以通过语言、记忆或其他方式进行复制,而且存储在大脑中。模因(meme),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定义为「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斯坦诺维奇给模因的解释是「一种大脑的控制或信息状态,当它被复制到另一个大脑时,就可能引发全新的行为或思想」。模因跟基因一样,是复制因子,通过模仿传递。
模因有好有坏。好的、健康的模因可以促进载体的进步和成长。坏的模因、不健康的模因比基因更可怕。有些模因对人类没有好处,本身也不正确,但它们依然象病毒一样潜入大脑。比如「相信死后能进天堂」的模因,让恐怖分子铤而走险,蹈死不顾;比如「相信意念能治绝症」的模因,让很多人把钱源源不断地掏给骗子,即使没有任何疗效也执迷不悟。比如连锁信念:「如果不把这条消息转给五个人,你将来会倒大霉」这些就是模因(某种观念单位)的实例。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广告也是模因。道金斯学生苏珊-布莱克莫尔(Susan Blackmore)博士更深入地研究了模因理论,她提出:正如基因之间相互竞争着,自私地、不顾一切地要进入到下一代的身体之中,最终决定了生物世界的格局及其结构。与此类似,模因之间相互竞争着,自私地、不顾一切地要进入另一个人的大脑、另一本书、另一个对象之中,这最终决定了我们的文化以及我们的心理结构(世界观)。按照这种理论,模因观念实际已经发展为一种独立的关于人类文化全新理论。
2/4、人类凭什么可以与自己的基因抗衡?
人类是基因和模因这两种复制子的载体,目的是为帮助它们进行复制和繁衍。基因和模因有好有坏,都很自私,会不惜损害载体利益复制自己。但人类构造复杂,非常聪明,基因对人类的控制力就没法那么强硬,只好分为强约束和弱约束两种方式来控制,反映到人类大脑中,就分成了自发式系统和分析式系统两种运行方式。分析式系统开启了人类“叛乱”的第一步,理性就建立在分析式系统的基础之上,只有掌握了广义理性,才能采取最合理、最有利于人类自己的行动,而不被基因控制。运用分析式系统去覆盖自发式系统,不仅能对抗基因,在对抗模因时也同样有效。总的来看,人类与动物是不同的,我们有权利控制自己的生活,决定自己的命运,寻找自我存在的生命意义。斯坦诺维奇根据认知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证据,结合多领域专家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一旦你的目标利益和基因发生了冲突,它会用两套系统来试图控制你。一个是“自发式系统”,一个是“分析式系统”。
1、自发式系统
自发式系统,简单地说,就是你没经大脑就做出的无意识反应。比如,有东西向你砸过来,你会本能地躲开。经常有惊险车祸现场显示,在一瞬间,有些人能左躲右闪,神奇地避过车祸。这些靠的,都是大脑的自发反应。自发式系统的特点是快速、无意识、模块化和强制性。模块化就是你的反应是被大脑自动分成模块的,每个模块对应一个功能。比如,面孔识别模块,你和一个人打过几次交道,基本就能记住他,之后再见他就可以一眼认出,不需要专门去记他的各部分特征。强制性,就是你遇到外部刺激时,相应的模块就马上启动,直到运行全部结束,你是干预不了这个过程的。比如,我冲你做出打你眼睛的假动作,你会眨眼睛,打几次,你就眨几次,基本你是控制不住的。由自发式系统产生的心智被称作“达尔文心智”,或者“反射心智”。 它听命于基因,是基因控制你最强有力的武器。大部分生物都只有自发式系统,活在基因的“强控制”之中。比如,蜜蜂会造结构精良的蜂巢,智力不低吧?但有外敌入侵时,它会奋不顾身地视死如归,把自己的蜂针深深地扎入敌人的胸膛,然后壮丽地死去,根本不带犹豫的。这就是本能,达尔文心智。
