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噶蚂的一生,可以说必须用“奋斗”来形容。
不管“奋斗”两个字在古噶蚂的了解中有多难,但最先却是无意中在人类科学的书籍中找到了它。
不但如此,古噶蚂仿佛一秒之间就成为了“天才”,他模仿人类的口型,在第一时间发出了“gama”的短促音,非常短,就象牙缝里蹦出来第一个跳蚤发出的声音。
到第七天的晚上,小嘎蚂便能在人类的古籍中准确地识别“r”并大声地朗诵起来。
在厚厚的古籍中,这个字出现的次数并不多,就是人类,知道的也极少。当然,他针对的是他身边的人。
他甚至忽略了身边的人的人类的身份!
古嘎蚂振振有词,自从发现自己这个“潜能”,已经几天几夜没有合个眼。
他几乎不敢闭眼。
对新奇的梦的憧憬,闭眼是很容易消失的。正如他的妈妈,她闭眼的时候小嘎蚂才出生二十四小时。
正因为这样,小嘎蚂在二十四小时后便果断地被遗弃。
所幸的是,在人类遗留的神秘洞穴中,小嘎蚂将自己异常小心地保护起来。
活着,是小嘎蚂的“壮举”,直到出现第二个“壮举”。
从小嘎蚂能朗诵“r”的读音并从厚厚的古籍中识别出来,刚好历经春夏秋冬。
一岁的小嘎蚂,丝毫不比同龄的人类差,甚至高出“拔苗助长”的小家伙不少,这得益于自然。
神秘洞穴是天才诞生之处!
小嘎蚂给自己取了个响亮的名字,一遍又一遍地呼唤自己,熟悉自己。
于是,小嘎蚂将简单重复的字连续起来,创作了简单的第一首歌。
一年零三个月,当小嘎蚂在神奇的山野,那颗巨大的“Y”字型大树下休息时,他忽然又悟出点什么。
发芽,生长,奋斗——直立行走!
小嘎蚂靠着树身,将前腿搭在宽宽的树皮上。
不知道有多难,不过,当小嘎蚂四岁的时候,奇迹竟然发生了。
他学会了直立行走的“绝技”,虽然比起同龄的人类,他晚了整整三年。
小嘎蚂成长着,在他经历中,“Y”不仅仅代表一边的直立行走,更代表与之并列的“奋斗”。
小嘎蚂将“r”看作一颗心,用奋斗的力量激励自己,那颗心成长得无比壮大。
“Y”不是“YES”,小嘎蚂对这个外来语理解起来有着相当大的困难。但从小嘎蚂的智慧中已有了模糊的“√”的成形。
小嘎蚂的奋斗史成就了他的一生。
很欣慰的是,小嘎蚂至今仍然活着,这不愧为一个传奇。
从古代类人猿到现代类人猿,他一直在不断进化着。
“我不是人。”青年的嘎蚂说。
“我不是人。”中年的嘎蚂说。
“我是现代类人猿。”老年的嘎蚂肯定地答复人类。
就是人类,至今也没完成自身的进化,成为真正的“人”。
神秘洞穴诞生着不断的奇迹,没有苦难,更没有想象中的挫折,只有无数的“√”的默许。
嘎蚂的行囊简单,随身并没有一个包裹,完全是他的本能。
只有提高本能,才能无限接近于人,走出地球,去火星,土星,冥王星,看看究竟有没有真正的人类。
他动身那天,我代表“人”类对“嘎蚂”猿进行了釆访。
在神秘洞穴中没有一丝飘缈,宇宙离我非常近,非常近,那种亲切才是真正的语言。
我看到了灿烂的文化,有着许多如“r”一样的字符在我作为“人”类的头顶上方穿梭跳跃,直到我因羞愧而模糊。
人类的地球不因嘎蚂的出走而消失,但人类却始终无法进入自我进化的神秘洞穴。
人类从一开始就已经偏离,无法完全进化成真正的“人”,要倒回来也很难。正因如此,恐怕也很难得到外星文明的扶持和待见,更不必说融入了。
我只是想说,明年的冬天格外冷,明年的明年的冬天也格外冷。
小心没有过多的棉袄。
我很羞憩。
我的泪滴被针穿着,被线扎着,飘向远方,又相继滑落,形成道别的湿云,久久的飘浮,不肯离去。
尔后,紫雾迷漫,山野里露水慢慢地越聚越多,终于掉在灰色的石板上,滑滑的。
再也看不见有什么神秘洞穴。
古萝哩,温布尔答,蒙赛文,别布拉利利,高小格,这几个苦难的童年塞满空白的纸格,四四方方很是讲究。
“古萝哩,来爷爷抱抱!”
“小家伙!”
“别老动我的东西。”
爷爷永远保持对万物的专有权。当古萝哩一勺一勺将一颗颗白色的米粒塞进嘴里的时候,爷爷总是不放心地盯着他,直到米粒儿在古萝哩的肚子里消失,在脸上多出一点肉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