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读《习近平的七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读《习近平的七

作者: 中二哆啦A梦 | 来源:发表于2018-09-30 22:19 被阅读24次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这段时间,我认真研读了党员读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习近平总书记是第一位出生和成长在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他有过曲折的少年时代,有过奋斗的青年时代。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从普通军官到军委主席,他在党和国家各个领导层级都干过。从西北到华北,再到东南沿海地区,中国的西部、中部、东部地区他都待过,农民、大学生、军人、干部他都当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经历,这些重要岗位的历练,这些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对他担当重任、继往开来是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够带领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很大程度上来自他扎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和由此而来的深邃理论思考。梁家河7年知青岁月,无疑是他人生经历中十分重要的起点。

    1969年1月,年仅十五岁的习近平按照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最新指示,来到了革命老区陕北延川县梁家河村。

    从首都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来到贫穷落后的陕北农村,巨大的落差需要克服。首先,要闯过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四大关”。习近平不但克服了这些困难,适应了当地生活,还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了一片。最后,被群众选举当了梁家河的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们打坝、挖井、办铁业社、缝纫社等,还建成了全省第一个沼气池,成了全省的学习点。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自己说过:“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说起始于陕北的七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现在我还受益于此。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常言说,刀在石上磨,人在难中练。”

    初到梁家河时,习近平只有十五岁,还是一个初一的学生。七年的知青岁月,他不仅没有中断学习,还酷爱读书,学习了大量的文化知识。

    据老乡们回忆,习近平勤奋好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要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习近平学习的范围很广泛,学习的内容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些经典著作,比如《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研读历史著作,比如《中世纪史》、《史记选》《汉书选》等;文学作品《离骚》、《古诗源》《静静地顿河》、《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军事和国际政治著作,如《战争论》《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选》《毛泽东军事文选》《罗斯福见闻秘录》《中国古代军事理论选集》等。

    据同一批的知青回忆,习近平总书记读书不仅仅是学习,读书还注重分析对比,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

    研读完这本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坚定的信仰和信念。习近平在上山下乡的七年时间,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鉴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环境,如果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信念,也不可能坚持一直申请入团、入党。他始终没有放弃,最终入团入党,体现出他对共产主义的执着信仰和对党的绝对忠诚

    二是强烈的使命感。习近平喜爱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具有强烈的使命感,才能在最后两年中,有条件离开梁家河,却依然坚持留在梁家河为村民们办些实事。

    三是密切联系群众。习近平从最初来到梁家河的不适应,到最后成为干农活的好把式,群众口中的好后生,村民的好书记,最根本的是密切联系群众,扎根群众。陕北七年,习近平与村民们一起住土窑洞、一起吃窝窝头、一起上山劳动,形成了他与老百姓之间水乳交融、难以割舍的鱼水之情。

    四是不断的学习。习近平酷爱学习,利用工地休息及饭后、睡前拼命读书,老百姓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看书的样子,而读书学习成了习近平青年时代成长、成熟、成功的秘诀。

    眼高手低是我们年轻人的通病,像习近平总书记吃苦耐劳、坚持学习、坚定信念、多办实事等,我们都是知道的,说起来也似乎很容易。但是,实际做起来、坚持下来的又能有几人?

    单拿读书这件小事来说,我们一年能读几本书,就算读书多,那范围呢?就我个人而言,总是喜欢去读一些通俗易懂的文学书,相比之下,自己的书单是有多么的贫瘠、多么的low啊!

    现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我已置于案头,时时拿起来读读,时刻警醒自己,不断努力进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读《习近平的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jg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