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你做事拖沓与否。拖沓的人,口中永远都会有那么几句话“晚上再说”“明天再说”“后天开始”。没有轻重缓急,只要是眼前的事情仿佛都是可以拖到未来的某一天。
刚开始接触跑步的时候,是因为周围朋友都说我胖,虽然自己不以为意,听得多了也会有所介意。然后,就开始给自己设定,管不住嘴要迈开腿,开始减肥。自我底线设置了,但是并没有详细的计划,一天几公里,一周几公里。
每天下班,坚持在操场跑8公里,酣畅淋漓的感觉很享受。刚开始跑的时候,有点新奇,也有点荣耀感,发圈、写感受,貌似这样每天就会真的瘦下去一样。坚持没到一个月,就开始以各种的理由给自己找借口,什么今天穿了高跟鞋呀、今天要回去做饭呀,等等
然后,朋友圈就再也看不到我的跑步记录了。
这种就好像是即兴减肥的跑步,没有罪恶感的牵制,所以热度一过便不会有后续结果。
4月份的时候,报名了一个半马,没有训练的人就这样冒冒失失的报名了,还拉了几位不运动的朋友下水。4月初报名5月13日开赛,报完名只有月一个想法,马上开始训练,每天设定一个目标(但也只是随口一说)。偏偏我们几个都比较懒,报名可能是为了从中获取对身体的收益,但是真正锻炼的时候,总是都迈不开腿。
为了不至于赛中坐收容车,我拿着APP给自己报名了好几个线上的赛事,5公里、8公里、10公里,就这样到赛事的时候就坚持完赛,无论是早起还是夜跑,一定以完赛为目标。到了赛前,回头细数,除了这几个因为赛事约束来的训练,根本没有抱佛脚。也正是这些赛前的“压迫性训练”最终让我在2.3小时内完成了赛事。
所以,对于跑步而言,我的战胜拖沓也是来自于外部力量,并且这个外部力量在压迫时,已经做好了详细规划,是5公里还是8公里,又或是10公里。有规划的外部压迫更容易让人产生预期效果,以为心理有目标,外部有压力。
我们经常看到的打卡签到学英语,这一类的抱团取暖型。进群前,先支付费用,少打卡一天就会扣除一定的金额,每天能坚持打开还会有奖励。这个时候,大多数人会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怎么样才能使自己效益最大化。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身边还有“不瘦十斤不换头像”的朋友,可以做个交涉,替他保管足够可以让其心疼金额的RMB,然后设定一个瘦身目标,达到后来找你取回,否则全部归你所有。
充当一下这样的外部压迫力中介,也可能会是一个不错的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