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助推:如何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助推:如何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 小王子_聆听风吹麦田的声音 | 来源:发表于2017-11-04 20:51 被阅读0次

    前几天看到群里有人问育儿书推荐,这些年来,我比较喜欢向初为人父母者推荐的一本书是《捕捉儿童敏感期》,自己也买过很多送给朋友们。

    这本书讲的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对某一件事情有持续的兴趣。这些事情可小可大,比如小宝宝对自己的手和脚、对扔东西捡东西,带响声的物品、某个词语有特殊喜好,稍大点的孩子会对玩具或某件事非常上心,在一段时间内表现特别突出并不断重复。如果家长能够及时发现这些大大小小的敏感期,善加引导和利用,孩子的心智水平就会不断地得到提升,潜能也会不断地被发现和发扬光大。

    结合敏感期对孩子进行因势利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把孩子的自我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激发出来,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应对孩子敏感期的过程,是对家长的助推水平和引导能力的考验。除了用心感知和发现孩子的敏感期外,家长要知道尊重孩子成长过程中规律性的东西,知道哪些行为可以被满足并发扬,哪些需要想办法把坏事变为好事,哪些要设计和引导孩子做出正向的自主选择。

    01

    儿子满3岁没多久,开始对所有有字的东西感起兴趣来,不放过任何一张有字的纸,图画童书,成人书,报纸,杂志,有字的包装纸等等,只要发现上面有字,都让大人念给他听。还特别爱惜字纸,有时候会因为家人用有字的纸包东西哇哇大哭。出门坐公交车,经常站在公交站牌下挪不动步,有时候一站就是半个多小时,不把所有站点念完不走。对有特殊感觉的站名还要求反复地念,念一遍乐一通。喜欢收集各种有字的票,公交车票,出租车票,公园门票,博物馆门票等等,一张也舍不得扔,分类整理后给我们讲同与不同,连其中的广告也不放过。

    看到他对识字有这么大的兴趣,我们喜出望外,决定跟着他的感觉走,他对什么感兴趣,就教什么,教得比他想要的还多:看见字就想认,念给他听,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念,让他能把音和字对上号。在公交站牌下挪不动步,就一站一站报站名,想听几遍就听几遍,给他讲站名背后的故事 ,即使赶上不去目的地也在所不惜。帮他收集各种票,教他按不同标准归类,给他讲票据的学问。在这样的引导下,他每天兴致勃勃地学习认字,经常为多认了一个生僻字兴奋不已。乐此不疲地玩了一年多,就能够独立读报纸了。又过了没多久,可以看不带图画和拼音的书了。看书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一发不可收拾。从幼儿园到小学,读了大量各学科的书,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主动要求识字是个十分难得的爱好,所以需要家长的正向助推。家长顺势把他想要的给他,而且还能给超出他想要的更多的东西,他得到了满足,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但这事不能做过头,比如帮他报培训班,或者刻意要求他在短期内识多少字,背多少诗,看多少书。做过了头,很有可能把自主变成了强制,没了兴趣和动力,效果适得其反。

    除了识字,儿子的很多爱好,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推成的。对一件事,越有兴趣,就越容易成功,越成功,兴致就越高,对一些兴趣点的研究就越深越透,爱好的事情和领域也会不断地展开。比如从组装乐高玩具,到上遍少年科技馆的所有手工课,从对四驱车上瘾,到开始组装模型,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再大一点,从对各种舰船模型感兴趣,到研究各个时期的海战,然后聚焦二战时期各国海军、军舰、造船技术 ,再到日本动漫和漫展,接下来开始学习编程等等。这些兴趣,看似相互间关联不大,但都是从原有的一个个兴趣点发展起来,不断地延展和深化。对自己潜能的开发越深,能力圈也随之扩大。

