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神自由的幌子下
牛顿第一定律
从天空不停飞舞
一些奇形怪状的符号
刺破想象
爱因斯坦说
相对论真不是相对的
从而被判为疯子
痛苦形同虚设
虚设的春天
想起爱因斯坦的烟斗
一条老鱼问道
孩子们,水怎么样
我一直没想起
水是什么
昨天谈到过度教育的问题,触动了一些人的神经。与此同时,也有感同身受的友人、师者、旁观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发来感叹、感慨、感悟。教育的“过度”问题,不仅是把孩子压得喘不过气的各类负担,不仅是超越大纲的各种刁难,更有精雕细琢的课程,更有设计巧妙的刷题,更有无时不在的控制。孩子在“过度教育”之中,灵魂慢慢枯萎而无处可逃,精神渐渐萎靡而情何以堪?饮鸩止渴式的拔苗助长,竭泽而渔般的掏空思想,教育之病,正在教育之中。
我认为的教育,首先是“道法自然"的。这里说的“道”,是教育本身的责任和义务,是教育所具有的价值与意义。“自然”,就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原生态的“最近发展区”,是没有被开发的“内驱力”。教育第一要做的,就是保持学生的这种“自然状态”,只是浇水,只是除害,只是施肥。
我认为的教育,其次是“幸福快乐”的。“幸福”,不是拿着话筒问路人的采访,而是一种体验,一种根植于灵魂深处的愉悦。“快乐”,不是感官刺激而引发的狂欢,而是一种成长中的价值追求,是人生的一种观念。
我认为的教育,再次是“持续不断”的。“持续”,不是一个时期一个时期的人为分割,而是一种长期的、终身的、连续的、科学的、合理的。“不断”,即没有间隔,没有阻断。
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共。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所谓生命的力量,其实是一种柔弱的力量。越是强大的生命,越是柔弱似水。即使如草木之蓬勃,也以稚拙的姿态立于世界。生命消失了,草木枯槁了,留给人们的恰恰是“坚强”的印象。所以,老子把“柔弱”视为生命的呈现方式,而将“坚强”看作僵化、枯萎、死亡的表现形式。
接着,老子又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共”说明柔弱与坚强的内涵关系。一味以刚强出现在竞争对手面前,支撑不了多久,就会轰然倒塌,哪里还有什么胜利?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棵树长高长大了,也就离被砍伐不远了。
在任何时候,任何组织,过于僵化,则过于强劲,很快就落於下风,如项羽者;如果以柔示人,以弱示众,反而能占据优势,如刘邦者。
以老子之言,正符合我对教育的认识。过度的教育,就是“坚强”的教育,容易僵化,容易死气沉沉,容易剥夺学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教育如达成“道法自然、幸福快乐、持续不断",非“柔弱”不可。即将每一个学生看成是人,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物,毫无生命力的“物”。
今日应改之过:看问题,有一些偏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