2、分析式系统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有点气馁?难不成没别的法子,逃脱基因的控制吗?还好,我们还有“分析式系统”。分析式系统负责处理跟逻辑和符号有关的任务,主要的作用就是监督、评价和修正自发式系统输出的东西。例如当自发式系统让你想吃甜食时,它会反思,如果发现弊大于利,它就会迅速站出来说:NO,你不能吃。分析式系统能反思,是因为“脱钩技能”。所谓“脱钩”,就是让我们将现实和假设分开,预想可能发的场景,判断欲望是否正确。这个技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智,动物是没有这样的技能去判断自己的欲望的。所以,你才能预想,假如我不加节制地吃甜食,我可能会更胖、会得糖尿病,所以还是不吃的好。这就是作者所说的机器人反叛的第一步。你意识到自己被控制、被压迫,你不愿做奴隶,所以你反抗了。其实,“分析式系统”也还是基因赋予人类的一种弱控制。之所以有这种弱控制的存在,是因为基因不可能预想到所有的问题,所以它要给你预留灵活性。可是没想到的是,恰恰是这样的灵活性,成了你反叛基因的武器。
3、用分析式系统覆盖自发式系统
大脑中跟自发式系统相反的一套特征,有意识的、有中央执行控制、需要较高计算分析能力的,所有的运行都是串行的,有序列地进行。分析式心智是有意识的反思、分析、评判,是一种理性思维。人类要发展理性,首先得克服理性障碍。如何用分析式系统覆盖自发式系统,客服理解理性障碍?先来看看 2 个场景:
场景 A:一位女士走在海边悬崖上,她往前走,想踩上一块岩石,可这实际上是悬崖裂隙的一侧,她摔下悬崖而死。这位女士把悬崖裂隙当岩石,在认知科学领域称为算法水平失误,导致毁灭性结果。
场景 B:一位女士想自杀,她站在海边悬崖上,纵身一跃,摔下悬崖而死。显然,场景 B 的女士算法水平——智力正常,她准确地知道自己跟悬崖的关系,和行为的后果智力没问题,可她为什么还会采取这种非理性的跳崖行为呢?从她的整体目标分析,她的目标就是死亡,这个目标跟她对自己所在的世界的信念相互影响。这在认知科学领域称为意图水平。分析某人为什么会做出某种行为时,常与目标、欲望和信念相关。而理性思维就源自意图水平。
智力就是算法水平的概念,比如知觉速度、判别精度、工作记忆容量,在长时记忆中信息检索的效率。智力衡量的是算法水平上信息加工的效率。如场景 A 中的女人,就是算法水平,智力不够。理性就是意图水平的概念,它提供了系统计算而来的目标的具体化,即系统想要执行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理性衡量的是意图水平上的个体差异,包括个人的目标和认识价值观的信息。场景 B 中的女人,就是意图水平低,缺乏理性。自发式系统和分析式系统中均存在算法水平和意图水平,要实现理性,分析式系统的算法水平要覆盖自发式系统的算法水平(水平箭头),并受该系统意图水平的层级控制(向下箭头)。如图所示:
如果控制结构失效,即意图水平的理性思维倾向不能覆盖算法水平的反应,就意味着智力很高人也会做出不理性的事,就是理性障碍——智力充分,却不能理性地思考和行动。聪明人有时也干蠢事。
3/4、「正三观」,找到你的自主性、重构自我意识
人们经常犯下这样的一种错误:把想象力的缺陷当成是对客观真理的深刻洞见。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在于人类是唯一一个关心「我是谁」、「我存在的意义」的物种,在做决定的时候,会综合考虑心理、社会、情绪等诸多因素。人类独有的价值观是启动欲望评估的主要机制。三个层级的欲望的选择过程,也是人类体现自身价值观的过程。「正三观」的理性思维,对直觉有意识反思和批判,是人类这个机器人对基因和模因这两个主人反叛的秘密武器。在现实中,聪明是智力,与理性是两个概念。很多人存在理性障碍,包括聪明人。斯坦诺维奇指出,人类在生活中寻找意义时,一般会犯两种错误,一种是从人类的起源去找,只能找到基因复制子。另一种是从人类自身去找,在有意识的反思中寻找,只能找到在你无意识中运作的自发式系统,以及多样的、不断变化的灵魂监控。现在,寻找灵魂已经转变为“理解自我——探寻你「三观」的独特性和价值观——形成你正确的心智模式”。
1、理解自我,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为了成为你想要成为的某种人,我们需要对自身信念、欲望进行批判和评估。通过这种批判和评估自身欲望(一阶欲望、二阶欲望、三阶评估)的机制,实现理性的欲望整合,构成我们的高阶价值观。举个例子:
一阶欲望:你偏好甜食(自发式心智决定的本能,未经检验的欲望);
二阶欲望:你知道偏好甜食不利于健康胜过偏好甜食。(分析式心智决定的结论,初步评估的欲望);
三阶评估:理性地整合欲望,对偏好甜食的一阶欲望和知道偏好甜食不好的二阶欲望进行整合,作出理性决策:采取各种措施控制甜食的摄入,比如早餐不吃含糖食品,做菜不加糖,休闲食品不买甜品,每周只吃一次甜点等。