    02

    有家长说,我可没这么幸运,我家孩子只对网络游戏感兴趣,怎么办?呵呵,对游戏不感兴趣的孩子不多,我家小子也一样。

    对付爱玩游戏的孩子,最好在他对游戏高度敏感的阶段多交流,讲道理,立规矩,形成习惯。儿子从很早就开始玩游戏,那时候手机和电脑还没现在这么普及。小学一年级时,我们同意他每天可以玩半个小时的电脑,在当时属于离经叛道。

    一开始对他玩游戏,我们也忧心忡忡,千方百计地阻挠、隔离和限制,试了很多办法都不管用,后来转而顺势引导:

    一个办法是请他跟我们讲正在玩的游戏,只要能跟我们讲明白,他就可以玩。有段时间,每天下班回家,主要的任务就是听他滔滔不绝地讲摩尔庄园、赛尔号,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的玩法和乐趣,听不懂就装,哼哼哈哈。装不下去就抽个时间了解了解,或者应他要求玩玩,然后继续跟他侃。侃来侃去,听明白了,原来每个游戏设计都有一个固定的逻辑,竞技的,冒险的,益智的,等等。其实跟我们小时候玩的现实游戏差不多,是现代社会孩子们的虚拟游戏。明白这一点就好办了。聊天时,可以从游戏规则和其中的角色讲你的理解,比如价值观,与人相处的学问,做事情的方式方法等等。提醒他在游戏里找找看,是不是那么回事,下次按他的理解讲来听听。再玩游戏时他就会有意无意地注意你讲的内容,会有更多新的发现。不要担心他的想法跟你不一样,多讨论、多引导就好。有时候我们还会模拟网络游戏,你一言我一语编故事,或者在家里玩真游戏。这样,可以自然而然地给他讲你想让他听的很多想法、观念,还能引导着他把游戏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从中找乐子,并学着做事做人。

    第二个办法是定规矩,不反对玩游戏,但要做完该做的事情后才能玩。比如上了学,就应该把每天的作业做完后再玩,每次玩不能超过三十分钟。家长也要说到做到,孩子做完作业就立马兑现,不给他额外加作业或者找借口拖延。但是对做完份内事再玩这条一定要严格坚持,不同意就不能玩。在时间把握上,家长可以适当灵活些。要理解孩子游戏玩了半截被强行停止的“苦情”,在他表现好时宽松点,他会觉得家长对他不赖,他也不能太过分。

    第三条,其实是最难的,教育不是着急的事,想让孩子不沉迷游戏更不能一蹴而就。家长坚守的原则,要坚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时间一长,这些东西就会影响他,成为他自觉坚守的底线,将来即使偶有违犯,也失不了大格。

    这样一来二去,家长尊重孩子玩游戏的兴趣,孩子理解家长的要求,相互配合,顺理成章,游戏就不会成为洪水猛兽,防不胜防了。游戏还可以拉近家长和孩子的距离,使彼此之间能像朋友一样交流心得,相互影响和学习。

    孩子成长中其他类似的诱惑,都可以用上述办法来舒缓和引导。

    如果错过了这个善加引导的敏感阶段,孩子对某种不良诱惑和喜好上了瘾,就难办了,恐怕不是一个“禁”字能搞定的。今年夏天高考季有新闻说,安徽双胞胎徐文和徐武的父母,为了让孩子一心一意备战高考,家中断网三年,孩子们的手机也不能上网。不太了解这个家庭的背景和孩子教育的具体情况,不好随便评说。但在当今社会,以断网应战高考有点因噎废食,怕是失要远大于得吧?

    03

    以上都是对孩子喜欢做的事情的助推。那对他不喜欢、但确有必要做的事情,有什么办法呢?

