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就是指的书画古玩之类的了,这个大家理解不会有差异。
对比玉石:
艺术收藏品的或真或假不容易有一致认同的专家。
其具体原因,还是要回到作者的以物为本:
其一是鉴证人为之物一般比鉴证天然之物困难。
为什么这么说?还是在于物品的特性:
艺术作品的价值主要是作者的思考与手艺,但翡翠的价值主要是天然的石头。
这个差别带来了:
人为之物远为容易复制,因而容易假冒。
说白了,人造物毕竟是人造物,比不上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啊!
其二,任何需要专家鉴证的物品,善于其道者一定要看得多,最好是能亲自买卖或收藏,赚钱或亏蚀皆会对物品有较为深入的体会。
对比来看:
翡翠玉石无数,市场成交也无数。
然而,大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尤其是属于某一作者的,不容易多见,更勿论亲自买卖了。
这里是说,看的不够,怎能知晓真假、成为专家?
如此带来两个效果,一个是近期的现象:
这些日子艺术品在神州大地的拍卖市场升得急。。。拍卖行业的一般意识,是求物品易,求鉴证专家难。
第二个是长期的了:
购买这些物品的真伪之辩只能是一个概率上的选择。
其实玉石也是概率选择,不过就是概率大一些罢了 —— 世上有什么不是概率呢?行,不讨论哲学话题;回到这个真伪之辩,也会带来一个后果:
称得上是精品的比较难假冒,所以在大市上升时精品之价升得比较多,大市下降时精品之价跌得比较少。
所以长期来看:
假以时日,同一作者同样大小的作品,精品与一般之作相比,前者的相对价格会上升。
凡是概率之物品都有这个特性,二级市场称之为龙头溢价,或者广义称之为核心资产,包括核心房产。
还是由于直接进行真伪之辩的难处,带来的一个需求就是,要通过其他间接证据来支持辨别:
市场出现了其他准则的协助。
例如作品有没有著录是重要的考虑,而著录是何方神圣,出版的日期是否够老等,市场皆重视。
名堂也重要:是谁收藏过或今天是谁放出来。
总之:增加可信度是也。
那么,为了增加可信度、提升名望,还有什么能比价格讯号更管用呢?所以出现了造价的行为:
公开拍卖鼓励造价,因为拍卖的成交价不仅会公布,而且传遍天下。
这公布之价不一定是真的。
价高是不凡的象征,造不实的高价对好几方面的人有好处。
什么具备信号作用,什么就有可能被造假;讯号作用越强,就越可能被造假 —— 无论是学历、GMV、粉丝数量等等:
从负面看造价是欺骗的行为,但从正面看作者是意图减低市场的讯息费用。
看作者最后的例子吧:
中国诗人中天赋最高的李白也有造价之嫌。
在《与韩荆州书》中他写道: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古今中外,不外如是 —— 学老先生,我也拽两句古文作为收尾(O(∩_∩)O哈哈~):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