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经典(一)

作者: 贝建芳81 | 来源:发表于2024-09-12 10:51 被阅读0次

    这里的经典说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即儒释道。

    通俗来讲,儒家讲:拿得起,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讲:看得开,讲辩证,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佛法讲:放得下,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按人的生命周期大致来讲,一个人的生命早期,更多的是需要儒家的智慧支持,要拿得起,要内圣外王,成就事业。经过早期的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来到生命中期,到了沉淀积累的时候,会更加智慧的看待人生,所以讲看得开,要道家的智慧做支持。来到生命后期,更多的需要舍弃,放下我执,活出自由自在的生命状态,所以用佛法的智慧做支持。

    当然这只是从一般意义来讲,这三个智慧系统是互通互补的,也有可能用到人生的同一个阶段,同时也是因人而异的。

    从生命体验的规律上,也是可以这样理解的:首先要拿起,有过向内向外的经历体验,才能谈放下。

    最近思考教育这个主题比较多,对于教育系统出现的弊端,如果从基础教育出了问题这个视角上来说,那要修补的就是经典,要在生命早期的修身、开启智慧,才不至于在生命后期出现长久的迷茫,才能活出人生的意义,才有生发创造的动力甚至有所作为。

    从学习经典这个角度来讲,对于成年人,先去大致了解经典的框架和构成,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开始,因为人和人的性向不同,所以借助的工具和路径也是有所差别的,但最终一定是殊路同归。

    对于未成年人,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适合从从儒家的《论语》学起,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内容很丰富,也相对容易理解。

    从学习层次讲可依据学、解、行、证这样的逻辑。首先是读诵、然后去理解、之后去践行、最后是证悟,并在现实中去验证。

    从学习方式上建议多听几个大家的解读,比如《大学》这部经典,推荐刘丰、南怀瑾、王德峰、潘麟这几位老师的解读,他们都是有影响力的人,但由于人生经历和阅历的不同,会有不同的侧重。结合起来学习,又会得出自己的视角。《论语》的学习,推荐听的鲍鹏山和杨朝明的解读,樊登那个版本我还没去听,猜测也有值得学习的部分。兼听则明,我理解这样的学习是比较合适的,切忌入主出奴,有门户之见,往往就限制了自己。

    也可以和家里的小朋友一起学习,他们的理解和提问往往出乎我们都预料,常常能提示到大人。比如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和孩子们学了一篇论语,他们的记诵远超过我,对《论语》的理解也超乎我的想象。这样的相互督促和促进是比较不错的方法,而且孩子往往比我们更智慧,大人比孩子更需要学习。

    经典是智慧,需要持续的修学,而且修无止境,即要做到持续又要谦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聊聊经典(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km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