理性评估整合欲望(递归检验)形成价值观的模因,而价值观是高阶评估的基础。人类价值观经常以批判一阶欲望的形式发挥作用,实现一阶欲望与高阶欲望之间一致性的努力,是人类认知的一个独特方面。如果我们理性地检验、评估、整合、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就有可能达成自己的愿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某种类型的人。
2、手握两把「剑」,探寻你「三观」的独特性和价值观
斯坦诺维奇告诉我们,人类想要反抗基因和模因的控制,可以手握两把「剑」:
1)一把「剑」是人生观,狭义理性(未经检验评估的欲望和信念),就是正确做事。这把剑能保证你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可是这些结果真的你想要的,还是假扮成你的基因或模因想要的,你不知道。你只想着正确做事,至于事情本身是否正确,你不在乎。而这些正确完成的事,有可能并非你的意志,而是为基因或模因效劳。
2)另一把「剑」是世界观,广义理性(经过检验和评估的欲望和信念),就是做正确的事。做正确的事,而不仅仅是正确做事。否则你可能正确地做了一件对你有害的事。狭义理性不管这一点,它不在乎目标是否合理,它只有在乎手段是否能实现目标。广义理性重构了人类的自我意识——价值观——想成为某种类型的人。
3、与世界真实的因果关联,形成你正确的心智模式
只有当你跟这个世界有一种真实的因果关联时,才能形成你正确的心智模式。斯坦诺维奇提出寻找人生意义的重新定向,远离意识和内部感受,朝向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成为自主和独特个体的理性评估活动。比如努力执行二阶评估;努力实现偏好层级中的理性整合;尝试实现不同一阶偏好的一致;对于生活中的符号意义表现出警觉;看到作为载体的自身具有的价值,而不是让自发式系统中的遗传倾向在一个变化的技术环境里牺牲我们的利益。所有这些活动,都界定了人类的独特性:“他们获得了对自己生活的控制,以一种地球生命行为中的独特方式,理性的自我决定”。通过理性的自我决定,「正三观」,找到你的自主性、重构自我意识。跟地球上其他生命相比,人类形成你正确的心智模式,将以一种独特方式获得对自己生活的掌控。
4/4、马云和刘强东坚守什么样的“价值观”,就获得什么样的结果?
如果是为了赚钱而赚钱,那只是一个生意,而不能称之为一个事业。不要以为头脑里的价值观”是很空很虚的东西,事实上,「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正是你的心理状态和精神世界决定了你和你企业的生存状态。
1、同是IT界大佬,马云和刘强东的“价值观”区别在哪里?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曾在电视节目中表露对马云的嘲讽,主持人问他怎么评价马云,他说:
「(马云)口才很好,讲得特别有激情,然后所有的事情就是要站到最高的高点,都是从人类、国家、社会啊......(去说)」;
都是做买卖,天天把“世界”“社会”“人类”之类的字眼挂在嘴边,是不是太假、太空、太虚了?
「我对钱没有兴趣,我根本就没碰过钱。」
你看马云这样的话,很难不让人产生“这话太假”的联想。
可实际上呢,「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一直是马云和阿里巴巴的“价值观”,马云在任何时候都最强调要坚守阿里巴巴正确的“价值观”,阿里巴巴是一家靠“价值观”驱动的公司。
而京东呢?是「多、快、好、省」,还是「让生活变得简单快乐」,或是「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企业!」可以说,在“价值观”这个维度的比拼上,京东和阿里巴巴不在一个层面上。如今来看,马云可以说退休就退休,阿里巴巴可以没有马云,因为马云打造的企业人才传承制度实现了阿里巴巴「良将如潮,优秀的人共同捍卫阿里的价值观」的局面。但京东可以没有刘强东吗?明尼苏达事件缠身的刘强东,还好意思去参加今年的乌镇饭局吗?近日,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马云和一干大佬热热闹闹地喝茶寒暄,富士康老板郭台铭就盛赞马云,“不能说前无古人吧,但很难有后来者啊!”