    儿子从小不好动,对所有运动类项目都没兴趣,身体协调性差,经过一两次挫折,就更不干了。如果没人管着,他可以坐在家里看一整天书,以“宅男”自居。为了让他养成运动的习惯,可没少费心。钱花了一箩筐,失败的经历也一箩筐。但至少到现在,儿子游泳、乒乓球、网球、羽毛球都会,也接受了运动是必备技能和习惯的理念。

    助推的办法有许多,择要讲几个:一个是调低期望值,承认人的天赋不同,不要指望他跟别人一样成为运动高手,会玩就可以。这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二是以身作则,家长每天坚持运动,或走路,跑步,或游泳,爬山。要让他知道运动是理所当然,不动是不应该的。有意无意地跟他讲周围小朋友什么球打得很好,什么运动项目很有意思。这点虽然事后证明比较难影响到他,但好歹也算一种锚定吧。比较有效的办法是,要求他必须从几种运动项目里选一个去学。比如从三大球类和几个小球中选一个学,不喜欢大球,就选小球,不选不行,不然就取消玩游戏等“待遇”。网球和乒乓球就是这么学会的。三是正向反馈和激励。结合儿子的特点,强调“事非经过不知易”,告诉他,试过就会知道很多事情没想象得那么难。小学低年级时学校要求跳绳要达标。为此每天晚上陪他一起练,坚持练了两三个月,进步飞速,远远超过我,信心大增。和大家一起学的运动项目,只跟他自己比,鼓励他的点滴进步,让他觉得努力就有长进。四是拿他感兴趣的其他事情来激励。不喜欢游泳,但喜欢条件好的游泳馆里的气氛,喜欢去游泳馆周边饭店吃好吃的。那就找一对一的教练教,学完后自选吃饭的地儿。就这样,连哄带骗,一年间,居然四种泳姿都学会了。

    虽然儿子的运动技能一般,但有小时候打下的底子,我相信他长大后,如果有需要,各项运动就能很快拣起来,不会象初学者那么困难。

    04

    成长中,还有一种痛,是家长和孩子都要承受的,那就是对于孩子自己感兴趣的、但家长明知会不了了之的事情,投入时间、精力和财力巨大,最后草草收场或失败告终。对这样的事情,家长不要吝啬让孩子去尝试,不试怎么知道成不成呢?

    比如对于学习一种乐器,我们不想跟风,也怕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一直采取不鼓励不支持的态度 。他很小的时候就提出要学钢琴,我们没答应。后来在学校选学了二胡,以为二胡可以满足他对音乐的兴趣,打消学钢琴的念想。但他受同学影响坚持要学。我们只好跟他说,再等一年,如果一年后还坚持学就可以同意。结果这小子还挺执着。我们终于拗不过他,买了钢琴,请了家教,约定以兴趣而不是考级为目的,要求老师以此来安排课程。刚开始时,小子兴奋异常,每天练习,进步很快,吃喝玩乐都自带乐感。但时间一长就懈怠了,仍然喜欢钢琴,但不愿意下苦功夫练习。再三劝说加威胁利诱也未能奏效,两年多后放弃。过了没多久,小子又提出要学架子鼓,再次如法炮制,一年多后同样无果而终。

    类似这样不成功的成长经历还有很多。但经过以后,才明白,从失败的经历中依然可以学到不少。比如,乐感和音乐欣赏水平比没学过强得多。失败也让他明白,表面喜欢与真正热爱不是一回事。追求一样东西,光有心远远不够,还必须付出代价。这样下次再自主决定某些事时就会慎重。还有,家长陪着他一次次的折腾,也让他慢慢明白,兴趣只有配上行动去兑现,才能对得起这份尊重。

    纵容他去折腾,还因为人在小时候有挥霍的资本,有时间和精力,有父母的呵护,他可以随心随性,喜欢就去试,失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再找其他喜欢的事去做就是。这样他胆子会更大一些,会更自主地去想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长大了就会有意愿和能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我们后来才悟出来的道理。

    所以真正的教育应该是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是用心发现和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是引导着他去做更好的自己,是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

    一定会有朋友问,我家孩子没那么多的敏感期咋办?请相信,只要用心去生活,去发现,去陪伴,家长和孩子都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助推:如何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df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