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科特等《Change》的点评

对科特等《Change》的点评

作者: Joey_fsa | 来源:发表于2023-02-21 17:29 被阅读0次

    对科特(John Kotter)的著作一直都不太看得进去。简单来说,就是没有“肉”。这是我对他老人家的书多年来的偏见。但我年纪也开始有一点了,觉得以前的感觉可能不太可靠,人家的东西总会有可以学习的地方吧。因此,我在书店看到小而美的《Change》翻了两下,就决定掏二百多块多给一次机会。看完他这本2021年出版的新著后,我最喜欢科特的一个地方是,他始终是那么的一致。这也是我对于对大企业有一定影响力的作者的一种挫败感:变革到最后原来是原地踏步。而最令我伤感的是,企业界普遍喜欢他的著作。

    千万别误会为我读这本书一点收获都没有,虽然书中所说的内容,有九成以上都在不同的书藉当中看过,但科特或是这类针对企业族的变革书,它总是有几幅抓眼球的图、有些颇聪明的洞见,对应当下的VUCA还是有提醒作用的。同时他总是能用管理者听得进去的语言来框定“变革”可以怎样发生。在这方面,科特有故事、有案例、有套路,都有。加上有哈佛商学院教授作为招牌,那就完全是企业界想要的东西了,一样都不缺。我以前看过他的书,边看边点头,顺畅好看易懂,大卖了,然后更多人边看边点头。

    在这本新书里,我喜欢他们用生存(Survival)与蓬勃发展(Thrive)作一种对比;我喜欢作者们提出企业的两仪性,例如敏捷需要建基在清晰的应责关系里;我喜欢他们提出一个称之为 more leadership 的概念,这就是调适性领导力当中所说的“使众人行”,一起共担的概念。

    但三十分钟飞快的看完,还是深度的失落。对不起,我仍然不喜欢他的书,不-喜-欢。科特的一系列有名的著作(如《变革领导》),都是关于外在世界的变革,仿似不需要心智上有任何转变(更不要说意识进化)。他最有名的变革八步曲(见图),所用的语言都是工具理性式的指导性语言。那怕是涉及到个人信念改变的描述,都是非常的理性且有距离感。“我说清楚步骤了,请你照做吧”,他的书布满这类的语言。我有怀疑科特是行为学派的支持者,心智内部的变化好像不需要被额外讨论的黑盒一样。看科特的书,好像在看史金纳(B. F. Skinner)的书一样只谈行为不谈心智,只是史金纳的书要好看多了。

    在他2021的新著《Change》(仍没有中文版)里面,可能多了另外两位作者的关系,终于让我首次在科特的书里看到“身体”与“情绪/情感”这两个概念的身影,这让我大为惊喜,也是促成我这次买书的原因。但翻完全本书,我完全无法看到有“体感描述”以及“情绪描述”的部分?它仍然是同一种调性,用工具理性的方式来批判旧有世界的工具理性;同时它也是松散、拼凑、没有情感与体感,推销给企业界埋单就好的“销售”类著作。我不禁在问,现在的哈佛商学院就是这个样子了吗?难怪有人说今天的B-school已经是一盘生意,穷得只剩下钱。

    我将他的书从“变革类”归为”销售类”之后,突然想到难怪他其中一本书叫做 Buy-in(中文书名叫《认同》)。在深刻的变革工作里,使用 buy-in 策略容易引起 buy-in 的问题怪圈。但科特习惯用顺着管理者既有思维的述说、给答案给步骤,无论是多么千捶百炼的方法论,它总会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碰到前所未见的难题。问题是,当变革八步曲碰到新的问题时,易于将变革不成功的归因外化,失败与推动变革的管理者自身无关。

    我必须公平一点说,我从来没有在现场见识过科特的行动,我不知道他所描述的八大步骤到底是如何落实的,我也没法见证当他的八大步骤被卡住的时候,他是如何进行他的buy-in。如果我看到他本尊,他有可能可以有力地展示这些关键动作。我只是想说,看着他的文字,我完全想像不到他如何能为组织带来变革,更不要说打造持续创新的能力。我读着他的书,用着他那套销售的话语模式,我反而会想到一个固有模式不断被强化的可能性。

    最后,我对那些喜欢科特著作,甚至从科特的指导中得过实际效益的朋友澄清我的位置,我并不是在指控科特的变革理论无效。我是在表达我对他著作中的书写模式的不喜欢,以及我没法在他的著作中按照他的说法,得出他所说的那种结论。又或者,如果他所建议的方法在使用中碰到不顺畅的时刻,我也无法得知我可以做些什么回到他所建议的步骤去。我觉得一个在变革工作多年的资深工作者,会将这些方法写得一方面如此笃定而让企业族喜爱,另一方面又如此不清不楚而又不让人发觉,我至今仍然是深感意外的。我不会意外于企业族因其“熟练的失能”,没有足够的察觉而掉进坑里,这反而是我们的工作所在。但我却意外于科特作为一名变革的专家,会参与在“维护”这种集体迷思中。

    科特可能是无意识的参与这种集体迷思的维护,那我们必须对当今有名的变革理论进行深刻的反思,同时他作为一名大师也不过是浪得虚名。这还好,如果他是深知这些道理,但最终决定以这种方式来吸引更多客户(“没办法,客户就是爱听这个!”)那我这不太礼貎的无名小辈就只能对此留在深深的无语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科特等《Change》的点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co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