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你觉得一个决定很正确时,可以再考虑一下是否看得太近了

当你觉得一个决定很正确时,可以再考虑一下是否看得太近了

作者: 焦糖云朵 | 来源:发表于2017-07-11 01:00 被阅读0次

    又是一年毕业季啦,据我2012年参加工作到现在,公司换了N个,行业换了N个,跌跌撞撞一路走来,成功的经验暂时不敢妄言,失败的教训倒是有很多,方方面面的职场心得写下来,估计也能有不少篇小文章。

    讲真,虽然到现在为止,我的事业实在算不上成功,但是我并不认同频繁跳槽等同于loser的论调。

    在读书期间树立远大梦想,通过社会实践校对方向,做出合理规划,一毕业便直奔主题,这当然是最佳状况。

    可是如果不幸你同我一样,读书时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地啃书本,对于未来既无规划,也没有立足于实践的判断,那么毕业后只能随波逐流,随遇而安,抑或各种折腾。

    比起随遇而安,我觉得折腾一把虽然可能落得狼狈,但总是多了几分机会吧。

    于是2014年,我打算辞去体制内财经报社记者的工作,想要找一个更“燃”的地方,认认真真学习如何写作。

    记得当时是总编室的一个同事向我推荐了华商韬略,那时候公众号才刚刚兴起,他发给我的是华商韬略的网站。

    “这家商业人物报道很不错,若是想好好写东西,可以试试。”

    我花了好几个晚上浏览了华商韬略的文章,的确每一篇都扎实而用心。试着按照网页上的邮箱发了一封求职信,很快得到了回复。被我称为“毕老师”的联系人跟我约定了面试时间,见面后才知道,这位佳作频出的毕老师便是公司老总。

    顺利通过了面试,加入华商韬略。

    那段时间是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时期,华商韬略也正应时处于转折期。内容不变,还是商业人物传记,但载体上由以前的纸质印刷+网页,向微信公众号+APP转移。

    现在想来,那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时期。内容和形式缺一不可,华商韬略在内容上稳扎稳打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后,勇敢踏入新媒体浪潮,这使其今天成为新塝上可以比肩财新等公众号成为必然。

    失败的公司各有各的失败,而成功的公司大致相同。即便在当时,华商韬略也表现出一家好公司的许多优秀品质:

    老板好。一家做内容的公司,如果老板是写稿担当,那边不必担心外行领导内行的问题。大到行业发展趋势,小到撰稿员工的绩效考核问题,他的判断都让人心服口服。据说不久前,毕总因为坚持改掉一篇文章的标题,导致一篇好文章阅读量不抵预期,于是毕总决定将自己当月阅读量最高的文章的绩效提成与那位作者该篇文章的提成进行交换——他很少画饼,不避讳谈钱,也愿意带着大家赚多一些钱,所以很多时候开会的内容都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地超越,越跑越快。

    价值观正。华商韬略是一家民营企业,但是在自媒体逐渐泛滥的今天,它实在是一家太有良心的媒体。每一篇文章都千锤百炼,每一个标题、每一个配图都反复斟酌。据我所知,没有水军,而且粉丝数量和爆款文章数量足可以变现的情况下,华商韬略并没有接广告。为了赚钱自毁招牌的事儿,华商韬略从没干过。

    团队好。华商韬略的同事都很年轻,但不同于一些互联网公司的咋咋呼呼非主流,这里的小伙伴们都很有教养。大家真的是彼此尊重,一起做事,每个人都希望将手头的工作完成好,很单纯舒服的相处。

    很正规。从入职的那一天开始,你便可以专心投入工作。其余的一切,会友相应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执行的非常自然,没有冗余的环节,没有太多无意义的说教。在这方面,华商韬略几乎可以算是民营企业的表率了。

    然而,发现一家好公司是一回事,加入这家公司又是另一回事。如前所述,这家公司是否符合你的职业规划呢?

    这便是我要说的第二个问题,风物长宜放眼量。

    我在华商韬略的工作内容,就是每天编辑录入之前的文章,将其放入新媒体。需要用到的主要技能,除了编辑校对文字以外,还有简单的图像处理,以及搜索相关信息。

    工作内容当然是相当枯燥,与我原先憧憬的写文章啊采访啊相去甚远。虽然毕总在面试时便一再跟我说明了这一情况,让我做好心理准备,但在没完没了的录入中,我还是开始怀疑,我是否适合这份工作。恰巧就在那时,有一家法律电商公司希望我去做法律公众号的编辑。因为我的专业是法律,而且在那里有机会挂律师证,于是我便离开了华商韬略。

    从杂志社辞职时是无比轻松且坚定的,而离开华商韬略的时候,心情有些复杂。隐隐约约觉得,这个决定仓促了,而且分不清逃避的因素占据几成。跟毕总道了别,我也就从粉丝中来,到粉丝中去了。

    依旧关注华商韬略的文章,心里总有一种未完成情节。不知道这个决定——不仅仅是离开华商韬略,还包括离开媒体,转向法律专业——究竟是对的,还是错的。

    法律实务工作我并不喜欢,但辛辛苦苦读书、考证,已经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也有了行业准入证,全部都要归为沉没成本吗?而且平心而论,当律师比写文章更赚钱,对普通人来说这是大概率事件,当时刚刚结婚的我是真的想早点经济独立——起码从父母那里独立出来。

    但是写文章这件事对我来说几乎也是从零开始了,能够坚持走多远?是不是真的有天赋?在当时我的实力显然匹配不了我的梦想,或许在年轻的时候先选择更难的法律,积累一些经验,文章可以业余再写……

    有一次跟朋友聊天,我说了我的困惑,为什么每一次做决定时都很理性地思考过,在当时看来都做出了最好的选择,但后来回头看时,却还是觉得任性,一条路被走得太曲折?

    他想了一会儿说:也许是当时看得太近吧。

    顿时无法反驳,也觉得不必再讨论。

    是的,风物长宜放眼量。

    反观华商韬略,如此浮躁的社会中,它处在新媒体的风口上,相信一路走来也有不少的诱惑。但是日复一日,它只在既定的方向中一步一步走得扎扎实实,最终卓尔不群,让品质成为品牌。

    如村上春树所说,凭时间赢来的东西,时间会为之作证。

    这是华商韬略给我的最大触动。

    不过开心的事情是,即便离职后,与华商的缘分始终没有断。一路同行,从未疏远,不仅因为我曾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更因为发自内心的认同与尊敬。

    ������t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你觉得一个决定很正确时,可以再考虑一下是否看得太近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kphxtx.html