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视频号,初期流量获取并不难,毕竟这么大的体量。难的是,如何将创作者和用户黏在这个平台?答案还是内容。
依照创作者全网分发习惯,粉丝可能会在抖音、快手、微博、视频号看到同一账号发布的相同内容,既然这样,粉丝就没有必要再在视频号观看相似内容。一旦创作者在视频号获取不到流量,也难持续创作。
2、视频号跟公号的协同效应或许是一个机会,可以重点将公号的创作者变成视频号生产者。虽说微信公号打开率在下降,但还是有很强大的粉丝基础。
公号创作者面临来自短视频内容的压力,也在寻找短视频的入口。仅仅从视频号可以为公号导流看,就很吸引人。
微信需要推他们一把,刺激一下,投入到短视频创作中来。(比如阐明红利期、增加与作者互动指导、及时反馈)。
我真诚希望这批优秀的公号作者可以在视频号上有更多精彩。
3、场景决定人的行为、心态、思考和选择。任何内容生态都是平台培育和用户自生长的产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在公众号的培育下,产生了十点读书、饭统戴老板、星球研究所……培养了深度。
在快手的培育下,产生了辛巴、散打哥、手工耿……形成了江湖。
在抖音培育下,产生了摩登兄弟、毛毛姐、祝晓晗……有种种精彩。
在B站的培育下,产生了老番茄、党妹、刀姐……吸引更多有趣的人。
相比之下,抖音更像夜店,热闹喧哗。视频号依托微信成熟稳重的平台,更像是图书馆,安静祥和,汲取营养。
所以我大胆猜测,知识、干货类短视频会更受欢迎。
4、微信能比快手更下沉,用户群体更广泛,希望微信更关注中小内容创作者,给予更多流量倾斜,发挥长尾效应,避免再沦为大V的集中地,普通用户只能旁观,而无法参与其中。
5、微信官方应该更警惕垃圾营销号的泛滥,加大打击清理力度,零容忍,防止劣币驱逐良币,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
同时所有品类的作者要注意,不要试图去割韭菜,蹭流量,踏踏实实做内容,实实在在对用户。
这一次我们又身处历史,愿每一个朋友都能躬身入局,不做旁观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