2、「正“正三观”」,世界上最难做到的是长期坚守“正确的三观”
巴菲特的老友查理·芒格说:「要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你可以对着满世界说谎,但你终不能自己骗自己。你的“价值观”总会在不经意间暴露出你的本性。是“价值观”决定了我们一生的选择和决策,乃至决定了我们的命运。经营企业,经常会面临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冲突,是要短期的低成本、市场份额和销售收入,还是要长期的产品品质、品牌影响和精益求精的“价值观”?「世界塑胶大王」王永庆早年开了个小米店,他的经营之道很简单,就是让自己的米永远比同行的米干净。为此他耗费许多时间精力去把每一担米里的小沙石等杂物挑出来,而且他王永庆还率先采用送货上门的策略,一样的价格,这样做自然是吃小亏的,但长久下来,米店生意做到最好的就是王永庆。
如今的许多企业经营者,他们或许比前辈们更聪明更有资源,但他们也是太过于急功近利、想走捷径了。要知道,世界上哪有什么捷径呢?2014年4月,美国特斯拉老板埃隆·马斯克首次来中国的时候,有个网友曾想按照国内的套路玩“资源整合”,他特意找到马斯克提出利用自己在中石化的关系,将中石化「500个最好的加油站拿出来合作,在加油站建立充电站,加油站有场地、有电、有服务……」,是不是很妙,中国这样的聪明人不要太多。但马斯克听到他的牛逼方案后,马上叫停,「特斯拉的使命是让世界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和石化公司的合作是shortcut(捷径),我没兴趣。」什么叫真正的企业家,真正的企业自有“价值观”且坚信这点。反观京东刘强东,高管大调整,快递员失去底薪,刘强东失去了最该长期坚守“正确的三观”,"大哥"人设保不住了?
3、钱是一回事,“价值观”是另一回事
“价值观”可以带来钱,但钱买不来“价值观”。没钱可以找钱,没人可以找人,没能力可以去学习,没有技术可以慢慢研发或直接去买,没有市场可以去拼去抢,但如果没有“价值观”,企业这条路是注定做不强、走不远的。世界的一切看得见的物质都可以被抢走,唯有人头脑中的“价值观”是无形无质的,看不见,摸不着,自然也就无法被复制、抢走。人有了“神”才有灵魂,才是个人;企业有了“价值观”,才算是一个有灵魂、可以凝聚人才的组织,也才有生机和进步。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阿里巴巴集团总参谋长曾鸣说,「当你觉得看不清未来、公司业务陷入迷茫的时候,真正应该花时间琢磨一下“价值观”,反而能把公司带向一个全新的格局。」
企业竞争到最后,终究还是一个“价值观”的比拼!当然,“价值观”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能力让“价值观”落地也不行。但当“能力”已经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实现的时代,“价值观”的作用却日益成为关键。最后,引用美国著名思想家雷茵霍尔德·尼布尔的一段话:「任何真正值得做的事情,都不可能在此生之内完成;所以,我们必须相信希望。任何真正真善美的东西,在短期的历史环境下,看起来都不太合理;所以,我们必须相信信仰。任何事情,不管多么高尚,都不可能独自完成;因此,我们必须相信爱。」对企业来说,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行为逻辑。你的“价值观”是赚多少钱,还是星辰大海,自然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彩蛋:谁说病毒不是“操作系统”?公众号:SFA-0002
模因的生存策略有大致四种模型:
第一种、促进载体也就是人类的健康和幸福;
第二种、配合遗传倾向;
第三种、促进基因的复制;
第四种、自我保护和主动传播。
借用计算机的比方,那些被广泛使用的软件,有的是发挥计算机的功能,比如操作系统;有的是支持计算机运行的编码协议,比如通讯协议;有的可以促进计算机使用者的成长,比如工具软件;还有的依靠自我保护和自身传播,比如木马病毒。这四种模因中,前三种模因与载体的利益一致,可以促进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人类警惕的是第四类的模因。值得说明的是一种模因,可以既是第一种,同时是第四种。
-End(码上相逢,改变从“关注”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